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隨著我國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的快速發展,中小學生在享受數字信息帶來便利和愉悅體驗的同時,也帶來了“沉迷游戲”“行為失范”“價值觀混亂”等日益嚴峻的成長問題,給學校管理和學生發展都帶來諸多不利影響。作為未成年人的中小學生尚未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更容易被網絡不良因素所誤導。鑒此,教育部于2021年1月出臺《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手機管理工作,為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易引發中小學生健康問題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網絡數字世界的快速發展,以手機為代表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大量地涌入中小學校園。對大多數中小學生家長而言,給孩子購買手機等電子產品絕非難事,但科學管理以幫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機卻成了真正的最大困難。盡管手機使用給家長和子女都帶來了諸多便利,但過度使用手機卻成了新的社會頑癥。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很大程度是由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所導致的,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2020年教育部對中小學生視力情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間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增加了11.7%。此外,因溺玩手機而導致的青少年網絡成癮綜合征比例也快速上升,游戲成癮、色情成癮、視聽成癮、網絡交際成癮、信息超載成癮等不同成癮類型所導致的持續抑郁、躁狂等心理疾病在青少年群體中日益嚴峻,甚至造成一些中小學生出現人身傷亡、違法犯罪等惡性事件。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手機管理工作尤為必要和緊迫,《通知》的出臺恰逢其時。
二、明確嚴禁中小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
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不斷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出臺規范性文件以有效解決中小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而引發不良后果的嚴峻問題。此次出臺《通知》對于廣大中小學校實施更堅決的手機管控具有重大政策引導意義,解決了一直困擾基層中小學、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認識矛盾,究竟學生能不能將手機等電子產品帶入校園?《通知》明確回應了這個疑問:“有限帶入”“禁止進入課堂”。即:學校在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的基礎上,并非簡單采取“一刀切”方式全面禁止,而是在充分尊重不同個體對手機特殊需求的復雜現實下,爭取形成家長、學生、學校間有效管控手機的合力,在“家長同意”“書面申請”“交付管理”“禁入課堂”等基礎上,確有帶入校園需求的手機可有限帶入校園。
三、允許手機“有限帶入”的基礎是細化校園管理措施
一方面,學校對于有限帶入校園的個人手機要安全統一保管,學生在申請使用個人手機時要做到便利和規范,管理者要切實保證學生在必要特需范圍內合理使用手機,切不能讓有無帶入校園手機成為學生間相互攀比的標準,防止因手機帶入與否形成手機非特需使用的特權學生群體,這就需要學校制定和完善明確、科學、便利的監督、管理流程和具體辦法;另一方面,學校應進一步完善校園內通訊類基礎設施設備服務功能,做到校園內通訊功能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可替代化。如設立校內公共電話、建立班主任溝通熱線、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或提供其他家長便捷聯系學生的途徑等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的通話需求。同時,要做到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
四、“德育認同”和“教育引導”是學校手機管理成敗與否的關鍵力量
要幫助中小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網絡觀,為課堂外和校園外合理適度的手機使用與綠色上網奠定良好基礎,核心是要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這就需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網絡鑒別能力、信息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校園中的手機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通信工具,更是一種“關系”和“意義”的承載,不難預見,圍繞手機管理方面的彼此不理解很容易引發師生、家校、親子之間的新矛盾。因此,通過一定形式的“案例警戒”“榜樣塑造”與“個別談心”活動,采取國旗下講話、班團隊會、心理輔導、校規校紀等多種形式的學校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學校要高度重視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切忌運用單一片面的禁止管控思維和簡單粗暴的管理行為去管理校園內手機使用,否則難達文件政策初衷。
五、家長須率先垂范以達家校共育合力
在手機等電子產品廣泛普及的當下,家長們更須“以身作則”和“率先垂范”,成為孩子在校園外學習與生活的表率,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機和網絡之中。家長要安排好孩子放學后和節假日生活,指導孩子合理作息,真正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職責,提高自身網絡素養,掌握沉迷網絡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引導孩子綠色上網,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網絡游戲沉迷和不當行為,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現實中盡管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網絡不利因素對中小學生的不良誘導,但我們可通過科學的校園手機管理,幫助中小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網絡觀,形成科學使用手機和健康上網的習慣。事實上,手機使用本有利有弊,利弊偏好全有賴于使用者本人。作為未來國家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中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網絡鑒別能力、信息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重要現代技能,因為他們絕非未來美好數字生活世界的旁觀者。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