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依川
【摘要】根據國家自然資源部2019年修訂的最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較為復雜和系統的概念。其本質是為了提高土地綜合效益,實現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確保單位面積內的利用效益最大化。我國當前土地管理的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較多粗放利用問題,對土地資源造成了較大浪費。本文分析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策略方法。
【關鍵詞】土地節約利用;土地政策;規劃應對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6.021
近些年我國城鎮化建設發展迅速,區域內新增可利用的建設用地資源越來越少,經濟發展用地需求和土地資源的有限性之間構成了一對主要矛盾。土地作為非可再生資源,做好其節約集約開發和合理利用是當務之急。我國土地開發程度不高,存在著各種問題,如對集約利用和空間規劃之間的關系研究不夠深入,難以為用地實踐提供具體、有效的支撐。本文針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實現土地規劃層面的應對方法。
1、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含義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粗放利用是相對的,在社會生產力、經濟發展的作用下,人們對土地改造、開發的能力不斷提升,且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對土地集約利用的程度也有著不同要求。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就是要合理進行選址布局,在原有土地管理方式上不斷進行改善和調整,盤活存量土地資產;從狹義的角度來看,要本著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增加土地投入量。
根據學理解釋定義和最新《規定》,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內涵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1)首先就是要對土地資源進行節約利用,對建設用地進行合理規劃;(2)要對土地進行節約集約利用,確保能夠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3)要進一步提升土地配置效率,對土地開發從空間布局和土地利用分類方面進行優化。也就是說,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并不僅僅是強調土地投入和經濟效益,而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最大化產出的一個系統工程。
2、區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現狀和問題
2.1區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現狀
以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作為調查對象,該地區有12個鄉鎮;1個國家級工業園區,2個區級工業園區,工業園區主要生產通訊終端、新型電子元器件設備。該區域共有企業243家,其中正在建設的企業12家;從用地的角度來看,除去教育、醫療、管委會等公共用地,工業以及倉儲用地共占地358公頃,企業占地面積為307公頃,還沒有供地的面積約為51公頃;從開發程度的角度來看,地上總面積為267萬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積為94萬平方米;從用地效益的角度來看,產業園區累計的固定資產投資為562000萬元,工業價值1342200萬元;從品牌建設的角度來看,有2個全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省名牌共有19個;從閑置土地的角度來看,沒有按照國家規定動工并開發而造成閑置土地的企業一共有6家,面積達到21公頃。
2.2區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存在的問題
2.2.1土地開發利用程度不高
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1)用地容積率低;(2)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加盟,該地區放寬了準入門檻,勞動密集企業聚集,所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不高,直接導致土地集約利用率低下;(3)部分企業綠化面積超過正常范圍,土地的生產性利用效率不高;(4)部分企業改變了土地用途,原本用于建設用地開發利用的土地,被出租或者另作他用。
2.2.2土地閑置現象嚴重
該區域內少部分企業沒有按照合同約定按期建設,造成土地資源閑置和浪費。在目前我國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背景下,閑置土地會為國家經濟發展造成較大影響,同時可能面臨土地閑置法規的處罰。
2.2.3土地利用監管機制不完善
“重審批,輕監管”的現象較為普遍,在審批后對土地用途的監管力度不足,造成審批和開發利用兩個環節脫節,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包括政府部門職能劃分不夠清晰,行政管理無法落實等等。
3、區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的規劃應對策略
3.1突出規劃引領機制
規劃手段作為土地利用的頂層設計,合理的規劃是保證土地資源最大化利用的必要前提,在規劃過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同時要明確各部分的規劃目標,需要利用規劃指導和規劃先行,合理確定建設用地總量以及城鄉建設用地總量。對特定地區的土地規劃安排,應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各地可以依照方法推廣借鑒。
在規劃過程中還需要注意這幾個方面:(1)在現有基礎上,規劃編制源頭上從嚴控制供地,明確規劃約束指標;(2)在總體規劃層面,要按照國家空間規劃管控要求,指定收回閑置土地計劃,從源頭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3)在專項規劃層面,可以從土地利用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層面優化綠化用地面積、優化區域內的地塊分割、集約規劃道路路網等。
3.2發揮市場調節機制
在應對區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存在的問題中,還需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可以利用基準地價工具,引導對科學合理的土地市場定價機制,實現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化利用。一方面,國家和政府要完善現有的土地有償使用體系,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度來合理利用資源,除了法律法規規章及法定規范性文件規定的用地(如軍事、重大公共基礎設施等),均需要通過招拍掛形式有償取得和利用土地資源;另一方面,完善土地規范取得制度,完善工業項目的相關標準,合理規劃布局,提升工業用地容積率,在符合法規規范的前提下,政府應當大力支持高層建筑、廠區擴建,從而科學合理提升土地利用率。
3.3強化政府監督機制
堅決貫徹國家土地政策法規,加強監督管理。為了解決政府自然資源與規劃相關主管部門“重審批,輕監督”的問題。首先,要對土地容積率、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行全面監督,加強農用地與建設用地利用直接的矛盾調處力度,政府各關聯職能部門都需要全力配合;其次,各級負有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應當從嚴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管理,重點對建設用地報批和開發利用情況實行全程監管,對土地出讓各環節、對土地管理中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典型違法等行為進行定期公示,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最后,從考核機制的角度來看,要明確土地開發利用的獎懲措施,對政府機關和土地使用權人、利益相關人出臺相關權責對等的獎懲政策,如對違反集約節約利用規劃政策的政府機關予以懲戒,對接政府信用名單制度等。對符合高效利用土地的單位予以獎勵,如從優安排用地指標等。
結語:
總之,從規劃層面頂層設計角度規范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確保每一寸土地資源發揮效益最大化。這也是符合我國現階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由之路。在規劃管理和市場運行的過程中,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在政策法規的框架內,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獎罰分明,確保土地開發和利用率得到高質量保障,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造福。
參考文獻:
[1]朱昱,于敏,李偉偉.區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及規劃應對——以江蘇省4地為例[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19(06):112-118.
[2]田豐.包頭市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及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