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有了很大進展,人們對建筑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為此,未來建筑設計方案,首先會理清建筑發展需求和趨勢,并將理念或技術以最佳形式向用戶展示。文章根據以往工作經驗,明確工程的可視化方案,進而將可視化效果呈現出來。
【關鍵詞】建筑功能;空間設計;可視化技術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6.025
1、建筑功能空間的設計趨勢
1.1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內部功能區設計首先要體現人性化,各功能區既要保證基礎服務功能,又要盡量將功能區布置得溫馨、舒適、讓人感覺輕松、親和,讓人們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設計更要有助于降低人們對環境的陌生感和恐懼感。
1.2空間組合適應性和靈活性原則
為了滿足不同群眾的不同需求,設計者在進行建筑空間組合設計過程中,必須確保建筑空間內部組合具備靈活性和適應性。通常對一些功能分區,設計者無需太過死板去確定其功能,可以通過空間設計結合或者連接過渡,使其能隨時靈活地改變其使用功能。例如住宅中可以將餐廳和客廳結合起來,設計者可以將兩者設計成開放式或者半開放式,這樣能在滿足人們不同使用功能的同時,給人開闊、不擁擠的視覺效果,提高人們居住舒適度。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盡量利用那些可以移動的輕量元件,起到劃分功能區的效果,方便之后不同使用者的變動,同時減少限制室內空間的固定墻體。如起居室設計:起居室的作用在于接待訪客兼臥室,既是會客空間又是休息空間。一般情況下,起居室空間設計尺寸要堅持合理原則,由穩定空間和活動空間來共同決定。而小公寓建筑中,起居室應該屬于主體空間,因為它與其他各個房間相互連接,性質上屬于小公寓內部的開放空間。起居室設計一定要注意采光和通風,合理選擇建筑朝向。在設計高度上,起居室的設計高度要比其他房間高,以此突出它的主體地位。
1.3用戶功能空間需求分析
在功能空間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該將此建筑空間的用途呈現出來,滿足使用要求;其次,建筑空間也要具備一定的界限。如果人們可以對建筑空間邊界效應進行利用,不但能夠確保人們的安全,還能避免泄露隱私、增強空間感。從建筑空間藝術性角度來說,與人類情感聯系到一起,也是建筑空間藝術性給人們帶來的獨特享受;建筑空間設計中使用不同的顏色,能夠讓人們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如廚房:廚房是人們居住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必須滿足烹任要求,也不能對其他功能空間產生負面影響,公共建筑的廚房應有獨的出入口,方便生熟運輸,廚房廢料也及時清理外運處理,與其它功能空間也必須有防火隔墻進行防火分隔!居住建筑廚房也是居住建筑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規范對廚房的采光、通風要求來看,比其它房間要求都高,可知廚房的重要性!它是家庭進行烹飪的主要場所! 因此必須要在設計中加強考慮烹任流程、料理面積、通風采光、以及采光朝向對食物的影響因素等等;由于小型公寓的居住人群主要是白領商務人士,這類人群一般很少在公寓中進行烹飪活動,所以很多小型公寓的設計中,會大大縮減廚房的功能空間,一般只要求保證冷加工和基本的熱加工即可。
1.4建筑入口空間設計
不同功能建筑對主要出入口要求不一樣,最基本的應能滿足引導人們進入室內各功能空間、能滿足等候、疏散要求;大型商業在入口附近應設有儲物柜、辦公建筑入口應體現正規莊重,住宅入戶空間則應讓人有歸宿放松的感覺,相關專家學者通過對北京老四合院以及集體住宅的調查研究發現,人們習慣于在戶外堆放雜物,并非是因為室內居住面積狹小而采取的不得已行為,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自發行動,是一種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入戶方便、視覺效果、空間感受、家庭親和、溫暖感覺就已放在非常重要位置。
2、建筑可視化技術分析與應用
2.1建筑功能空間設計需要構建內部空間系統
在建筑空間設計中,應對當地位置、氣候等要充分考慮。比如,海洋氣候環境,雖然環境溫度較高,但是當地的風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就要考慮到遮陽、屋頂花園的位置,通過對邊庭空間和中庭空間合理設計,考慮地域氣候,對建筑空間的影響,并合理利用和規避,恰當地改善室內采光的均勻度。在建筑功能空間設計過程中,需要有適合的效果圖和技術原理圖以及相關數字等,確保這些靜態信息能夠展示出可視化特點,實際載體主要以宣傳冊、墻壁海報等為主,也可以用短視頻和動畫可視化,開展虛擬的三維建模和動畫模擬,可以在短時間內對建筑功能系統進行全面介紹,還有視線漫游、文字強調等。且與建筑設計人員和視頻制作人員進行大量溝通,進而將理想的效果呈現出來。借助真實場景進行技術補充,能夠讓動畫拆分成不同的效果圖,根據需要構建室內室外各部分功能空間。
2.2建筑內部裝飾設計中,有機融入生態情趣
在建筑內部空間設計中,通過設置可以反映自然景物風光的藝術壁畫、裝飾小品,或者是設置栽植花卉,或者是綠色植物的盆栽,不僅有利于緩解精神壓力,還可以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時,還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在視覺感官層面上,強化自然生態元素對人帶來的積極影響,也可以在觸覺、聽覺層面上模擬自然質感、聲光,提高人們對空間環境的生態感知度。
2.3空間組合的處理方式
建筑空間組合的設計,應迎合大空間的建筑,如大型商業綜合體,大型公共活動場所,大型比賽場管,高檔寫字樓等。對此,在進行大眾化的建筑空間組合時,需要合理進行空間體量的安排,強化各類型建筑的適用性和舒適度;其次,需要精準把握空間的尺度,從內部空間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兩個方面進行考量。目前針對國內一般群眾的身高、建筑物的不同用途有不同規定,如國家針對住宅建筑設計的空間高度,也是有一定的要求與規定,極少有后期的人為改動。而相對高度是基于固定的空間面積和絕對高度進行綜合考量,也就是說當絕對高度一定,只要在設計空間組合時將空間面積進行合理規劃,就能改變人們對空間高度的直觀感受,利用相對高度的和諧性,提高人們的居住、生活的滿意度;任何立體的物體都能通過邊角線條的變化而變化,空間組合的形狀能直接影響人們的感受,為了提高不同類型建筑的實用性,在進行內部空間的設計時,不僅需要做好不同類型的空間設計,還需要合理考量建筑物的“長寬高”等因素,利用三者的差異變化空間形狀。
結語:
綜上所述,在設計建筑時,設計人員不僅要重點考慮其功能性,還要兼顧建筑的實用性、商業性、舒適性等,讓其既能夠滿足人們對建筑的工作、娛樂、休閑、居住等的要求,又能夠實現建筑的商業價值,為人們群眾提供實用性服務。與此同時,設計人員還要在先進科學的設計理念基礎上來進行整體方案規劃,為該建筑的后期運營發展提供全面保障,并要加大監測和管控力度,以實現建筑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樂雨晴,洪杰.新經營形式下書店建筑功能與空間優化研究[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19,32(4):22-27.
[2]王怡然.城市公共空間中人與景觀的互動體驗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24):49.
[3]羅為為.試論高層建筑設計與現代城市空間的融合[J].居業,2019(10):44-45.
[4]劉瑩.探討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三者的關聯[J].四川水泥,2019(7):79.
[5]陳軍.既有經濟型酒店建筑轉型為養老機構的功能空間改造設計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22):70-71.
作者簡介:
朱桂蓮,1969年07月08日生,女,廣東省深圳市,本科,建筑學高級,建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