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向榮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中,鼓勵提名更多優秀女科學家作為候選人,在同等條件下支持女性優先入選;在考核評價、崗位聘用等環節,對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適當放寬期限要求……近日,科技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旨在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建立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的評價機制,更好發揮女性科技人才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為什么要特別提出“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我們要看到,無論在本科還是研究生階段,女生占比都很高,全國女碩士數量甚至在2010年首次超過男生,可這些求學階段的女學霸最終成為頂尖學者的并不多。全國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約45.8%,但隨著專業技術職務提高,女性占比逐級減少,女性科技領軍人才匱乏,“剪刀差”現象較為突出,這種現象在高科技領域表現尤為明顯。
是因為女性天然無法勝任高科技工作,無法成為高層次人才嗎?當然不是,事實上,近些年女學霸頻出的現象再次說明,男性女性在智力上并無差別。大多數女性具有細致、敏銳、韌性的特性,正是女性從事科研工作的優勢所在。
但在當前的職場上,一些針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仍然存在,使得女性在求職或職業發展過程中,很可能遭遇阻礙。特別是生育友好型科研環境的缺乏,讓女性科技人才面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可支配科研工作的時間無法保證,生育期和職業發展上升期時間重合,導致懷孕和哺乳期面臨職業發展暫時中斷和產后回歸崗位等現實問題,給職業發展造成較大影響。這些問題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成為制約女性科技人才進一步成長和上升的因素,以至于讓很多本可大放光彩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湮沒于蕓蕓眾生之中。
女性的特質決定了她們在某些領域上具有優勢,有關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為此調整政策,打破不合理障礙,讓女性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價值。在科研領域,讓女性發揮應有的力量,有助于營造中青年科學家健康成長環境,也有助于科研這塊“蛋糕”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