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設施農業形式好,掙錢快,進入蔬菜生產園區的農戶看上去普普通通,其實都掙了大錢。”7月16日,朔州市朔城區野狐澗村合作社社長李成對《科學導報》記者說,“這些年野狐澗村黨支部鼓勵帶動村民種植大棚蔬菜,通過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村集體統一實施、統一建設,我們這個蔬菜園區建成了300余畝80多個大棚,一個大棚種植面積0.7畝左右,村民戶戶參與,都掙了錢,好多蓋起了二層樓。”
李成所在的野狐澗蔬菜種植園區距離縣城集貿批發市場很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方便,是一個吃香的“菜園子”。蔬菜上市時,這里每天都會有新鮮的黃瓜、西紅柿、草莓、火龍果等蔬果產品運進市場。
近年來,朔州市朔城區積極推動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整合縣城批發市場附近種植設施蔬菜集中區域,著力打造具有都市特色的特色農業產業圈。
張利軍為朔州市在外回鄉創業人員,他經營的朔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將朔州市出產的優質圣女果、南瓜等產品銷往北京新發地蔬菜市場。去年,政府支持興建集約化育苗和生產儲運中心,建成后年育苗達1200萬株,年生產加工分選包裝圣女果1000萬公斤,果蔬年儲運量1000噸。有了這樣的條件,張利軍表示,為搶抓、彌補全國淡季圣女果市場空白和錯季供應良機,公司的圣女果基地將計劃擴大生產規模1500畝,建設百畝大日光溫室大棚10座,進一步強化園區基地生產能力和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朔州晟源蔬菜專業合作社專注于發展設施水果蔬菜,在功能農產品上下功夫,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即將實施的二期項目,建設用地500畝,以“一戶一園”為載體,園里有水果、蔬菜、花卉、涼亭,可讓市民體驗到田園生活的新滋味。
一排排現代化全鋼結構大棚和高標準節能日光溫室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一戶戶村民臉上綻放出開心的笑容。朔城區神頭鎮神西村甘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剛投入使用的新建大棚500畝,棚內全部實現智能化管理、機械化作業、水肥一體化灌溉,從4月就開始種植彩椒。
2018年,該合作社引進高產有機彩椒,以規模化大棚種植的模式推廣,打造千畝彩椒種植園區基地。通過村民勞動入股的方式發動周邊農戶參與彩椒種植,已經有效帶動農民300多戶,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350個。為了提高市場銷售水平,合作社給彩椒注冊了商標,如今,“神頭泉畔”彩椒品牌名聲遠揚。
朔城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石懷先告訴記者,這些年朔城區加大設施農業投入力度,推動全區設施農業向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方向發展。2021年,該區設施農業計劃建設總面積2100畝,已落實高標準節能日光溫室940畝,全鋼架大棚901畝,目前開工面積750畝,完成面積260畝,通過調查統計改造老舊日光溫室16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