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韓雪冰
農歷六月,入伏數日,空氣中每一絲風都覺得燙臉,耳根的汗珠伴著盛夏的濃綠“汩汩”地流淌……然而,太原市晉源區花塔村稻田公園里的一株株秧苗卻美得很!它們在潺潺流水中隨風起舞,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隨風波動。其中,幾片顏色或深或淺的秧苗格外顯眼,這是稻田公園特意用彩色水稻種植的稻田畫。通過無人機俯瞰,稻田畫10余畝大小,主題為唐風晉韻,分為三七分水、敬獻佳禾、桐葉封弟三部分。因為花塔村正好位于太原武宿機場西航線的邊緣,稻田公園打造的稻田畫,在來往航班角度適合的時候清晰可見。
7月10日,記者走進太原市晉源區花塔村的稻田公園,滿眼綠意鋪展開來,一面是蓬勃向上的水稻秧苗,一面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搖曳荷花。不少市民一大早就來到這里,感受“荷花世界稻花香”的美景。
稻田公園占地面積300畝,是集農業示范、農耕體驗、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業濕地生態園,采用了稻魚、稻蝦、稻蟹立體生態混養模式,實現了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多贏的格局。
一陣風吹過,稻田公園內的稻苗猶如起伏的波浪。稻農正忙著清理稻田內雜長的水草,“這些水草一團一團的,不利于稻田魚的游動、攝食,必須及時把它們處理掉。”
在稻田中,深淺顏色不同的秧苗組成一幅幅稻田藝術畫卷,漫步田間,幸福美景盡收眼底。百畝荷塘里,荷葉田田,一朵朵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于水中,微風拂過,荷香彌漫。
被這樣的景象吸引,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有老年市民到處走走逛逛,也有年輕情侶專門跑來在稻田里、在木質棧道上,拍下幸福的婚紗照。身穿旗袍的阿姨們擺出各種姿勢,拍下照片和短視頻,在美圖、抖音、朋友圈分享北國江南風景。進入暑假,不少家長也帶著兒童來體驗大自然,看看田間的小魚、小青蛙,講講晉祠大米的故事,看看大米是怎樣從一顆秧苗而來。
據花塔村村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以來,花塔村對稻田公園進行了提檔升級,開展魚稻混養和景觀化打造。同時,引進新品種,開展優質水稻、有機旱作水稻示范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實行“六統一”模式,晉祠大米產量和品質有了質的飛躍。“現在每畝地能收1100多斤大米,一收了大米就給農民發福利。農民也有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除了能種水稻,還能做民宿、農家樂,農民增收有了新手段……”
現在花塔村又在謀劃如何將粽子、糍粑、餾米、涼糕、元宵等特色稻米食品加工做大做強,延伸稻米產業鏈,再現“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的豐饒景象,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領略稻作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