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微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對住宅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我國建設項目不斷增加,使得土地資源利用率不斷下降。為了改變目前的問題,我國建筑呈現出高度化的趨勢,這使得建筑的整體結構更加復雜。建筑工程逐漸呈現的大型化、高層化發展趨勢,在建筑使用功能日益豐富的同時,也對模板施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高模施工技術的出現給建筑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它既能有效提高房屋的施工質量,又能滿足當前人們的需求。高支模對于施工的要求比較高,對施工的難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支模的空間跨度和自重都很大,對支撐和模板的穩定性系數要求也比較高。如果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也是比較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在國家層面也是越來越重視高支模施工技術,企業必須明確高支模施工技術的要求標準,提高技術應用力度,有效把握工藝要點及技術質量控制關鍵,嚴格控制各施工環節質量,做到對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有效發揮,進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本文結合工程實例,論述了高模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重點對模板結構、腳手架搭設、混凝土澆筑、拆模等進行了分析,并從安全管理和施工質量等方面提出了技術控制措施,以供參考類似項目。
【關鍵詞】建筑工程;高支模技術;施工技術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7.045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工程建設規模逐步擴大,高支模施工技術的地位逐步提升,是應用效果較佳的建筑技術,可實現安全、高效的施工作業。但該技術的應用難度較高,作為施工單位,應從安全管理和施工質量管理等方面采取技術控制措施,確保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
1、高支模施工技術概述
1.1高支模施工技術
高支模是指高度高于4.5米時的支模作業。在當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的高度不斷提高,最高可高達幾十米。當前我國的建筑工程規模不斷擴大,工程建設需要利用高支模的頻率也逐漸增多。在我國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術是一項比較常見的使用技術,它能夠有效提高房建土建施工的整體質量。但是在當前工程開展的過程中想要有效運用高支模施工技術難度比較高,它自身存在一定的風險與操作難度,相應的技術人員必須明確高支模施工技術的運用要點和運用方法,同時還要根據工程合理的定制高支模施工方案。這樣能夠確保高支模施工技術在房建土建工程中的合理應用,以此滿足當前工程項目的實際施工需求,從而規劃和落實項目的設計方案。在實際的過程中需要將技術有效落實,才能確保結構的整體能力,以此確保施工順利開展。從整體上來看,高支模結構是一種支撐性結構,它關乎建筑整體的承載能力,為了確保后續施工中減少其他問題的產生。相應的技術人員必須明確施工中的引用要點,并確保施工技術整體水平,加強整體的施工能力。
1.2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意義
從當前工程施工來看,社會大眾的整體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的提升,建筑工程領域的施工技術也在不斷提高。不僅如此,針對當前建筑內部以及其他外形結構設計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實際開展施工作業的過程中運用高支模施工技術能夠解決一些問題,從而有效提高施工的整體質量與效率。利用高支模技術開展施工使得工程的穩定性得到一定的改善與提升,從而提高建筑的整體荷載能力。通過高支模施工技術的運用,可以確保工程內外結構得到一定的優化,從而滿足大眾的各項需求,同時還能提高其功能以及性能。利用高支模施工技術開展施工,能夠符合當前的建設需求,減少過多資源的使用。利用該項技術能夠對設備、材料進行規劃,從而大幅度控制其消耗。在實際開展工程中利用高支模施工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而且高支模施工技術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利用該項技術開展施工時,應該做好工程各方面的思考。技術人員需要對建筑的跨度、建筑高度以及建筑模板情況做出分析,并對設備的運行情況做好調查工作。在實際進入施工階段后,確保施工整體質量,必須根據高支模施工技術以及基本施工流程開展工作,這樣能夠確保其達到施工目標,保證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2、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
2.1工程概況
