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寧
【摘要】如何確保高層建筑的應力分布合理與結構的總體穩定性,建筑領域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實踐,最終發明出了框架剪力墻結構,其在高層建筑主體的支撐作用良好,被廣泛的應用。為促進該技術的進一步完善成熟,確保建筑的質量以及穩定性,文章以框架剪力墻結構分析為基礎,圍繞鋼筋工程、模板和混凝土施工等重點技術做了研究探討,并就技術應用要點做了闡述。
【關鍵詞】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施工;技術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6.118
目前通過建設高層建筑來緩解人均占用面積較小的問題已經是主要的解決方案。與多層建筑相比,高層建筑通常采用框架剪力墻的主體施工技術,既能夠保證施工的質量與效率,還可以節約很多工程建材,以壓降建筑施工成本,因此持續推動該技術的研究創新,對于未來建筑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意義十分重要,值得深入研究。
1、框架剪力墻結構含義與特點
該結構實際上是框架與剪力墻結構的結合體,在抗震性能、柔韌度和耐久度方面表現優異,主要原因是鋼筋混凝土是其主要的結構材料,同時因為結構設計相對科學,對于應力結構的控制程度較好,有利于開展便捷的施工作業。在結構上,該結構還在剛度、應力方面具有特有的優勢,框剪結構的抗壓水平一般,容易產生形變,但是在墻體在形變閾值臨界點時,該結構的剛度就會產生大幅的變化,以適應該形變,同時調整應力結構,做到主體結構的穩定。此外該結構在抗震能力上具有較大優勢。此結構的施工從最基本的靜壓管樁和測線施工開始。在護邊坡、試驗通道與地下基坑開挖支護、地下空間施工結束后,再開展墻柱測量,而后回填地基。地下基礎施工完成后,地上主體部分還要經過測量放線、配筋、主體框架的水電暖管道預先設置等程序,并按照施工墻梁水電模板工程施工,終了進行預留預埋和主體的維保工程的施工[1]。
2、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施工技術主要組成
2.1鋼筋處理與施工
鋼筋是框剪結構的主要和重要材料,在尺寸大小和型號規格上要按照施工需求進行選擇,通常會用到直徑6mm和8mm的一級鋼筋與18或20mm 的三級鋼筋。因為該結構下的鋼筋施工節點分布較為緊湊,所以要切實的處理好位置固定問題,確保混凝土澆注時鋼筋不會發生位移。重點做好箍筋框和節點二者的施工技術作業。一是要結合實體放樣測量結果,在固定前預先制作固定模具,也可以通過豎直水平兩個方向的墻體箍筋實現固定作用。二是要對施工的工序進一步明確,嚴格按照施工設計圖紙的工程結構比例等比例的制造試驗樣板,以此來指導施工節點的各項鋼筋處理作業,確保程序完整順序正確[2]。
2.2模板安裝施工
施工單位可以在總結原有的工程經驗的基礎上制定模板工程的施工技術要點,并完善施工方案。在模板的選定上,外墻的結構長度要比內側長出200mm-300mm。在模板的固定上,確保內側的位置穩定,做好固定準備工作,防止在后期的混凝土澆注上出現位移情況。必要時可在其內側加裝一個短鋼筋頭輔助做好控制工作。在模板安裝時,應當對樓板之間的密集程度做好管控,如果在澆筑時出現漏漿狀況,就能很好的保證模板不受其干擾。對模板間的縫隙要合理的處理,可使用水泥砂漿做好填縫和充實。翻模吊裝時應當確保施工操作按照標準規范開展,以保證吊環施工精度。通常在實現良好的時間和空間下開展,對于翻模處理的工藝水平要嚴格要求,堅決杜絕其和鋼筋相撞,從而破壞翻模施工精準度,以此來保持好框剪結構的整體穩定。
2.3混凝土澆筑施工
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的核心關鍵就是混凝土澆注環節,它影響著結構抗震能力與剛度。首先是材料控制上,應當對材料構成進行精確分析,做好質量規格分類,對于材料的用量配比進行合理的確定,并對級配做好控制。將坍落度把控在適當的區間內,創造良好的混凝土澆注條件。其次是澆筑過程中,在技術方案的選擇上通常是退澆筑法,它是在具有較高的工程強度和等級的柱頭結構開展澆筑后,在對相對較低的梁柱型結構進行澆筑,從而對施工的質量有較為充足的保證。以此同時,在遇到澆筑梁的橫斷面積很大的狀況時,應當適時的利用分層澆筑方式, 在結束后進行充分的振搗作業,以保障密實度符合工程標準。最后在澆筑后期的維保工作上,要按照規定的養護標準并結合施工作業的外部環境特點,設定合理的養護作業方案,及時有序的開展噴水水霧養護,謹防因外部環境高熱干燥造成混凝土結構的表面水質快速揮發,出現結構裂縫等工程病害,以此來推進施工質量的不斷提升[3]。
3、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中的應用要點
一是建材質量的把控上,要做到質量和成本相統一。要認真的進行材料市場調研,優選供應商,設立白名單制度,采取集中統一招標程序,嚴格采購流程,在詢價期間,采購人員要認真的對供應商資質信譽和材料質量進行查驗,在材料到位以后,要在施工現場進行二次的質量審核,必要時進行實驗檢驗,確保使用的材料都符合相關的質量標準。二是努力增強組件的延展性。應當對框剪結構的形變容忍度與抗震能力進一步的提升。要提升重點位置的延展性,就要確保剪力墻的應力機構均衡,同時,為了避免地震引起的墻體產生扭轉,還應保證結構的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貼合。同時要堅持連續施工,確保各工序的有序銜接,在支護體系建設上要努力確保其穩定性和耐久性,減少載荷超負荷的情況,以減少安全生產隱患。三是做好裂縫控制,主要途徑是在澆注等重點環節做好溫度的變動幅度管控,通過混凝土溫度控制、材料比例控制和加入減水劑等方法來實現,并在澆注結束后及時養護,避免結構開裂[4]。
結語:
綜上所述, 框架剪力墻結構在剛度、抗震性和耐久性上優勢明顯。在對框架結構的施工技術應用的當前階段的剪力墻結構,要全面的考慮材料、 質量的延展性, 轉換層施工裂縫控制的具體問題,采取相應的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以此來推動良好的施工效果達成,保護和提高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趙蒙.高層框架一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合理布置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
[2]侯小芳.淺議小高層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技術[A].《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5年8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5:2.
[3]曹明麗.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施工技術研究[J].江西建材,2015,09: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