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少輝,陳毅紅
(1.深圳市龍崗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廣東 深圳 518172;2.深圳市龍崗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廣東 深圳 518172)
治水提質管網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提升水環境質量的關鍵。深圳經濟特區成立 40 年來,深圳水治理大致經歷了解決“水荒”“洪澇”“黑臭”問題到推動人水和諧 4 個階段。深圳治水的 4 個階段成為了深圳速度、深圳質量、深圳標準的最好注腳,治水提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由于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各地黑臭水體整治欠賬較多。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各地紛紛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保攻堅戰。在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中央環保督察的背景下,時間緊、任務重、點多線長面廣、情況復雜、投入大、搶進度、趕工期、超強度施工等成為治水提質項目的普遍情況。以龍崗區為例,2016~2019 年龍崗分別完成治水提質投資額 18.45、31.58、87.43、162.5 億元,平均年度投資增長率超過 100 %,累計建成污水管網 1 780 km,完成正本清源小區改造 3 657 個,其中僅 2018 年就完成 34 條黑臭水體治理、764 km 污水管網建設、1 478 個小區正本清源改造任務。
由于是突擊攻堅,項目從立項到驗收時間緊,組織實施精細化要求高;前期準備倉促,設計深度保證難;項目分散在社區,點多線長面廣、協調任務重;現場情況復雜,施工面狹小,危險源和風險點多,安全管理風險大;作業點多面廣,質量和進度管理千頭萬緒。先天不足使治水提質工程組織實施難度劇增。
治水提質項目工期緊、為確保按時交付驗收必須多點同時施工,專業人員、材料短期需求劇增,市場供不應求,容易導致質量下滑。以檢查井預制件為例,為加快進度,施工企業往往將現澆檢查井變更成預制檢查井,由于大企業產能有限,只能轉向小作坊,而小作坊質量難以保證(見圖 1、圖 2)。由于作業點多,材料進場批次多,進場驗收制度難以落實,導致不合格材料流入,管材、回填材料等也存在類似情況。

圖1 預制井配筋嚴重缺失

圖2 澆混凝土井筒松散且無配筋
治水提質項目施工多在社區,民生影響大、隱蔽時間短,加上作業面廣、現場情況復雜、人員素質參差、管理人員有限等原因,驗收制度不能嚴格落實,質量難以保證(見圖 3~8)。

