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博
【摘要】近幾年在總書記“兩山”理念的指導下,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大力推行,我國的鄉村建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其中鄉村景觀對村莊建設的積極影響引起了各方的關注,鄉村景觀的營造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下新時代的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從鄉村景觀的發展背景入手,分析了鄉村景觀的由來與發展現狀及其當前的內涵。通過探討新時代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中如植被在地規劃、地理特征延續、文化保護、產業發展等鄉村景觀規劃建設策略,指出鄉村景觀的規劃建設可以改善鄉村環境,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推進文化建設,提升村民幸福感,從而實現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
【關鍵詞】鄉村景觀;規劃;美麗鄉村建設;意義探討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6.179
美麗鄉村是當前的主流農村發展方向,我國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上不遺余力,力求打造優質的鄉村環境,改善之前鄉村的落后精神面貌,利用環境帶動經濟,實現鄉村地區的整體性發展。美麗鄉村戰略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科學合理的鄉村景觀規劃,農村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如何充分地發揮出自然資源的價值,把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合二為一,是鄉村規劃中的重點問題,美麗鄉村不僅僅體現在外表的美觀性上,文化內涵更加重要,美麗鄉村的建設對于我國社會的整體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文對此進行簡要的闡述。
1、鄉村景觀的發展背景
1.1鄉村景觀的定義
鄉村是指以農業為主,社會生產力較為獨立,有著獨特經濟、社會、環境等特點的地區。鄉村景觀和城市景觀相比更加自然,受到人類干擾程度較少,但和自然景觀相比,鄉村景觀具有人文氛圍。因此,鄉村景觀是鄉村地區范圍內,經濟、人文、社會、自然等多種現象的綜合表現。它是從分散的農舍,到集鎮的定居形式所代表的區域,如村落、自然和農田,其提供生產和生活服務,具有不同于城市景觀的鄉村特色。
1.2鄉村景觀發展現狀
鄉村景觀起初是為了改善鄉村生活、生產需求,改進鄉村風光,讓鄉村可持續發展,從現代園林和鄉村地理學中發展而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推進,鄉村景觀研究越來越多,最后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近年來,隨著我國提出建設美麗鄉村,村落的改造和鄉村景觀建設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關注。整合鄉村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和生活系統,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系是鄉村景觀建設中的重要任務,其體現了從自然和社會兩方面去創造一種充分融技術和自然于一體、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類活動的最優鄉村環境。隨著發展,許多地區通過鄉村景觀建設,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環境,也成功促進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比如,江西的婺源和浙江的安吉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2、鄉村景觀內涵
在美麗鄉村這個鄉村發展概念中,美麗是其中的核心內容,從廣義的層次上對美麗鄉村進行解讀,主要是指將通過鄉村景觀的規劃調整,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美觀,增加視覺體驗,創設出一個良好的鄉村形象。農村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景觀眾多,地勢復雜,在美麗鄉村景觀建設過程中,需要把自然環境充分融入到當地的建設中,使鄉村環境更加的和諧統一。另外,還需要合理的處理景觀、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之間的關系,任何方面都不能存在沖突,要把統一性的規劃理念充分地落實其中,發揮出鄉村景觀的重要作用,深入發掘鄉村自然資源,通過各方面元素的有效融合,最終形成完善的規劃設計方案,為美麗鄉村的建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形成一個經濟、文化高度統一的鄉村環境,突顯鄉村魅力,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的持續發展。
3、新階段鄉村景觀規劃建設策略
3.1在地鄉村植被規劃
因不同地區,不同地理條件、氣溫氣候等因素影響,不同地理環境位置的所適應的生態植被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因此,我們應該從設計場地出發,充分利用地被植物、灌、喬木等鄉土植物來開展鄉村植被規劃建設。對于不同區域的不同功能要求,功能定位,結合整體鄉村景觀的規劃建設目標,應該使用能夠滿足當地特色的生態植被,來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理性的分析以及梳理整治。
3.2有機結合地理特征
鄉村的美麗需要保護,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保護鄉土建筑的原始風貌,傳承建筑特色,打造趣味性空間節點,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村落空間。只有融入了本土文化,同時契合現代的生活需求,才能讓鄉村的美更具生命力。為了突顯當地的地域特色,必須要深入分析當地的地理特征,對各種景觀建筑進行改進,保證這些景觀與周邊環境充分融合,保持高度的協調性。從本質上來說,地理特征屬于一種生態屬性,也是地域文化的基礎性內容,不同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多樣性的地域文化,這種因素必須要在美麗鄉村景觀規劃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規劃部門必須要對鄉村地區的地理特征進行分析,科學的開展景觀規劃,實現美麗鄉村的有效建設。
3.3豐富鄉村文化內涵
鄉村傳統景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需要對鄉村的傳統肌理、空間形態、承載鄉愁記憶的公共空間進行保護及創新,并保持傳統村落和傳統民居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鄉村景觀的規劃建設需要提煉當地文化和鄉土元素并有機融合吸收,這不僅使外面的居民能夠快速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也可以使當地居民對本地文化印象深刻,從內心為家鄉文化感到自豪,使村民重新找回歸屬感,發現故鄉的美。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鄉村文化與社會事業的發展,豐富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
3.4加速信息平臺建設,開拓特色產業市場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信息化技術的支持。現如今,各大電商、新媒體、宣傳平臺的出現與使用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因此,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應借助各種新媒體、電商平臺,打造各種宣傳平臺。同時,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各基層政府部門應充分利用鄉村的區域優勢、環境、產業以及村民技能優勢,提升鄉村經濟效益,注重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基層政府的治理能力,在村兩委的組織協調下,對鄉村的產業結構進行探析,并基于地區發展特色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具有鄉村民俗特色的產業結構,并實行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發展策略,以特色產業為發展契機,帶領鄉村新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美麗鄉村是我國鄉村地區的主要發展方向,鄉村景觀在美麗鄉村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遵循一定的理念和策略,突出鄉村地區的在地性、美觀性和文化特性,實現生態環境與景觀的有機融合,同時,還需要大力的發展旅游經濟,推動農村經濟的建設,為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做出積極地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彥雪,李復,朱舒,許大為.多視圖影像三維重建技術在鄉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9,47(12):84-89.
[2]孫艷,張廣付.基于“美麗中國”理念下的皖北鄉村景觀規劃探討[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12):13-14.
[3]蔣德平.新型城鎮化發展與鄉村景觀規劃的共生性研究——以徐州市呂梁風景區倪園東村景觀規劃為例[J].華中建筑,2019,37(12):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