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小干,郭照彬,陳建新
1.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海南省紅樹林研究院),海南???571100;2.海南省尖峰嶺森林發展有限公司,海南樂東572542
古樹名木是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變遷的見證者,是大家共同擁有的綠色財富,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科學、歷史和觀賞價值。有些還是當地風土人情、民間文化的載體和表象,是活的文物;它們還與人類歷史文化的發展和自然界歷史變遷緊密相關,是歷史的見證。因此,古樹名木對于考證歷史、研究園林史、苗木進化、苗木生態學和生物氣象學等都有很高的價值。為了使現有古樹名木得到較好保護,必須對古樹名木進行調查核實和確認,統一掛牌編號,建立古樹名木數據庫。
受臨高縣林業局的委托,2019 年3 月22 日~4月30 日,分兩組技術人員對臨高縣的古樹名木進行了詳細的資源調查。通過詳細調查,了解臨高縣古樹名木樹種、樹齡、位置、權屬、生長勢、保護價值、保護現狀等,以及管理存在的問題,制定臨高縣古樹名木保護措施。
臨高縣位于海南島西北部,是一個濱海平原縣。地理位置19°34′N~20°02′N,109°30′E~109°53′E。東部和東南部與澄邁縣毗鄰,西部和西南部與儋州市接壤,西北瀕臨北部灣,北部緊靠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h域東西寬34km,南北長47km,土地總面積134300hm2??h政府駐地臨城鎮,距省會??谑?3km。
根據臨高縣2011 年二類調查結果顯示,臨高縣林地面積為67022hm2,其中公益林地6601hm2、商品林地60421hm2;有林地面積61541hm2,灌木林地381hm2,未成林造林地3356hm2,苗圃191hm2,無立木林地893hm2,宜林地659hm2。全縣活立木總蓄積3545586m3,森林覆蓋率45.87%,林木綠化率46.76%。
臨高縣的古樹資源保存比較好,樹種多樣,涉及面廣,但分布相對零散。在調查的過程中,調查組技術人員需要下到各鄉鎮的村民小組,逐村進行調查和核實,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配合,因此古樹名木普查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在技術上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包括樹種的鑒定和樹齡的調查估測等。該次調查對臨高縣上報的古樹名木逐一進行實地調查,詳細記錄每棵古樹名木的權屬、樹種、年齡、樹高等。確定年齡的主要方法是收集資料查詢、詢問當地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根據所觀測古樹的生長現狀、外表形態特征、樹皮老化程度及生物學特性結果對古樹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出近似樹齡。樹種確定是在調查的過程中,采集標本(葉片、樹皮及花果),拍攝整棵樹的照片等。無把握定名的疑難樹種,野外填寫《古樹名木樹種鑒定表》并采集標本,由專業技術人員根據標本鑒定。
該次調查涉及11 個鄉鎮,在臨高縣匯總各基層單位對轄區范圍內摸底調查的基礎上,以鎮為統計單位進行的一次全面調查,在調查期間,對一些漏報的古樹名木也作了補充。具體的調查主要以《古樹名木普查技術規范》《古樹名木鑒定規范》《海南省古樹名木普查工作技術操作細則》《中國植物志》《廣東植物志》《海南植物志》作為依據,主要分為古樹名木每木調查和古樹群調查。
調查的古樹名木范圍:古樹名木指在人類歷史活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年代比較久遠或者具有非常重要歷史、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的樹木。古樹指樹齡有100a 以上的樹木。名木指歷史上或社會上具有影響力比較大的人物所種植的或極為重要的文化價值、紀念意義等的樹木。
3.1.1 古樹名木植物分類組成
根據第二次調查,臨高縣有古樹名木1914 株,17 個科中以??茷橹?,共1763 株,占總數量的92.11%;使君子科次之,數量為29 株,占總數量的1.52%;蘇木科排第三位,數量為27 株,占總數量的1.41%(表1)。

表1 臨高縣古樹名木樹種組成統計Tab.1 Statistics of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Lingao County
3.1.2 古樹名木的分布情況
根據第二次調查,臨高縣古樹名木共有1914株,其中博厚鎮319 株,占古樹名木總數的16.67%;皇桐鎮229 株,占11.96%;臨城鎮204 株,占10.66%;多文鎮221 株,占11.55%;東英鎮230 株,占12.01%;調樓鎮213 株,占11.13%;波蓮鎮168株,占8.78%;新盈鎮76 株,占3.97%;南寶鎮117株,占6.11%;國營加來農場97 株,占5.07%;和舍鎮40 株,占2.09%(表2)。