圖3 檢查井砌筑質量差且井底無混凝土墊層

圖4 現澆井擅改為磚砌且井外僅局部抹面

圖5 管道沖突處理不當

圖6 管道與檢查井接口處置不當

圖7 管道基礎未按圖施工

圖8 路面恢復未做穩定層
治水提質項目量大面廣,參建單位較多,由于工期緊,作業面廣,參建單位間配合協調難度大,設計變更、管道測繪、基坑變形監測、現場檢測、功能性試驗、質量控制資料等往往不能滿足施工進度要求,導致項目管理缺失。
“市政工程不會出大事故、出了問題修補一下就行”曾經是不少人的錯誤認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陷新聞見諸報端,引發了人們對這一觀念的重新審視。據統計,2013~2015 年間,深圳共發生地面坍塌事故 579 起,其中死亡 7 人、受傷 9 人,坍塌主要是人為因素導致,其中給排水管道破損導致地面坍塌占 57.4 %,管線施工不當占 11.8 %,地鐵軌道施工占 10.6 %,這 3 項因素引發的地面坍塌事故占全市地面坍塌事故總量的 80 %。管理缺失給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給政府形象帶來了不良影響。
龍崗區由農村向城市化進程中歷史欠賬較多,任務艱巨。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治水提質攻堅,建立了由區主要領導督導、相關職能部門牽頭,街道和社區共同參與的機制,并抽調專業干部參與項目管理,選取有實力的大企業 EPC 總承包,確保項目有效推進。為強化現場管理,龍崗區從強化信息申報、夯實主體責任、落實督查著手,從計劃申報、安全交底、人員到崗、督查通報到每日小結井然有序,利用微信實時性和群內曝光約束施工、監理行為,采用遠程視頻監控掃碼實現對每個工作點實時檢查,將質量管理 PDCA 的要素貫穿全過程。此外市水污染治理辦公室定期組織管材和管道 CCTV 內窺飛行檢查。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區治水提質項目進展良好。
治水提質管網工程是城市的良心工程,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8)號指出: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等特殊重點領域,依法依規實行全覆蓋的重點監管,強化全過程質量管理[1]。借鑒龍崗區水污染治理管理思路和監管實踐,強化質量監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8)號指出:應當創新和完善監管模式,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探索推行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盎ヂ摼W+監管”具有快捷、遠程、實時、全天候、可追溯等特點,有利于實現對重點領域的全過程監控,當前移動通訊邁向 5G 時代,“互聯網+監管”已成為可能,通過 AI 技術應用將監管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龍崗區治水提質的實踐證明將施工現場移動監控接入監管平臺,可有效監督責任主體履職情況,及時制止作業點的違章行為,極大提升監管的效率。
此外,按照“放管服”的原則,推行“自我聲明+信用管理”模式,落實市場主體首負責任制,也是“互聯網+監管”應當積極探討的方式。監督機構可以通過開放監管平臺,引入責任主體管理信息定期申報制度,并強化事中事后抽查。通過信息申報一方面可以夯實主體責任,倒逼責任主體認真履職,另一方面讓監管人員掌握工程情況和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提醒和指導責任主體消除質量安全隱患,推進監管者和被監管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創新監管模式應立足于執法的規范性。過往監督檢查多采用事先發通知、打招呼的檢查方式,執法人員在工作中多根據自己的專業或經驗特長以及單位的規定選擇監督執法內容。執法方式單一,監督工作效率低,執法流于形式、存在主觀隨意因素,不能科學、公正地反映工程實際情況,違法違規行為不能得到有效的查處。當前依法治國已成為社會共識,監督機構的權威日益受到來自社會各方的挑戰,執法環節的任何缺失都可能引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及至行政追責的后果。監督機構應徹底拋棄以往模式思維,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堅持日常檢查、專項檢查及“四不兩直”突擊檢查相結合,按照《行政處罰法》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的要求規范監督執法。
創新監管模式應不斷完善抽查手段?!斗课萁ㄖ褪姓A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 第5號)規定:工程質量監督應對涉及工程主體結構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實體質量、主要建筑材料和建筑構配件的質量進行抽查[2]??萍既招略庐?,執法者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讓違法行為無處遁形。此次在治水提質項目監管上,龍崗區采取了對管材和管道 CCTV 內窺飛行檢查、對預制檢查井采用鋼筋掃描儀結合局部破損檢查、對已恢復路面鉆取芯樣檢查構造及管溝回填材料、抽查管道閉水試驗、抽測管道標高等方式,查處了一批違法行為,有效提升了監督執法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質量是做出來的。監督機構應立足監督執法,將原本屬于企業的事務歸還責任主體,對監管中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綜合運用行政強制、行政處罰、聯合懲戒等手段,依法進行懲處,通過“兩場”聯動機制,使失信市場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倒逼市場主體加強自身管理、認真履約。此次龍崗區在治水提質項目監管上,監督機構通過采用整改、約談、函告、通報、行政處罰等多種執法手段結合誠信機制,有效夯實了主體責任,為治水提質項目的有序推進提供了監管保障。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開展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工作的通知》(建質〔2017〕242 號)指出:應當以施工現場為中心,以質量行為標準化和工程實體質量控制標準化為重點,建立企業和工程項目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持續改進的質量管理工作機制[3]。治水提質管網工程工序少,重復工作多,便于實現標準化施工。監督機構應督促和引導企業按照“施工質量樣板化、技術交底可視化、操作過程精細化”要求嚴格落實樣板示范制度。通過樣板引路,將工程質量管理從事后驗收提前到施工前的預控和施工過程的控制。2019 年龍崗區實施《龍崗區建設工程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監督機構按照“標桿引路、以點帶面,有序推進、確保實效”的要求,通過“紅黑榜”制度及每季度示范工程觀摩,培育和組織觀摩了一批治水提質示范工程,營造獎優罰劣的良好氛圍,促進了治水提質管網工程質量安全的提升。
治水提質是改善民生和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優質高效完成治水提質工程是時代賦予建設者的歷史使命。本文結合龍崗區實踐從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強化監督執法和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四個方面闡述了城市治水提質管網工程監管的新思路,希望能為監督機構強化此類項目的監管提供參考。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