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嘉東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對新能源上網電價提出了新的規范,旨在推動構建以綠色、低碳能源為主導的新型消費能源體系,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中央財政補貼退出
《通知》提出,2021年起,對新備案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和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簡稱“新建項目”),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實行平價上網。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逐步建立并完善上網電價政策,對促進風電、光伏發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達到約5.3億千瓦,是10年前的18倍。
隨著產業技術進步、效率提升,新建光伏發電、風電項目成本不斷下降,當前已經具備平價上網條件,行業對平價上網也形成高度共識。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明確2021年新建項目不再通過競爭性方式形成具體上網電價,直接執行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這釋放出清晰強烈的價格信號,有利于調動各方面投資積極性,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產業加快發展,促進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通知》體現了我國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有利于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引導企業不斷提升技術與管理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
從補貼走向平價,是新能源產業必須完成的“成人禮”,是作為未來電力系統中的主體電源和碳中和主力軍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能源結構綠色轉型邁入新階段的重要象征。
新建項目可市場交易
《通知》明確,新建項目可自愿通過參與市場化交易形成上網電價,以更好體現光伏發電、風電的綠色電力價值。
雖然明確平價上網,但是國家對于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的鼓勵方向并沒有改變,以低碳減排、綠色發展為目標的新能源行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在2021年的上網電價政策下,新建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的收益是有所保障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研究制定2021年上網電價政策時,我們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保障新建風電、光伏發電項目能夠實現較好的收益,以充分發揮電價信號作用,合理引導投資,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測算,在執行各地燃煤發電基準價的情況下,2021年新建光伏、陸上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全國平均收益率均處于較好水平,資源條件好的省份的新建項目、技術和效率領先的新建項目能夠實現更好的收益。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各國對環境保護和碳減排的意識日益提升,國際貿易過程中對低碳和生態保護的觀念逐漸增強,歐盟于近期宣布:計劃在2021年就征收“碳邊境調節稅”提出詳細方案。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相關出口企業對綠色電力的需求將呈現日益增大的趨勢。
考慮到部分用電企業希望與新能源發電企業直接開展市場交易,購買綠電并支付更高價格,通過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設計,新能源電力完全可以憑借其環境正外部性獲得高于化石能源電力的價格。
在“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市場交易將在風電、光伏發電的“定價權”爭奪中擁有更多權力。
兩類項目應合理規劃
《通知》規定,2021年起新核準海上風電項目、新備案光熱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由當地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具備條件的可通過競爭性配置方式形成。
海上風電的定價權交給地方,符合責權對等的原則。我國沿海南北風能資源和建設條件差異巨大,海上風電的地域特征非常明顯,地方政府可以結合當地資源條件、能源轉型需要以及財力狀況,合理制定上網電價政策。
當前,我國光熱發電產業實現商業化大發展依然道阻且長,其涉及行業領域眾多,相關產業鏈較長。電價由當地主管部門制定,有利于光熱發電因地制宜合理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這樣安排,有利于各地結合當地資源條件、發展規劃、支持政策等,合理制定新建海上風電、光熱發電項目上網電價政策。同時,鼓勵各地出臺針對性扶持政策,支持海上風電、光熱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地方政府對海上風電產業鏈關鍵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支持,將對2025年前海上風電基本實現平價上網,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未來,更有價格優勢的綠色電力將成為吸引轉型企業的“稀缺資源”,不僅將助力企業綠色發展,還能夠釋放出引導中東部制造產業向新能源稟賦較好的西部內陸地區轉移的特殊價值,將擁有更多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