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斌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我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怎么辦?中國共產黨如何繼續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推動共同富裕的問題,的的確確成為時代的重大課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提出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薄叭w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樣表述,在黨的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也是實事求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積極穩妥把握,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边M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高度重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問題。反反復復研讀這些講話內容,讓我們更加深刻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的人民立場、深厚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情懷和銳意進取的歷史擔當精神。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重點在“全面”,難點也在“全面”。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充分體現,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質要求。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新起點,必須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紅線貫穿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
第一,實現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一面鮮艷的旗幟,映照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在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共同富裕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更是幾千年漫長歲月的期待和追求。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就是為了解放、發展和保護生產力,就是為了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新中國70多年來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成就,有條件有能力來逐步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集中精力搞現代化建設,整個國家的發展都上了一個大臺階,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推動我們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開始強起來。我國已經連續10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1978年我國經濟總量只有3645億元,人均GDP只有380元。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創造了經濟長期增長和社會長期穩定的“中國奇跡”。斗轉星移,這種變化真是滄海桑田。當前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雖然目前在收入分配、共同富裕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但完全有條件進一步推動解決這些問題。
第三,從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經驗啟示看,至關重要的社會公平問題處理好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序。漫長的人類歷史數千年的演進,有許多驚心動魄的階級斗爭和社會動蕩。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社會分配不公,財富分布不合理。“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笨s小收入分配差距,對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非常重要,對我們這樣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型國家尤為如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是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一定能夠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勿焉”這樣的歷史周期率。國際經驗研究表明,如果社會公平問題處理得好,也有利于全社會總體效率的提高。在中國,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得好,就有利于我們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局面。
第四,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破解我國發展難題的艱辛探索,體現了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高品質生活的雄心壯志。習近平同志對中國最基層的農村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如何幫助這些地方的老百姓擺脫貧困,他在福建任職的時候就進行過艱苦探索,并出版了《擺脫貧困》的論著。擔任總書記以來,習近平同志大刀闊斧地推動脫貧攻堅和精準脫貧工作,使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的解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了這樣的基礎,站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樣的時代高度,黨中央開始了新的戰略部署,強調“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和整體性推進,推進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讓人們生活更加美好,更好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第一,這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是一個需要從政治經濟學高度考慮和重視的問題。實現共同富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思考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經濟收入,而是涉及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統一,要把人類幸福、安全感、生活滿意度等方面因素考慮進來。要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不斷增加經濟收入,又要實現精神上富有、生態環境友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第二,共同富裕不是搞大鍋飯、搞平均主義,而是要通過共同努力、共同奮斗、共同發展來共同分享整個國家進步的成果。共同富裕,不是沒有差別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一樣富裕,不是劫富濟貧,不是養懶人,不是城鄉和地區差異徹底消失,而是通過共同努力、奮斗、發展來共同分享整個國家進步的成果,也就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前提是鼓勵創新發展。創新發展是硬道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重要的還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只有生產力高度發展了,物質財富的蛋糕做大才能更好分配,也更有分配調整的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