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科技企業。碧桂園要做為社會創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全國人民奮發圖強,離不開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有力指導,也離不開全國企業的無私奉獻。
碧桂園就是典型的企業代表。碧桂園不僅建房子,還提供各種服務。碧桂園服務“出圈”,推行全周期服務,打造“智能化”社區,開展扶貧探索,助力鄉村振興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企業應有的貢獻。
碧桂園在房地產開發行業是全國翹楚,但隨著最近幾年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碧桂園在產業發展方面也做了重新布局。碧桂園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說,碧桂園要做為社會創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其中,地產遵循“行穩致遠”戰略,通過系列舉措聚焦深耕,持續提升全周期競爭力;機器人、現代農業等多元化業務與主業相互協同,服務人們多元生活需求,打造美好人居生態圈,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碧桂園在2018年開始科技版圖的謀篇布局,積極探索建筑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現代農業等新業務,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建筑機器人板塊,碧桂園集團全資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在智能建造產品及技術方面已實現諸多“零”的突破。目前,公司已有12條產品線,在研建筑機器人47款;截至今年6月,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已有18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14個省份超65個項目,累計應用施工超百萬平方米。按照計劃,不久的將來,以建筑機器人為核心的人機協同作業施工體系將逐步推廣至碧桂園在全國的所有項目。
在餐飲機器人板塊,同樣為碧桂園集團全資子公司的千璽機器人集團已從初創期進入成長期。截至今年5月初,已累計提交900余項專利申請,自主研發機器人設備及軟件系統80多種,已在粵港澳大灣區十大城市布局80多家機器人餐廳,另有1500余臺各類單機設備,應用在全國27個省份的景區、學校、醫院等場景中。
此外,碧桂園農業此前已在黑龍江建三江完成無人化農場試驗示范項目,有效地驗證了北半球北部單季作物區主糧作物大規模“無人化”生產的可行性。今年,碧桂園農業“南下”,已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南山鎮布局萬畝智慧農業園,開展一年多季作物的“無人化”生產、經營探索。
服務一直是碧桂園重點打造的一個增值點,“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已深入人心,推行全周期服務、“智能化”社區這些概念都是碧桂園的服務金字招牌。
如何進一步做好服務,完善社區管理,讓業主享有超值物業服務體驗,更好地擦亮“五星級的家”這一金字招牌?碧桂園進行了全新探索。
近幾年,碧桂園服務搭建400個客戶調研團隊,365天不間斷抽樣調查,全年調研人次近200萬,“天天滿意度”動態追蹤業主服務體驗。
成立客戶體驗研究院,全國招募近1000名客戶體驗官,包括業主和一線員工,借助社區數字化服務觸點(MOT),通過數據、案例分析研究,洞察服務需求、優化服務方案、創新服務設計,聯動相關服務部門落地。
縱向深耕住宅服務,碧桂園服務不斷精進專業化運營管理。當前,碧桂園服務運用數字化運營平臺+物聯網+服務機器人,全面覆蓋物業的線上管理端和線下服務端,現場工單的生成—資源調度—人機處理工單—完成—多項復檢,形成完整閉環,持續優化服務效率和服務體驗。
“‘服務+科技,推進數字化運營,服務提質增效。”碧桂園服務不斷求新求變,大力投入科技與智能化領域,通過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及先進的信息化系統重塑管理模式,構建“智慧社區”、鏈接“智慧家居”,全方位提升業主的居住體驗。
截至目前,碧桂園服務已完成了基于空間的數字化建設,并且構建了完整的“三化一鏈”(工單自動化、過程可視化、考核數據化、與專業公司業務鏈打通)業務邏輯。一方面投入大量智能設備和人工智能后臺提升標準服務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則為在標準服務方面全面使用服務機器人,提供基礎數字條件。
2020年碧桂園服務對外正式發布全新企業愿景,志在成為“國際領先的新物業服務集團”,秉承“服務成就美好生活”的品牌使命,圍繞人對建筑空間的相關需求、以客戶為中心縱橫發展,開拓新服務、發展新科技、打造新生態、創造新價值。致力于為人們提供全程無憂的服務,提升生活品質,促進資產增值,推動社會人文素質進步。
“堅持愛黨愛國家是碧桂園首要的企業文化,鄉村振興問題依然是國家發展的重點問題。碧桂園堅持做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并在2018年將扶貧工作提升至主業高度,向全社會的捐款額累計超過90億元,助力我國16省57縣,超49萬人脫貧。”碧桂園負責人說。
2018年5月,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正式結對幫扶甘肅東鄉縣,并開啟了推進黨建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多種扶貧模式的探索實踐。
在鄉村振興的工作中,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聚焦五大振興,幫助鄉村落地能夠持續產生效益的產業模塊,推進搭建“鄉村振興共同體”,建設“鄉村振興綜合體”的“雙體共促”幫扶建設機制,帶動更多人、更多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形成可持續的“1+5+N”鄉村振興模式。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土地貧瘠、溝壑縱橫、群山環繞,被稱為“大山開會的地方”。
2018年的“雙十一”,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發揮集團優勢開展消費扶貧。“毛重每斤16元,貧困戶每只外加60元補助。”46歲的東鄉族婦女王熱哈麥家,被收購了68只東鄉羊,直接增收74832元。
除了東鄉羊,馬鈴薯的產銷也是碧桂園扶貧團隊的心頭事。2019年,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聯合甘肅省內農科企業,出資200萬元針對東鄉縣七個鄉鎮32個村的2625戶貧困戶開展馬鈴薯籽種幫扶工作,戶均幫扶761.8元。2020年,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攜手甘肅省農業開發辦、省農業科學院,在坪莊鄉大坡村等地建設700畝馬鈴薯示范基地,并組織種植技術培訓,通過 “公司+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為貧困戶提供馬鈴薯良種,講解相關播種技術和實際機械操作。
“人的生存與發展,國家的繁榮與昌盛,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靠的是知識、智慧和勤勞。”一直以來,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重視教育扶貧,堅持“扶貧先扶智”,認準教育扶貧是“斬斷窮根”的利器,是阻斷代際貧困最有力的手段,只有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才能徹底擺脫代代貧、代代窮的怪圈。
自2002年以來,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創辦了國華紀念中學、碧桂園職業學院和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都以接受貧困學生和退伍軍人為主,通過授人以漁,讓知識改變命運;設立仲明大學生助學金、惠妍教育助學基金、國華杰出學者獎等20余項教育助學專項基金,并捐贈支持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湖大學等多所高校發展,助力國家科教興國;連續3年開展“心愿100”愛心助學行動,累計投入超20億元。
截至目前,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在教育扶貧領域中已持續耕耘了24年,通過捐資助學、開辦慈善學校、支持國家高校科研等多種舉措幫助超10萬名貧困學子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