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丹 鄭貞
war、warfare、conflict、campaign、battle、operation、combat、engagement、contact、skirmish,這些軍事英語詞匯都表示“戰爭,戰斗”,它們意思相近但又有細微差別。
一、表示戰爭統稱的軍事英語詞匯
1. war
war的含義為:戰爭,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武裝沖突,是包括多個戰役的大規模戰爭。比如,to declare war是某國向另外一個國家宣戰;to be on a war footing是齊裝滿員,做好迎戰準備。war也可以用于命名具體的戰爭,比如the Crimean War(克里米亞戰爭)、the First World War(第一次世界大戰)。
2. warfare
warfare的含義為:戰爭,但與war相比,warfare側重于戰爭樣式,戰爭形態。比如:anti-submarine warfare(反潛戰),guerrilla warfare(游擊戰),biological warfare(生物戰),bacteria warfare(細菌戰),information warfare(信息戰),等等。
3. conflict
conflict的含義為:沖突;戰斗。conflict本來是小沖突,小摩擦,但跟high intensity連用時就上升為大規模戰爭了。美軍將武裝沖突劃分為高、中、低強度三個等級:高強度戰爭/高強度沖突(high intensity conflict)、中強度戰爭/中強度沖突(medium intensity conflict)和低強度戰爭/低強度沖突(low intensity conflict)。高強度沖突包括戰略核戰爭、戰區核戰爭和大規模常規戰爭;中強度沖突包括大、中規模常規戰爭;低強度沖突包括反恐怖行動、非正規戰、小規模常規戰爭等若干樣式。
二、表示不同層次戰爭的軍事英語詞匯
war是最大規模的戰爭。在war之下又有不同層次的沖突。
1. campaign
campaign的含義為:戰役,側重指在一場大的戰爭中在某一地區進行的一連串有既定目的的軍事行動。時間長、在某一地區進行以及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是這一規模戰爭的特點。例如北非戰役(the North Africa Campaign),該戰役從1940年9月13日持續到1943年5月13日,是二戰中時間最久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地面戰。
2. battle
battle的含義為:戰斗,側重指戰爭中的一次較全面、時間較長的戰斗。battle除了全面、時間長之外,還有參戰人數多、規模大的特點。在war、campaign中的各次戰役用的就是battle。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經典戰役莫斯科保衛戰、不列顛之戰和中途島戰役分別為the Battle of Moscow、the Battle of Britain、the Battle of Midway。上文提到的北非戰役中最重要的戰役包括阿拉曼戰役(the Battle of El Alamein)和突尼斯戰役(the Battle of Tunisia)。
3. operation
operation的含義為:作戰行動;軍事行動。operation可以指具體的作戰。例如,美軍參聯會所屬聯合參謀部設8個職能部,其中作戰部J3直接負責作戰行動(operations),是各聯合司令部與國家指揮當局聯系的紐帶。還比如,2016年以來,美軍相繼提出了多域戰(MDB,Multi-Domain Battle)、多域作戰(MDO,Multi-Domain Operation)、全域作戰(ADO,All-Domain Operation)、聯合全域作戰(JADO,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等多個作戰概念。可以發現,美軍的提法從battle改成了operation,并在后期一直沿用operation,這是因為operation更側重如何展開行動。
operation還可以指特定的某個軍事行動。例如,以美軍為首的軍事聯盟發起的軍事行動代號都有operation這個詞,如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持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沙漠風暴行動)等。
4. combat
combat 的含義為:戰斗;格斗;作戰。側重指武裝人員進行“戰斗、格斗”,含有與強手較量之義。美軍將作戰部隊分為作戰兵種(combat arms)、作戰支援(combat support)和戰斗勤務支援(combat service support)。步兵、裝甲兵、工兵、炮兵等屬于作戰兵種,通信部隊、情報部隊等屬于作戰支援,醫療部隊、軍需處等屬于戰斗勤務支援。又如,basic combat training(基礎戰斗訓練)、combat search and rescue(戰斗搜救)、combat in depth(縱深戰斗)、combat zone(CZ)(戰斗區;作戰區;作戰地帶)。combat還常常與軍人配發的被裝連用,如combat fatigues(作訓服)、combat boot(作戰靴)、 combat uniform(作戰服)。
雖然operation和combat都有作戰的意思,但是兩者還是有差別的。下面一句話是介紹美陸軍職能的:
Therefore, the US Code has stated that the US armys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being organized, trained, and equipped primarily for prompt and sustained combat incident to operations on land as well as preparation of the land forces for the effective prosecution of war except as otherwise assigned. 本句話出現了combat和operation兩個詞,美國陸軍的職能之一是應對伴隨地面作戰(operation)而來的突發的持續戰斗(combat)。由此可見,就規模而言,combat要比operation小。
三、表示遭遇戰的軍事英語詞匯
1. engagement
engagement的含義為:交戰;交火;戰斗。該類型戰斗的特點是持續時間短,且交戰雙方的規模為班、排等。比如:The engagement lasted just over an hour. 戰斗僅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說到engagement這個軍事用詞,就不得不提rule of engagement(ROE,交戰規則)。美國國防部出版的《美國國防部軍語及相關術語詞典》(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對ROE的釋義如下: Directives issued by competent military authority that delineate the circumstances and limitations under which United States forces will initiate and/or continue combat engagement with other forces encountered.(交戰規則是由有關軍事當局發出的指示,規定美國部隊對所遭遇的其他部隊發起攻擊和/或繼續與之交戰的條件和限制因素。)從釋義可以看出,engagement有“遭遇戰”的意思。
2. contact
contact的含義為:遭遇,接觸;接敵。常用的短語有in contact和make contact with the enemy。in contact指敵我雙方處在對方武器有效射程范圍之內,且通常情況下雙方正在互攻。make contact with the enemy是“接敵”的意思。
contact除了有“接敵”的意思外,還有“聯系”的意思。因此為了避免誤會,無線電通聯中規定,如果告知對方遭遇敵軍,用contact,比如:Hello 2, this is 22, contact, wait out!如果告知對方與他人取得聯系,則可以這樣表達:I cant raise 22, get in touch with 33B.
3. skirmish
skirmish的含義為:小規模戰斗;小沖突;(尤指)遭遇戰。skirmish強調交火持續時間短、參戰人員少。
(作者單位:陸軍工程大學基礎部國防語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