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梅
2015年4月,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浙東分會來長興尋訪父輩戰斗足跡時,新四軍后代繆海麗給我一張新四軍四人合影照(見上圖)。她說:“我爸叫陳賢,新四軍十六旅的偵察參謀,在長興戰斗過。”她又說:“我爸旁邊一起坐的戴禮帽者是許國,我想找到他,了解我爸在長興戰斗的經歷。”我一看,許國,名字好熟。許國前輩在長興黨史有記載,他又是我大妹夫許長風的堂伯伯。為了進一步挖掘考證這照片的來龍去脈,我開始查閱長興地方史及相關史料,搜集照片背后的戰斗故事。
一、照片歷史背景:
1943年9月30日,日軍2萬余兵力分三路進犯蘇浙皖邊,國民黨軍不戰而退,喪失大片國土。日軍在3天內連占郎溪等4座縣城,繼而又攻陷安吉等縣城。按照黨中央和新四軍軍部的戰略部署,新四軍十六旅尾隨敵后挺進長興,收復國土。年底,新四軍四十八團隨旅部進駐長興仰峰岕和溫塘村一帶,獨立二團與四十八團會合后進駐長興白峴。新四軍挺進長興后,在整訓部隊的同時,立即著手地方政權建設工作,派出李煥(長興縣天平鄉李王村人,1941年任中共長興縣委宣傳部長,后任江蘇省句容縣委書記)帶領民運工作隊回長興恢復發展黨組織和建立縣區鄉村級政權。
1944年2月,中共長興縣工委(后改為縣委)、長興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槐坎橋下村先后成立。蘇南行署第四軍分區轄郎溪、廣德、溧南、長興4縣。中共蘇皖區黨委和蘇南行署機關也相繼南移至長興,長興抗日根據地開始形成。
二、照片信息:
1.前排左一戴禮帽為長興煤山鎮長許國。據中共長興黨史人物記載:“許國原名許雪明,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10月重新入黨,1945年3月任長興抗日民主政府煤山鎮長。1954年轉業后在福建省外貿系統工作,歷任黨支部書記、經理、科長等職,1982年離休。1943年冬,新四軍十六旅挺進長興西部山區,司令部和蘇皖區黨委設在仰峰岕,從劉旦處得到這一消息后,許國連晚飯也沒有顧上吃即趕去仰峰岕找到了隨軍南下的李煥等同志,即參加了抗日民主政府工作。后由民運科長游云指派去東西川岕搞民運工作,發動群眾抗日反頑和支援前線。1945年初新四軍蘇浙軍區成立后,抗日民主政府確定煤山鎮為后方重鎮,軍工廠及軍需物資集中到煤山、白峴一帶,為了加強煤山鎮的工作,1945年3月31日煤山鎮的300多人在花墩廟召開改選鎮長大會,許國經民主選舉當選為煤山鎮鎮長。
2.前排左二陳賢:根據繆海麗提供父親簡歷:“陳賢,男,1921年6月出生,祖籍江蘇武進六區留井鄉陳家頭村。1939年11月參加革命,幫助收集戴溪橋敵偽據點的情報,1943年1月二旅和十六旅合并為十六旅,被留在旅部二科做偵通參謀。1944年1月調十六旅教導大隊二隊任隊長至1945年1月止。1945年1月調往蘇浙公學整風學習,6月整風結束后回原部隊(一縱隊),經王必成司令員談話調到四十八團做偵察參謀,并兼特務隊長。”
3.繆海麗說:“后排站立左一是見習偵察參謀張優。”張優前輩在一次來長興活動時,他曾遞給我一份參加泗安戰斗的文章。他是這樣描述參加泗安戰斗的:“……戰斗結束,按照首長指示,部隊兩小時打掃完戰場。我接到命令帶一偵察班飛快往北門奔去,拆除敵人工事,燒毀據點。”
4.據福建一位新四軍后代說:“左二是指導員呂復華。”他沒有說清呂復華前輩是哪個時期的指導員。
根據有關史料,許國是長興城東下箬寺鄉莊前村人,做過地下工作,對蘇浙皖邊地域社情、民情、敵情熟悉。抗戰時,長興城東屬日偽軍金步青部盤踞勢力范圍。許國是到敵占區偵察的合適人選。照片中前排許國和陳賢身體緊挨著,可以看出他們在敵占區偵察非常默契。當時為了紀念偵察敵占區的任務完成,大家在根據地煤山合個影。筆者認為照片拍攝前他們到長興縣洪橋、圖影地區偵察可能性大。
(責任編輯 姚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