楊文杰



【摘要】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的功能也更加多樣化,混凝土模板的應用能夠提高結構穩定性,保證施工安全。隨著市面上建材種類和功能日益豐富,可以使用石膏作為原料,向其中添加淀粉、保凝劑和纖維,提高模板的保溫性能,防止混凝土因為溫度驟變而出現熱脹冷縮的問題。與此同時,混凝土模板的應用具有技術性優勢,能夠檢測結構損傷。建筑主體結構施工,可以利用模板的平行、垂直和水平等移動方式,分析節點位置存在的應力變化,明確節點損傷情況,確認混凝土結構質量,這一優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主體施工安全。在建筑施工環節,混凝土模板為重要施工項目,具體是在建筑主體施工環節利用混凝土完成模板的澆筑,將建筑結構穩定性有效提升。在實際施工階段,應該注意混凝土模板承載性能,根據梁、柱等結構差異,對于模板的制作和安裝工藝合理選取,注意模板的安裝和拆卸技術的規范性,做好結構的養護措施。下文結合建筑工程實例,對于混凝土模板施工過程技術的應用優勢展開探討,并對具體施工的流程技術規范化應用深度分析,期待為行業人員提供參考,讓建筑主體施工環節技術運用更加規范,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混凝土;施工;模板技術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7.029
緒論
建筑工程施工階段,混凝土模板的應用十分重要,對于模板結構進行合理設計,選擇適合的工藝施工,能夠提高建筑結構穩定性。其中,混凝土模板屬于現澆結構當中重要技術之一,不但能夠節約成本,而且還能提高建筑品質。為了推廣混凝土模板技術應用,應該對技術應用流程加以探索。
一、項目概況
某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為混凝土框架,建筑地上14層,還有1層地下結構,地上第1層層高4.2m,自第2層起到14層,每層層高3m,建筑主體總高度42.5m,框剪結構包括客梯和步梯立塔結構,根據混凝土施工要求,對于模板高度和強度指標進行確認,完成模板的制作和安裝。下文對于該項目的模板施工技術流程詳細分析。
二、混凝土模板在建筑主體施工中的要求
1.設計要求
模板設計應該保證尺寸精準,承載力充足,且剛度穩定,可承擔來自砼結構的自重,還可分散施工環節的各類荷載,對于鋼筋綁扎十分有利,澆筑、拆卸混凝土結構時,應盡可能對于拼縫問題加以控制,依結構的自重、施工環節的荷載相關信息,完成模板相應數據的計算,選擇模板體系,編制施工方案。注意關鍵位置模板設計要求,特別是陰陽角、樓層過渡點、門窗洞口和電梯井筒位置,確保洞口方正,進入尺寸準確,不同樓層之間能夠自然過渡,控制接縫處不可以出現變形、脹模、漏漿等問題。此外,模板需要在平整場地堆放,將上方混凝土徹底清理,均勻涂刷脫模劑[1]。
2.體系選擇
該項目樓板結構利用木龍骨和竹膠合板組合結構,并且在拼縫的位置添加膠條,能夠滿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地下室和地上1層由于和標準層之間的高度不同,因此利用滿堂加固竹膠合板結構。標準層的電梯井、剪力墻和樓梯結構利用定型鋼板,使用鋼管架進行加固。選擇易于拆卸的鋼管腳手架作為支撐體系,在支撐結構下方墊木方,使結構受力均勻。
3.造型配置
為本項目施工,在模板的造型配置方面信息如表1所示:
三、建筑主體施工混凝土模板施工技術應用
1.模板制作
模板制作,需要對型鋼調直,利用無齒鋸、沖剪等進行加工。使用剪板機剪切面板,使用銑邊機整平接縫,在高強度平臺之上完成模板的成型組焊,先定位模板,之后對各位置進行檢驗,使用反變形的方式進行焊接,在節點處滿焊。施工過程所有模板都需要利用液壓調平方式調直,保證模板制作后的合格率達到100%。模板加工的質量偏差允許值如表2所示:
2.模板安裝
在標準層墻柱模板的安裝施工方面,可利用全鋼大模板,其標準板按照300mm的模數進行設計,內墻大模板如圖1所示:
標準板最高寬度3000 mm,最低寬度600mm,此類型模板的拼裝靈活,使用厚度6mm鋼板,控制其間距300mm,使用“子母”式搭接方式,控制模板的板面向邊框內縮進22mm。拼裝完成以后利用密封膠進行密封,保證其平整度和剛度符合需求[2]。
以鋼制模板作為角模,用搭接方式將其與相鄰墻模連接,注意預留間隙,控制在2mm為宜,便于支拆模工序開展。利用螺栓將陽角、大模板連接,并采取前楞固定措施。由于大陽角施工可減少正反模的數量,保持陽角砼棱角順直,因此,可使用此結構。角模結構如圖2所示:
樓梯間使用外墻模板,并使用導墻進行頂板澆筑,可以使用可調節的支撐模板,以免墻體結構產生錯臺問題。踏步模板可以使用調節定型模板,注意地腳絲杠的調整,保證其支拆便利,踏步模板如圖3所示:
在電梯井的內墻可以利用筒模,使用跟進平臺,在使用階段只需要對于轉動中心的調節機構進行轉動,就能實現同步收支,操作簡單,有利于筒模支拆,還能確保井筒位置混凝土結構澆筑質量[3]。電梯井筒的模板結構如圖4所示:
門窗和洞口位置的模板,可選擇整體收支全鋼模板,此類模板具有良好的整體性,能夠實現同步收支,即使在拆模以后,也能確保洞口位置棱角平整,外觀效果好,而且可重復利用。門口和窗口的模板結構示意圖如5和圖6所示:
