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近日,人社部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不久前,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部署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同時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
這意味著“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絕不是玩虛的,而是來真的;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刀真槍在做;讓廣大企業切實感受到改革紅利更不是喊口號,而是言出必行的堅實行動。
開展“證照分離”改革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早在2002年,國務院即推出“關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的改革,一舉廢除了789項行政審批名錄。黨的十八大以來,“證照分離”改革邁進快車道,取得尤其顯著的成效。
回顧近20年的“證照分離”改革史,可發現一條清晰路徑:國家推進改革的決心從沒有衰減過,不僅認準了正確方向,還找對了正確方法。力度越來越大,進入了全面鋪開的階段——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即是明證。由于各地情況不一樣,特別是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就等于放權,在推行過程中或有阻力,因此,真正推進并不容易,而一旦真能實現全覆蓋,更值得大書特書。
這次改革的重大目標是,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這四種方式,都值得期待,因為不同的現實情況,適用不同的改革手段。比如,為在外資外貿、工程建設、交通物流、中介服務等領域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取消6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為在貿易流通、教育培訓、醫療、食品、金融等領域放開市場準入,在全國范圍內將1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為備案管理。前者實行直接取消審批,后者實行審批改為備案,都體現了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企業進入市場,除了先辦證(所在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還得再辦照(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以往,辦照不易,辦證尤難。如今,經過一系列改革,無論“先照后證”還是“照后減證”,乃至“三證合一”“多證合一”,都讓人喜聞樂見,因為這的確便利了民眾。
如今,改革步伐邁得更大、更徹底,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當然令人欣喜。國務院印發的通知指出,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力爭2022年底前建立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的行業準營規則,這更值得期待。
放管服改革,放排在首位,先放權,再談其他。審批更高效、準入更便捷,真正放寬市場準入,市場主體才能最大程度激發活力、迸發創造力。如果解決不了市場主體經營前“辦證多”“辦證難”等問題,還談什么創新創業?放管服改革,說到底是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行為,就是讓政府尊重市場規律,尊重市場主體,尊重監管規律,而不是亂作為,也不是不作為。
誠然,“證照分離”改革的效果如何,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惟有以問題為導向,完善改革舉措,抓好政策落細落實,為市場主體的發展壯大打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才能讓市場主體滿意,才能實現多贏。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止境,激發市場活力永遠不能畫上休止符。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扎實實做好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實施的各項工作,才能不斷實現改革目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廣大企業切實獲得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