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評論員
住酒店發現隱藏攝像頭、家里網絡攝像頭被破解的新聞不時出現。如何保護人民的隱私?
中央網信辦日前宣布,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市監總局推進的集中治理攝像頭偷窺等黑產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已進入后半程。
隨著技術發展,攝像設備能做得非常小,還可以隨時對外傳輸畫面,并且能通過遠程控制。這也給偷窺偷錄等違法行為帶來了可乘之機,甚至發展成為一個黑色產業。有人秘密把針孔攝像頭裝到酒店、出租屋甚至試衣間等隱蔽處,偷拍顧客的隱私視頻,然后上傳到淫穢色情網站謀利。
偷窺視頻的另一個來源是聯網的家庭攝像頭。很多人都在家里安裝了聯網攝像頭,可以從網絡上實時查看家里的情況,有些還能把視頻保存在云端。聯網攝像頭方便了家庭用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旦密碼被攻破或者云服務有漏洞,監控畫面就可能被壞人獲取。不難看到,網絡上有出售被破解的網絡攝像頭賬號,以及掃描有漏洞的攝像頭的軟件等等,都加劇了家庭攝像頭的風險。
偷拍泛濫,嚴重侵犯了人們的隱私。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如何快速找到酒店隱藏的攝像頭甚至成為網絡上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但人們的安全感不能只靠自己,人們有權在住酒店的時候不用擔心會被偷拍,在用聯網攝像頭照看家庭的同時,也不用擔心會被別人偷窺。
杜絕偷窺偷錄,必須全方位治理。
首先對違法犯罪活動要嚴厲打擊。刑法規定,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后果的,都是犯罪行為。2014年,有關部門再次專門發文,禁止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
但是時至今日,這些非法設備仍然能夠在網上買到。根據網信辦的數據,這次集中治理行動在幾家電商平臺下架違規宣傳或違規售賣攝像設備1600余件,處置違規賬號3700余個。對于生產售賣竊聽竊照器材的,必須常態化嚴厲打擊。此外,攻擊、破解網絡攝像頭偷窺,傳授相關技術,交易非法獲得的隱私視頻等,也都是違法犯罪行為。尤其是要嚴厲打擊視頻交易的黑產,不能交易獲利,就減少了偷窺的動機。
其次,正規的網絡攝像頭、監控設備生產運營商,必須加強安全防護,確保攝像頭、云平臺等設備的數據安全,發現漏洞應及時封堵,避免給黑客以可乘之機。
消費者也要注意,確實需要購買網絡攝像頭的,一定要購買有品質保障的合法合規產品。此外,也要努力提高網絡時代的安全意識,比如網絡攝像頭賬號一定要用復雜密碼,定期更換。攝像頭也不要對準臥室、浴室等隱私區域等。
保護隱私安全,不讓個人隱私在網絡時代“裸奔”,有關部門、商家、消費者都要做得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