利用螺栓連接大模板、附件等,在施工以前準備彈簧、螺栓和平墊,具體施工流程如下:
第一,先清理樓面,在安裝處使用砂漿作為找平層,模板的縱向支架若需要在地層的內部安裝,應該保證地基土的堅實,具備排水系統,還需要在支柱、基土二者接觸面之間增設墊板。
第二,按照設計圖紙,將模板位置線、墻邊線彈出,標出墻體軸線,在相鄰軸線區消除安裝誤差,以免誤差積累。
第三,鋼筋綁扎結束以后,在穿墻孔邊緣、陰陽角模鋼筋邊緣處,設計3條縱向加焊,鋼筋厚度和墻體相同。
第四,模板安裝需要保證拼縫平整,沒有漏漿、錯臺、跑模、脹模、變形等問題發生。注意泡沫塑料不能超出模板表面,以免澆筑混凝土流入泡沫當中。
第五,外墻模板組裝過程,先就位陽角模、墻體外模,將模板貼在含有密封條導墻位置腳手板處,之后在螺栓上套塑料管,澆筑混凝土以后,保證外掛“T”螺栓能夠順利通過,其他位置利用錐形的穿墻螺栓,能夠便于拆裝[4]。
第六,內墻模板的組裝,需要按照模板位置、墻邊線對其進行調整,保證墻體尺寸合格,使用線墜、木靠尺對于模板垂直度進行調整,并且在陰角位置涂水泥砂漿作為封堵,以免墻體爛根。
第七,模板安裝之前,需要先將砼表面的薄膜或者松散結構鑿除,并且清理干凈,將外露的鋼筋進行清理和沖刷。
第八,模板安裝之前,需要將模板外側的灰漿徹底清理,涂脫模劑,可以選擇柴油或者機油作為脫模劑,涂刷需要均勻,不可以出現淌油現象,也不能對于鋼筋、混凝土接搓位置造成污染。
3.模板拆除
外墻砼澆筑環節,需要在內部模板的上方安導墻模板,拆模過程,需要保證砼結構強度和設計要求相符。拆除側模板時,需要注意在拆模過程不會導致結構表面、棱角等受損,當墻體的強度超過1.2N/mm2時,就可以進行拆模。拆除梁板等模板,對于砼強度的要求如表3所示:
拆模過程,應該對照表4中的信息,保證混凝土強度達到上述標準才能將模板拆除。底模拆除后,結構上方禁止堆放其他料具,也不可承擔施工荷載,如果是懸挑結構,還需要設置臨時支撐。注意拆模順序的確認方面,按照“先支后拆”和“后支先拆”順序進行,不可讓模板和硬物之間相撞,也不可使用大錘、撬棍等敲打。起吊陰陽角模板和大模板以前,應該對吊環焊接、連接牢固性全面檢查,重點排除開焊、裂紋等問題,防止吊裝期間存在安全隱患。在大模板起吊過程,需要先取出和墻體連接的螺栓和附件,使其完全和墻體脫離,經過檢查沒有問題時,才可以進行起吊,注意緩慢提升模板。模板、附件等拆除以后需要及時保養,在外面涂脫模劑,分類堆放。
4.漏漿處理
如果頂板、墻體二者之間接縫存在漏漿問題,可以在澆筑混凝土環節對于澆筑高度進行合理控制,使墻體混凝土超過底板8~12cm,將表面10cm厚度的浮漿剔除,貼緊墻體設置頂模板。為了控制頂板、墻體存在的漏漿問題,還可以使用企口木方替代模板,在其上方預留深度15mm和寬度25mm企口,將木方、頂板接觸處墊海綿貼條。如圖7所示:
針對大模板位置的拼縫處理,由于本項目塔吊的起重受限,因此,可能存在大量的模板拼縫,即可將其視為調節縫,還能防止模板漏漿。模板接縫如圖8所示:
木模板在施工過程,可能在樓板的接縫位置存在漏漿問題,可以設計澆筑導墻,將其置于墻體外側,高度應該和樓板的厚度同等。使用海綿條對于模板拼縫進行鑲嵌,預防漏漿問題發生,墻體陰陽角位置模板拼縫、螺栓等應該全面緊固。
5.成品保護
為了保護成品,在模板吊裝環節應該輕拿輕放,不可以對已完成施工的結構造成破壞,以免模板出現變形問題,拆模過程不可以強硬拆除門窗位置的模板,對于結構表面或者棱角造成損傷。拆模之后需要對模板的板面、縫隙等進行全面清理,及時維修,校正變形的模板或者配件。
結論:
總之,在建筑主體施工環節,混凝土模板這一技術應用廣泛,由于其使用優勢諸多,因而在主體施工過程的應用可促使建筑行業得以良性發展。技術具體應用環節,還需要根據實際需求綜合分析,選擇模板體系,并對施工各流程質量進行全面控制,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發揮混凝土模板的使用效益,助力建筑行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符志毅.建筑主體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術的實施要點[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0,(07):74-75.
[2]安陽.探究建筑主體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術的實施要點[J].居舍,2019,(25):33.
[3]胡云眾.主體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術的應用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9,(19):32-33.
[4]汪元才,余國美.研究建筑主體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術的實施要點[J].建材與裝飾,2019,(15):21-22.
[5]馮濤.建筑主體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術的實施要點解析[J].綠色環保建材,2019,(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