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容綺 李雨霏



2021年廣西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與實踐展示活動獲獎作品展示
這款獨特的景觀燈以壯族的傳統手工藝品繡球為靈感,我們在繡球的“花瓣”上綴以彩燈,通過彩燈與繡球花瓣的顏色搭配,彰顯“三月三”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作品,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家鄉——廣西。
(“3D創意設計”項目中學組一等獎 指導老師:葛 翔)
本作品的靈感來源是廣西的傳統建筑——風雨橋。我們把風雨橋和景觀燈組合在一起,將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設計出迷你風雨橋景觀燈,讓廣西的城市充滿民族韻味。外地游客和國際友人來到廣西,看到風雨橋景觀燈,就能感受到廣西少數民族的魅力。
(“3D創意設計”項目中學組二等獎 指導老師:馬玉橋)
圍繞“三月三”節日主題,我們設計了一款富有民族特色,且能夠烘托節日喜慶氣氛的景觀燈燈罩。我們采用鏤空的壯錦圖案作為燈罩的外飾,景觀燈大面積使用能夠襯托節日氣氛的大紅色,更具民族特色。
(“3D創意設計”項目中學組三等獎 指導老師:黃寒麗)
拋繡球是“三月三”的特色體育項目。我們這款游戲使用Pygame作為主要的實現程序庫。操作時,只需控制鍵盤上的方向鍵就可以控制人物移動。游戲開始,繡球會從游戲界面的四周拋出來,玩家通過控制人物,使背簍接住拋來的繡球即可得分,當接住的繡球個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提示成功。
(“創意編程”項目中學組一等獎 指導老師:陳 鳳)
風雨橋主要由橋、塔、亭組成,通常使用木料搭建,靠鑿榫銜接。坐落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廣西很多地方都有風雨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少風雨橋受到了損壞。為了保護風雨橋,我們設計了一個可對其進行自動溫度控制的程序。當系統監測到風雨橋整體溫度過高(或濕度過大)時,橋上的風扇會自動啟動,為其降溫(或加快水汽蒸發)。
(“創意智造”項目中學組一等獎 指導老師:何德民)
本次“創意智造”項目的主題是“廣西民族特色智造”,我們在尋找靈感時,發現了侗族的標志性建筑——鼓樓,于是設計了具有侗族特色的智能音樂鼓樓。為了不改變鼓樓屋檐原有的結構,且不影響建筑的美觀,我們在鼓樓的屋檐上安裝了太陽能板,實現太陽能板自動供電,體現了建筑的節能性。我們的作品采用纖維板等復合性材料制作,提高了建筑的環保性。
(“創意智造”項目中學組三等獎 指導老師:林 勇)
現代青少年的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制作了這款既能體現民族特色又能助眠的銅鼓助眠燈。助眠燈的整體造型參考了壯族的銅鼓,助眠燈的正面是壯族小伙子打鼓的形象。該助眠燈通過變換燈飾的顏色和光亮度來實現助眠的功能。
(“創意智造”項目中學組三等獎 指導老師:謝碧媚)
喝茶聊天是許多人喜歡的放松身心的方式。但人們圍在一起喝茶時,有人喝完了自己杯中的茶,負責沏茶的人可能會因為聊天而忽略了倒茶。我們設計的這款智能茶具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當有人的杯子里沒茶了,智能茶具的程序不僅會自動為空的茶杯續茶,還會提示其趁熱喝茶。如果茶壺里的茶水茶味變淡,該程序也會提示沏茶人更換茶葉。
(“創意智造”項目中學組三等獎 指導老師:朱坤亮)
這個智能銅鼓燈集照明、播放音樂、裝飾于一體。它由旋鈕傳感器、人體感應傳感器、RGB燈帶等部件組成。其掌控板的LED屏可顯示時間、天氣;銅鼓燈內置兩塊盛思掌控板,用于播放音樂;銅鼓燈外圍的RGB燈帶可發出多種顏色的燈光,可以手動或自動調光:當人靠近銅鼓燈時,人體感應傳感器被觸發,燈自動打開;當人遠離時,人體感應傳感器未被觸發,若此時燈光未關閉,則執行關閉銅鼓燈光。此外還可以通過旋鈕傳感器來控制燈的亮度,既節能又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
(“創意智造”項目中學組三等獎 指導老師: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