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松
近年來,連云港市國資委理順黨建體系,抓實攻堅舉措,推動國企運營質效逐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同比增長20.48%,上繳稅費和國有資本經營收益16.22億元。
理順體系,揚帆出發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連云港市國資委黨委會同各監管企業黨委,依托近700個黨組織,團結和帶領系統內25000余名員工,在堅守國企抗疫“主陣地”、確保員工“零感染”的同時,迅速復工復產,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截至2020年底,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凈資產、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0.48%、17.45%和10.05%。其中納入市國資委監管的7戶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凈資產、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1.7%、22.2%和6.5%,上繳稅費和國有資本經營收益16.22億元,承擔的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序時推進。
成績的背后,是連云港市國資系統不斷深化改革的奮進腳步。
近年來,連云港市國資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高質發展、后發先至”戰略部署,國企運營質效逐步提升,資源整合步伐加快,國企改革穩步推進,體制機制得到優化,完成市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辦企業脫鉤,黨建體系得到進一步理順。
當前,在面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任務越來越重、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越來越高的關鍵時刻,連云港市國資委明確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抓實工作舉措,廣泛凝聚共識,團結和帶領全系統干部職工以高昂的斗志、優良的作風、務實的作為,加滿油、鼓滿帆、再出發。
政企合力,滾石上山
今后一個時期,市級國有企業面對的不再是順風順水的環境,更多的是頂風逆水。從自身來看,還存在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內部管控不到位、歷史包袱較多、資產負債率偏高、企業家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放手”與“嚴管”統籌不到位等問題,給高質量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挑戰與機遇并存。2020年,省、市對國企改革工作均提出了明確要求。
江蘇省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全省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對全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要集中精力抓好國企改革,對于2022年底前要完成的任務,要努力往前趕,確保今年完成三年總任務量的70%以上。
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確定為“開局首勝之年”,對國資監管和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對市屬監管企業黨的建設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市人大常委會把新年視察調研第一站選在國資委,加強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的監督指導。
會議、行動,釋放出了關注國資國企、推動干事創業的明確信號,集中體現了市級層面在強化國資監管、縱深推進國企改革、有效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方面,思想上高度統一、行動上目標一致、舉措上大力支持。這為新發展階段做好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謀定后動,攻堅爭先
新階段期待新作為,新理念更需新擔當。
結合連云港市國資監管和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未來,市國資委要重點圍繞“監管能力提升、運轉機制規范、改革加快推進、做好風險防控、考核質效增強”5個方面,抓好黨建領航這一根本保障。
堅持“雙輪驅動”,走實兩條路徑。一是轉變監管方式,提升推動發展能力。“以管資本為主”是在充分尊重企業經營自主權、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下,該監督的監督、該管理的管理、該指導的指導、該把關的把關,真正做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努力做到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嚴管”相統一。二是縱深推進改革,激發企業內生動力。2021年國資國企的改革任務非常艱巨,必須完成3年任務總量的70%。國資監管部門和國有企業要做的就是遵循“頂層設計”、抓實規定動作,做到“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融會貫通,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全身心融入新一輪國企改革熱潮。
國有企業各級黨組織堅持“黨建領航,深改強企”這一主線,緊扣黨史學習教育,通過進企業、進車間、進工位,不斷創新服務、創優作風、創強組織,從而實現了解企情民意、化解矛盾風險、破解發展難題。各企業黨委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尤其是對資金集中、資產聚集的權屬企業,“盯得緊、抓得實、管得嚴”;深刻領會“人才是第一資源”內涵要義,嚴格執行員工招聘“方式公平、總量可控”要求,真正把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招致麾下;不斷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在嚴格執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同時,破除“高水平大鍋飯”思維,著力構建“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多能少”的隊伍建設機制,真正讓隊伍“活起來、轉起來、強起來”。(本文作者系連云港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編輯/孟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