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提起英語語法大家好像對此有著不同的觀點,有人說學習英語多讀、多說,不需要過分太在意專門學習語法。對此觀點我認為只適用于初學者,或者是只能對小學生來說。小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是一個模仿的過程,目的是讓孩子們從嘗試和感悟中獲得英語語感。對于中學生來說,我們有了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積累了一些詞匯量和閱讀量,此時再掌握一定的英語語法會使我們的英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學好了語法, 我們可以更好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然而,由于受母語定向思維的影響,同學們對英語語法的學習產生了種種困擾,許多同學會感到學習英語語法是令人頭疼而且困難的事。因此,我們如何學習英語語法才能更容易?如何學才能感到有趣呢?下面就教給同學們幾招英語語法學習技巧。
一、要比較英漢語法現象的區別
無論哪種語言,當我們要把一些特定的詞匯組合起來,用句子表達出來的時候,詞匯之間要遵循一定的組合方式,這種現象就是語法現象。我們要想學好英語語法,首先要學會比較英漢兩種語言的語法現象的異同,從而把握住英語語法的特點。我們知道漢語的語法意義表達沒有詞性的變化,是依靠虛詞和語序來表達意義的。而英語主要的語法手段便是形態的變化,并且詞性的變化很復雜。英語語法分為詞法和句法。詞法是指具體一個詞語的用法,這一點與漢語有著極大的差別。比如,英語構詞中常出現不同的詞綴,用前綴、中綴、后綴等來表達不同的單詞,而漢語不會。句法是理解句子的成分、結構。通過句法的學習可以準確理解句子的含義。在英語中,名詞對應主語、賓語,動詞對應謂語,形容詞對應定語,副詞對應狀語。而在漢語中,每類詞所作的句法成分都比較復雜。漢語的詞、短語、句子構造基本一致,英語的句子結構和短語結構有明顯區別。漢語和英語在語法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同,但是都是具有各種的特征,反應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再比如英語語法中時態的變化太重要了,各種時態都要借助時間,通過動詞的變化來表達,而漢語是沒有這一點的。所以,我們要首先了解這些區別,才能更輕松容易地把語法學好。
二、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語言與其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多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我們學習語法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按漢語習慣,在“茶”前要加表顏色的形容詞通常應是“紅”和“綠”,即說“紅茶”和“綠茶”。但是在英語中,人們雖然可直接用 green tea來表示“綠茶”,但卻不能直接用 red tea 來表示“紅茶”,漢語中的“紅茶”說成英語應是 black tea。black tea可不是黑茶,當然也有黑茶,英語是dark tea。再比如,否定疑問句的回答,對很多同學來說,這是一個很容易混亂的問題。對否定疑問句的回答與相應的漢語意思不一致。同時這里還要注意,按英語習慣,我們不能將肯定和否定混在一起使用。例如:—Cant you swim? (你不會游泳嗎?)對這個句子,用英語回答:—No, I cant. / —Yes, I can. 譯成漢語應該是:是的,我不會。/不,我會。如果回答成No, I can. 那就肯定和否定混用了。所以,學習英語最忌母語的干擾,母語在我們大腦中根深蒂固,會對我們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干擾我們正確、地道地學習英語。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我們學習英語語法非常重要。
三、要學會做個有心人
英語語法繁雜條款多,容易混淆,記憶起來又枯燥無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做個有心人,善于發現規律、尋找規律,將平時分散、孤立的知識加以縱橫聯系,使之系統化、條理化,整理歸納成有機的整體。通過個別語法引出一般的普通意義的語法,從具體的例證向抽象的歸納轉化,利用舊知識帶出新知識,這樣才能易于接受并強化運用。比如,我們在歸納表示人的代詞時,就可以將人稱代詞、物主代詞和反身代詞用一個表格歸納出來,這樣三種代詞的人稱、數(單復數)及主賓格形式的區別就非常明顯了。再以時態為例,與其息息相關的動詞(尤其是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的變化散亂難記,令人頭疼。但仔細琢磨就不難發現它們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將不規則動詞的變化規律稍加歸納,我們就不難記住了。如:let—let—let, put—put—put, read—read—read, set—set—set等,屬于A—A—A型,即原形、過去式和過去分詞三者都相同;bring—brought—brought, buy—bought—bought, think—thought—thought等,屬于A—B—B型,即過去式、過去分詞相同:lend—lent—lent, send—sent—sent, build—built—built等,屬于詞尾有-end, -ild時,只需把d變為t;catch—caught—caught, teach—taught—taught屬于過去式、過去分詞都含有-aught等等。這些小妙招要靠同學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地去琢磨。
四、要巧借他人之智
一個人無論多么聰明,其智慧都是有限的,何況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不允許的,自古就有“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之說。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是一種能力,我們的英語學習者的“老前輩”們給我們留下了無窮的智慧和妙招。向他人學習,是學他人之智,得他人之精華,補自己之欠缺。比如,很多人為了化難為易把一些語法內容變成口訣、順口溜來學習英語,這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不僅節省了時間,培養了自己的概括思維能力,還使人覺得學習英語還是饒有興趣的,我們為何不借鑒呢?如我們剛學be 的用法時,就可以利用大家常用的口訣:我用am,你用are,is連著他,她,它。單數名詞用is,復數名詞全用are。變疑問,往前提,句末問號莫丟棄。變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記。疑問否定任你變,句首大寫莫遲疑。再如,基數詞變序數詞口訣:基變序,有規律,詞尾加上-th (fourth, sixth)。一、二、三,特殊例,結尾字母t, d, d(first, second, third)。八去t,九去e(eighth, ninth),ve要用 f替(fifth, twelfth)。ty將y改成i,th前面有個e。若是碰到幾十幾,前用基來后用序。再如,感官動詞和使役動詞后面省略不定式符號to,但在變為被動結構時,省略的to則必須加上。常用口訣:十大動詞真奇怪,to來to去令人猜;主動語態to離開,被動語態to回來。為了記住這十大動詞,也有個順口溜:一感feel,二聽listen to, hear,三讓let, make, have,四看look at, see, notice, watch,半幫助help (to)。
五、要養成“五勤”的好習慣
懶惰是學習的最大敵人,要學好語法除了掌握一些妙招技巧之外,還要養成勤奮的好習慣。這里說的勤,包括勤學習、勤反復、勤練習、勤改錯、勤總結。勤學習,養成一種良好自己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這對自己今后的學習將會大有幫助。不僅能培養我們的自學能力,還能培養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勤反復,是指對學過的知識反復的復習。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證明:當信息輸入大腦后,遺忘也就隨之開始了。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里,遺忘最快,一個小時后就會遺忘;在一個小時內回想就可以記住;最好一天之后再回想;下一次三天之后再回想就可以了。要解決困擾學習者最大的知識遺忘問題,只有靠科學的復習;勤練習,主要指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是形成技巧并熟練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所以一定要認真完成課后作業。雖然“題海”戰術不足取,但適當做一些練習,尤其是針對自己不足之處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不斷的練習、體會中,運用英語語法才會不斷提高;勤改錯,有經驗的老師常常要求學生有個糾錯本,這一招確實是小技巧大作用,糾錯本能及時找到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在學習過程和復習階段讓學習重點突出,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總結,英語語法的知識點是相當零碎的,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收集、整理和總結。
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同學們能持之以恒,常比較英漢語法現象的區別,多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學會做個有心人,勤學習、勤反復、勤練習、勤改錯、勤總結,善于發現規律尋找規律,善于巧借他人之智,將語法學習通過老師教學和我們的自學相結合,將學習新知識和復習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