某土建工程項目主體施工內容為22層的建筑,總高度75.3m,總建筑面積26545㎡,根據建筑結構要求,將架梁跨度最大值設為7.7m,主梁橫截面尺寸為621mm×1 210mm。第一層功能定位為商業店鋪,均采取的是層高6.0m的設計形式,搭建多效能門型腳手架。本文則圍繞第一層施工展開針對性探討,提出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
2.2支模型施工工藝
(1)施工流程
按照如下流程做好各環節施工作業:測量放線(橫梁、軸線位置)→設縱向梁板→搭設主體龍骨→組裝橫梁底?!罱敲婺0褰Y構→加固橫梁板鋼筋→灌注施工→養護作業→拆模(滿足強度要求時)。
(2)施工準備工作
房建土建工程的建設難度較大,若要有效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則必須在正式施工前做好準備工作,使現場作業條件趨于理想化,盡可能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擾。例如,在支頂部位的準備工作中,則要采取壓實處理措施,以便增強該處回填土的密實度,使其維持穩定狀態,確保后續高支模工程的施工作業可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全面勘察現場環境,明確不足之處并靈活采取調整措施,給后續相關環節的施工奠定良好條件。
(3)制施工方案
高支模施工是建筑工程體系中一個專業項目內容,其自身擁有合同以及對應的規范。在編制的相應的方案時,相應的技術人員需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根據工程的情況提出質量要求、周期要求以及安全要求,同時還要在合同中明確標注,讓施工人員根據要求完成相應的工作,以此確保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相應的工作人員需要秉著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理念去思考,同時技術人員需要對工程有一定的了解并明確工程特點,從而完善相應的施工方案。從當前施工實際情況來看,施工方案需要考慮到安全管理、材料應用以及模板澆筑等,同時還要重視以下幾點:1)對于架構的設計應該優先考慮,同時要確保結構的穩定度,以此做好造價的控制工作,明確造價的合理性,以免出現超度過高等問題。2)重視人員動員積極調動高支模施工人員的創造熱情,確保工程施工朝著與其的方向前進,以此確保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工程耐久性。3)工程方案應有明確的記錄信息,這是為后續工作提供的依據,工作人員必須全面落實。這樣能夠確保每個施工環節的有效展開,以此確定每一項操作,使得工程階段的驗收工作更加理想。
2.3施工重點
(1)模板構架的設置
案例工程中的模板結構選擇的是厚型夾板(18mm)+松木材質型板(20mm)相結合的方式,橫梁底側板的尺寸控制標準為46mm×66mm,并按照此要求設置側向板。確定立柱高度,利用該值減去橫梁頂部高程值,將所得結果作為立柱側向板的高度控制標準,即5.0m。調整好各模板的尺寸和位置關系,使其能夠完全對齊,但需要形成適量的錯開縫隙。具體見表1。
立柱包箍選擇的是木枋材料,其尺寸要求為76mm×76mm,調整好各立柱抱箍的安裝位置,使其間距維持在46cm,按照設計圖紙組裝模板結構。施工前期的模板堆置過程中存在較明顯的重力作用,易導致結構發生變形現象,此時需采取防護措施(如使用強度較高的防護材料),實現對模板的有效防護。
(2)設置樓上面支頂結構
按照設計要求測量主軸線和橫梁支護的具體位置并精確放線,檢測樓面的水平向高程值并將數據完整記錄,沿豎向梁的走向在指定位置有序完成各門型腳手架的安裝作業,調整其位置,盡可能減小安裝誤差,并采取加固措施。第一層門型腳手架組裝作業時,需加強對腳手架側壁的加固處理,兩翼的組裝遵循的是同步作業的原則,調整上、下2層的門型腳手架結構,要確保其中各立柱體位置的合理性,即共處相同垂直軸線上。
(3)高支模驗收及澆筑
土建工程施工中,必須在高資質員工的支持下完成高支模施工作業,要加強對人員的培訓,除了提高其專業水平外,還要具備足夠責任感以及安全意識,兼顧施工質量與進度2方面的要求,實現統籌兼顧。做好土建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即技術人員細致檢查高支模設計方案,各項細則都要滿足規范。此外,施工單位要抽調各專業人員組成監管部門,負責日常施工的監督與管理工作,發現不當之處時責令相關主體及時處理,確保高支模施工作業可落實到位。澆筑選擇的是市面上常見的商品混凝土,檢驗模板體系受力狀況,確保其承載力滿足要求,在此基礎上方可組織澆筑作業。通常,汽車泵澆筑是較為典型的方式,全程要具有持續性與均勻性,確保柱結構各部分的混凝土用量保持一致。施工中加強振搗,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
(4)拆除高支模
工程技術負責人確認高支模支撐體系不再需要時,可以對其進行拆除工作,在拆除的過程中需要對拆除時間、拆除順序以及拆除方法進行全面分析。在針對稱重模板時需要做好相應的分析,并生產對應的報告信息,給質檢人員檢查后進行簽字與蓋章才能進行拆除。高支模體系的拆除需要將非承重模板拆除,隨后再將承重模板摘除,如果梁底模板跨度較大,需要從中間拆除兩端,再拆除兩端模板。由于工程中存在高支模與制定等結構,所以在拆模時需要選擇一次性的拆除方法。具體拆除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以下幾點:(1)在高支模體系拆除前,需要對相應的設備進行檢查,并做好相應的清理工作。(2)拆除過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設置,同時還要確保施工單位派遣人員的能夠完成相應的工作。另外,在拆除的過程中禁止使用一些過于堅硬的物品敲打。
3、提高高支模施工質量的相關措施
3.1施工安全性