表2 臨高縣古樹名木分布Tab.2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Lingao County
3.1.3 古樹名木的保護等級統計
依據《海南省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技術準則》,臨高縣第二次調查共有一級古樹9 株,占古樹總數的0.47%;二級古樹82 株,占古樹總數的4.28%;三級古樹1823 株,占古樹總數的95.25%(表3)。

表3 臨高縣古樹名木按保護等級統計Tab.3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counted by the protection level in Lingao County
(1)臨高縣總共有古樹名木1914 株,全部為古樹,沒有名木,分布在11 鄉鎮,數量較多,分布較廣。
(2)臨高縣的古樹共有17 科24 屬26 種,其中桑科的小葉榕861 株、高山榕662 株、見血封喉屬206 株,這3 種古樹共1729 株,占臨高古樹總數的90.33%。其它科達185 株,這些古樹都是當地的常見鄉土樹種。
(3)從調查的情況看,古樹大多數生長正常,枝葉繁茂,體型保存完好,正常株1789 株,占總數的93.47%;衰弱株125 株,占總數的6.53%。
(4)保護等級統計
根據調查情況,臨高縣共有古樹1914 株,其中:一級古樹9 株,分屬1 科2 屬3 樹種;二級古樹82株,分屬7 科9 屬11 種;三級古樹1823 株,分屬17科24 屬24 種。
4.1.1 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不到位,群眾保護意識不強
近年來,臨高縣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雖然得到加強,但總體來說,部分群眾對古樹名木的作用和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保護意識不強,存在隨意破壞的現象。
4.1.2 對古樹名木的保護經費投入太少,養護工作有待加強
古樹的管理粗放,沒有專人管護,沒有經費投入,沒有保護設施。已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責任單位或個人也因缺少養護經費,也沒有進行實際投入,特別是一些瀕危古樹,沒有對其進行拯救。
4.1.3 開發建設對現有古樹名木造成了較大的危害
如砍伐、擅自移植、剝損樹皮、掘根,在古樹名木旁邊修建建筑物或者構筑物,鋪設管線、架設電線、硬化地面、挖坑取土,淹漬或者封死地面、使用明火、傾倒廢渣廢水等有害物質,刻劃釘釘、纏繞繩索鐵絲、攀樹折枝、使用樹干作支撐物或者懸掛物體等等。城市鄉村開發建設、生長環境變遷、立地環境變化,使得古樹名木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工作刻不容緩。
4.2.1 建立古樹保護的地方法規
需針對臨高縣古樹名木的具體情況,積極制定和出臺《臨高縣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讓法律法規成為臨高縣古樹名木的保護神。
4.2.2 對現有古樹名木的進行全面“體檢”
對臨高縣的古樹名木進行全面的“體檢”,有針對性的采取一些診治和救助措施,科學制定日常養護方案,落實管護責任。
4.2.3 分保護等級進行保護
對于一級保護古樹,針對性地制定重點保護措施,對一些生境較差,生長較弱的一級保護古樹,要根據土壤的養分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如周圍的土壤堅實板結,土壤的通透性差,嚴重影響到根系的呼吸和對養分的吸收,加上樹皮、根系受損等原因,樹木的生長受到嚴重危害,應對此情況在樹頭1m~3m 范圍內松土,盡量不能傷根,松土后及時澆水等。
4.2.4 加強宣傳,讓社會參與古樹名木的保護
應通過新聞媒體、電視網絡等各種方式和渠道大力宣傳古樹名木的重要性、保護的意義和保護的措施,特別要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強法制教育和對破壞古樹名木的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全民自覺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
4.2.5 加大管護資金投入
古樹名木資源寶貴,政府應加大管護資金的投入,讓古樹名木資源成為社會共有的財富。
4.2.6 建檔管理和掛牌保護
普查成果審核后,為臨高縣古樹建立數據庫,形成完整的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對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為每棵樹木制作統一式樣的保護標志牌,標明樹種、拉丁學名、科、屬、保護等級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