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經專家評估,對6頭瓜頭鯨執行放歸大海行動。令人惋惜的是,盡管大家很努力地救助,還是有2頭瓜頭鯨在到達碼頭途中不幸死亡,原因專家正在作進一步分析。4頭瓜頭鯨在浙江頭門島涼帽嶼海域順利放歸大海。加上7月6日晚先行放歸的2頭瓜頭鯨,經搶救合計6頭瓜頭鯨已回到大海,還有1頭在接受治療。
此外,5頭死亡的瓜頭鯨目前已進行冷凍保存,如果具備科研價值,將用于科學研究。
6日8時許,浙江臨海市上盤鎮派出所接到漁民報警,稱位于頭門港海域北洋壩灘涂上,有12頭類似鯨豚的“大魚”(后經專家確認為瓜頭鯨)擱淺,需要緊急救援。
在接到報警后,臨海市上盤鎮政府和臺州市、臨海市兩級公安、港航漁業、消防救援等部門500余人陸續趕到現場開展緊急救援。
6日18時許,最后1頭瓜頭鯨被吊離灘涂。至此,2頭瓜頭鯨被送到臺州海洋世界暫養,2頭送到白沙灣海水公園暫養,5頭被送至附近一家海水養殖場暫養,持續10多小時的救援行動暫告一段落,相關人員正積極開展救護。
6日晚,在白沙灣海水公園暫養的2頭瓜頭鯨經專家診斷,身體狀況良好,具備放生條件,建議在附近適宜水域放生。
當晚21時許,在專家和漁政船的護送下,該2頭瓜頭鯨在水深大于15米的外海被放生。
這一場持續一天多與生命賽跑的“鯨”險營救,不僅牽動著當地民眾的心,也深受網友們的關注。
從人工在灘涂挖出蓄水坑給瓜頭鯨提供基本保障,到架設遮陽網讓它們避免太陽曝曬;從民眾送來棉被披在瓜頭鯨的身上,到現場所有人接力運水不停地澆淋鯨體;為了不讓泥水堵住瓜頭鯨的呼吸孔,救援人員就泡在泥涂里抱著瓜頭鯨,使其額頭抬起,保持呼吸暢通;在現場專家的指導下,救援人員利用冰塊適當降低水坑溫度,保證其生存條件……
“我在不斷地清理著它的呼吸孔,不斷地撫摸著它身體,我想告訴它,你要堅強點,挺過去。”一位參與救援的海警戰士說。
記者從臺州海洋世界獲悉,這批擱淺的瓜頭鯨年齡都在六歲左右,屬于剛剛成年。據悉,瓜頭鯨是泛熱帶大洋性鯨類,主要分布于南北緯20度間的水域,在大西洋、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都有分布。在中國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臺州的緯度在北緯28度左右,這一次出現瓜頭鯨,可能與氣候變暖有關。
鯨類擱淺的原因有十幾種。比較常見的是鯨類追擊食物過程中進入到淺水區,海水退潮導致擱淺。還有人認為跟地磁有關系,磁場變化影響鯨豚類導航。還有一種情況是海里的噪聲干擾,比如聲吶設備造成鯨豚類導航能力受影響,誤入淺灘。
瓜頭鯨是社群性比較強的動物,如果領頭的鯨身體出現疾病,其他的個體即使生理正常,整個群體也會發生擱淺。領航鯨(又稱“巨頭鯨”)也是經常發生集體擱淺的鯨豚類。
這群瓜頭鯨為何會擱淺,目前還不能判斷。
擱淺瓜頭鯨的“回家路”也得到了網友的關注。有評論稱,“從團寵一路逛吃的亞洲象,到積極營救擱淺的瓜頭鯨,我們用行動踐行的是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展現的也是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據中新社7.7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