高支模工程是一項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工程,在實際施工中偶爾出現模板傾斜失穩、滑塌等工程事故。雖然在方案制定、審核環節通過專家論證可以降低各類工程事故的出現率,但卻無法徹底消除施工風險與不確定因素。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目標,保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應及早構建起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體系,預防各項問題出現,具體措施包括:在施工準備環節,對施工技術人員的從業資質、專業素養進行考核,開展技術交底工作,確保工程參建人員具備一定素養與施工技能;要求施工人員遵循相關規范穿戴各類安全防護設備,如安全帽、安全服。同時,儲備一定數量的安全防護裝備作為備品,定期對磨損老化嚴重的防護設備進行更換;在惡劣氣候下,禁止開展高支模施工活動,對高支模板采取加固防護措施;組建專職安全團隊,定期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巡查,如檢查高支模板固定情況、螺栓等配件緊固程度;同步開展施工監測作業,當檢測到高支模板位移量過大或是出現結構變形等問題時,技術人員快速分析問題產生原因、采取有效處理措施,在必要情況下組織人員設備退場。
3.2施工質量
為確保高支模施工質量,應注重對施工方案的設計與優化,施工隊伍要深入現場做全方位的勘察,以得到的實際結果為依據,確定最為合適的施工方案,將其作為正式施工的基本指導;并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選擇具有較高資質的供應商,需提供合格證等相關材料,進場時做好檢測。高支模施工對于原材料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準備足量滿足質量要求的材料至關重要,保證原材料質量也是順利開展施工作業的重要前提,充分發揮出材料的應用優勢。因此,加大力度控制材料質量是高支模施工中的必行之舉,最為關鍵的是材料的審查階段,要按照相關規范做好審查工作,材料的各項指標都必須與設計要求相符,否則不可投入使用。高支模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要覆蓋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材料的基本參數、尺寸等必須與土建施工需求相符,以便給施工作業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使高支模各環節施工可順利推進。在面向高支模材料的審查工作中,又必須高度注重對鋼材的審查,其在原材料中的占比較大,也更容易對高支模施工質量造成影響,任何劣質材料都不可投入使用。此外,除了保證各材料自身質量滿足要求外,還需要考慮材料間的匹配問題,原因在于高支模整體結構由多類材料組成,若某個部分存在問題均會對整體質量造成影響,因此,要協調好材料間的使用關系,整合各材料的應用優勢,提升高支模支架的整體品質。
3.3技術管理
在開展高支模施工前,施工單位需要對工作人員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企業方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聘請一些專業人士,讓專業人士根據工程的實質情況做好相應的培訓計劃,并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系統培訓工作,以此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能力。當培訓完成后,需要開展相應的考核工作,確保施工人員能夠巧妙的運用各項施工技術,企業方面還要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考核,以此為高支模施工技術的運用提出一定的支持。
結語:
綜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術是土建工程持續發展之下的必然產物,作為新型技術形式,其有效降低了高層建筑施工難度,并創造安全的建設環境。土建工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引入高支模施工技術后,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還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為充分發揮出高支模施工技術的優勢,施工單位則要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提高員工的綜合水平,根據實際勘察結果編制科學的施工方案等,確保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推動土建工程項目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4):182-183.
[2]陶雁.建筑工程中高支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2):52-53.
[3]張洪偉.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J].中國標準化,2019(16):23-24.
[4]喬興虎.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20(01):58-59.
[5]牛永杰.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分析[J].智能城市,2018,4(2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