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煦

美好生活。成都堅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全面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藍天白云,陽光明媚,與親友相約到綠道上尋一處靜謐,在鳥語花香間,放松身心,與自然親近。這是越來越多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
創造更多普惠生態產品是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營城聚人之根、美好生活之本。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成都市將實施生態惠民示范工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使人人都享有生態綠色、文明和諧的宜居環境。
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全面增進民生福祉。堅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全面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成高品質生活環境新標桿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樣本。
辦事更高效、往來更暢通、保障更全面、創業就業更友好……“十四五”的成都將賦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更易感知、更觸手可及的內涵。
“十四五”期間,成都將把生態惠民工程作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創造更多可感可及的公共生態產品,為市民呈現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城市盛景。市公園城市管理局局長楊小廣透露,到2025年,成都將規劃建設10000公里的天府綠道,串聯起市民“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表示,將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補齊生態環境質量短板。
近日,成都讓全國人民“心動”了一次——真人秀節目《心動的信號》第三季,把成都詩意的生活展現在鏡頭前。坐落在天府綠道錦城公園里的“心動小屋”成了不少人打卡單上的“新晉成員”。他們不會想到,在都市喧囂間,竟有這樣一處綠草茵茵、水波溫柔,有著蜿蜒小徑與別致裝飾的地方。
天府綠道像是穿梭在鋼筋森林里的綠色精靈,它帶著春的生機、夏的熱烈、秋的韻味、冬的斑駁,出現在一條條街道上,一個個小游園里,給人以推門可見的清新與詩意。在這個以綠色為底色的城市里,親近自然、享受生活,已融入市民的日常。
錦江公園也“上新”了。全新的音樂亭2.0版驚艷亮相,2.2萬平方米實施范圍的濱河空間新建了一批下沉式音樂廣場、親水棧道,布局了音樂、商業等新興業態,一條兼具蜀都風韻、音樂主題的浪漫濱水岸線呈現。沿著江邊順流而行,河灘上,白鷺或是悠閑漫步,或是翩然飛翔,一派悠然自得。
“這樣的生態福利還會不斷釋放。”成都市公園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市計劃新建綠道800公里,建成后,天府綠道總里程將突破5000公里。其中,兩大重點生態項目之一的錦城公園將貫通環線100公里一級綠道,建設10個特色園;錦江公園將開通10公里“夜游錦江”線路,提升95條子街巷品質。
不僅如此,成都還將推動公園城市示范街區建設,圍繞市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打造生態、環境、文化、生活有機統一的高質量街區,增強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實現生態惠民。目前,全市已累計打造示范街區57個,優化區域環境300余萬平方米。
不只有滿眼的綠,抬頭望望,這座城市還包裹在雪山之下。曾經的成都,因“窗含西嶺千秋雪”聞名,如今,它已是一座城市與自然對話的生活選擇。
被雪山環繞的成都,從來不缺“千秋雪”的壯麗景色。從海拔1600米的青城山,到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它們總是時不時地出現,和高樓大廈里的人兒“打照面”。悄然間,當這樣的驚喜變為日常,“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便成為你我心頭不可否認的共識。在成都,有一群愛好在城市拍攝雪山的攝影師,對于雪山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出現、在哪個角度拍最合適等話題,他們熟稔于心。2016年35次,2017年50次,2018年56次,2019年65次,2020年75次……幾年來,他們用一張張精美的照片,印證了杜甫詩中的盛景。
“成都展示了一個世界級雪山城市的最佳形象!”《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總編輯單之薔曾給予成都這樣頗高的評價。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是筑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而這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也令更多人為之心動。
藍天和雪山是固定“拍檔”。而為創造更多藍天,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已把持續提升大氣環境質量作為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推進生態惠民示范工程的“一號工程”。“我們以規劃為引領推進大氣污染有效治理,印發實施了空氣質量達標規劃、大氣污染防治年度方案及其考核辦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等,形成了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措施,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用地‘四大結構調整。”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實施以“壓減燃煤、治污減排、控車減油、清潔降塵、綜合執法、科技治氣”6大方面、50條具體工作措施為重要抓手的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還圍繞移動源、工業源、工地源3大重點污染源分別編制了專項攻堅方案,形成大氣污染防治“1+3”的工作方案,以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今年,在大氣治理上,成都將持續開展各項攻堅行動,落實各項行動方案,力爭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PM2.5的平均濃度小于40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穩步提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實現藍天常見、雪山常現。
家住溫江區江安河畔的市民最近又多了一處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處——五鳳段濱河景觀帶正式對外開放了。漫步河邊綠道,一邊享受微風拂面和飄來的陣陣河水清香,一邊欣賞綠植小品散發的不同風格的魅力。據介紹,五鳳段濱河景觀帶起于五福橋,止于鳳凰北路大橋,全長約1.9公里,內含綠道2.4公里,綠植7.3萬平方米,包含各類植被、鮮花約120種。整個濱水空間在打造中既融入新中式建筑景觀和溫江特色文創,又有異國風情的荷蘭風車、日式庭院等風格,呈現出一步一景的效果。
今后,這樣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濱水空間將越來越多地呈現在大家眼前。
“圍繞生態惠民工程,我們堅持‘三水統籌,實施‘六水攻堅,以天府藍網建設為目標,以河(湖)長制為抓手,以供排凈治一體化改革為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系統實施水凈化、水安全、水文化攻堅,構建‘一核一環,三江九帶,三級四類天府藍網整體格局,打造幸福河湖中國案例。”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成都市水務局正聯合國內外頂尖規劃設計團隊加快推進天府藍網總體規劃、建設導則編制工作,在成都全域范圍內構建“一核一環,三江九帶,三級四類”的整體格局。以一環路內老城水網渠系為“一核”,錦城公園水網體系為“一環”,人文錦江、生態岷江和未來沱江為“三江”,九條引領片區發展的主要水系軸線為“九帶”,疊加一、二、三級藍網,構建城市段、田園段、風景段、生態段四類場景,搭建天府藍網整體骨架。到2025年底,建設完成1000公里天府藍網,初步形成全域藍網骨架體系,構建水聲入耳、藍綠交融、人水共生的10分鐘藍網生活圈。
現如今,“像成都人一樣生活”早已是種流行風尚。人們基于真切感知為成都貼上了幸福的標簽。綠色生態,這是成都的底色;美好生活,這是成都這座幸福城市的源泉。美麗宜居,成了成都市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