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延龍 王合山 錢莉
化學檢測是確保紡織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過檢測染料、助劑pH值、甲醛含量、染色牢度等參數,可以確保紡織品是否安全。因此,必須要加強實驗室質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質控體系,以保證檢測結果真實可靠。此外,實驗室也應積極申請國家認可,通過認證證明實驗室檢測工作符合規范要求,提高實驗室在社會中的公信力。
紡織品實驗室檢測主要涉及三方面:物理性能、化學性能以及燃燒性能[1]。其中物理性能主要是檢測紡織品的耐磨性、外觀、抗起球性、水洗穩定性、色牢度等,而對于羽絨制品還需要檢測含絨量、蓬松度。化學性能主要是檢查紡織品是否含有異味、甲醛含量及具體成分。燃燒性能主要是檢測紡織品的燃燒速度與程度,而生態紡織品其檢測重點是重金屬、致癌染料、致敏染料等。
實驗室開展紡織品檢測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樣本接收、傳遞、制備。當然,在確保檢測順利開展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化學試劑制備、存儲、廢棄物處置等工作。其中,紡織品樣本制備就是指將樣品按照規范要求分解成相應的大小、狀態與數量。而檢測后廢棄樣品、廢液處理等也極為重要,一旦疏忽可能會對大自然及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須要建立規范、健全的管理體系,確保各環節操作規范,提高實驗室檢測質量。
(一)轉變思想觀念,加強組織機構建設。要想構建健全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關鍵在于領導是否重視,只有領導重視質量管理,并給出具體的工作要求,才能推動逐級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并認真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同時,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是持續評估、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優化,因此必須要樹立起全員質量意識,號召實驗室檢測人員共同參與,在提高全員檢測技術的同時,確保紡織品檢測數據的真實性。與此同時,還要落實組織機構建設,明確各崗位人員職責,建立健全的責任監督制,督促其在各自工作崗位做好本職工作。
(二)強化內審管理,確保體系有效運行。在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內審管理是自我提升的重要舉措,通過內審可以及時發現實驗室在檢測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及時提出改進措施,并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實驗室內審人員專業素養。內審是實驗室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內審人員專業素養高低直接決定著內審效果,所以內審員必須要具備紡織品實驗室認可的相關資質,熟悉紡織品檢測的關鍵技術與流程,以便能夠發現更多深層次問題[2]。此外,還應重視內審員培訓,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一批專業過硬、素質較高的內審人才隊伍,確保其能夠實時掌握實驗室認可政策及規則變化,切實推動高標準、高質量紡織品實驗室建設。二是內審管理要落實到位,不可流于形式。內審人員應充分圍繞紡織品市場需求及消費者對紡織品的質量要求,制定獎懲分明的賞罰機制,以此來推動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

(三)加強試劑管理,全程監督試劑流向。作為紡織品實驗室檢測結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實驗室所用試劑管理工作異常重要,其存儲地點、狀態都會對紡織品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必須要加強試劑管理,對試劑流向進行全程監管。具體包括:一是設立專門的試劑存儲區域。實驗室試劑應避免陽光直射,最好存放于陰涼通風處。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試劑,還應定期核對保質期,以免在紡織品檢測過程中使用過期試劑而使得檢測結果出現偏差。二是詳實記錄試劑出入庫。包括試劑出入庫時間、數量、使用人、使用數量、殘留藥物流向等。在試劑出入庫后需要核查試劑狀態,確保試劑外包裝完好無損,對于包裝破損的試劑應按照要求進行回收處理。在試劑配制時,也需要詳實記錄試劑配制名稱、數量等信息,而一些需要稀釋類的試劑則需要標定好濃度,在每次完成試劑配制后都需要按規定進行保存[3]。三是使用完試劑后必須要做好回收處理。通常,紡織品實驗室回收處理主要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兩種,因不同藥物混合易發生化學反應,因此在進行實驗室檢測后,需要分類收集試劑,并統一處理廢液,以免因直接排放而污染環境,同時也能避免在實驗室過長時間存放而污染設備與環境。尤其是易制毒類試劑必須要特殊管控,全過程監督試劑流向,建立溯源機制,確保源頭可查可控。
(四)完善實驗室環境,強化設備質量監管。對于紡織品檢測實驗室而言,設備的穩定性及紡織樣品的檢測條件,受實驗室整體環境影響較大,因此必須要加強環境與設備管理,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首先,需要實驗室不僅要建立實驗環境監控機制,還需要建立專門的核查機制,如每天不定時記錄和檢查恒溫實驗室溫度,以免因溫度誤差造成樣品測試結果差異;對于pH值類項目檢測,為避免溫度變化影響敏感電極頭,需要在恒溫條件下進行;其次,天平室應設在低樓層,并做好密封處理,以免空氣流動影響天平感應器[4]。此外,天平盡量放置在大理石臺面,避免外界震動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再者,暗室設計應遵循南北朝向,墻壁與地面均要做刷黑處理。對于一些使用頻繁或是敏感性較強的設備,需要定期做好維修保養工作,同時還需要根據檢驗設備特點構建預防性維護體系,提高設備維修效率。
(五)加強人才培養,完善質量監督機制。目前,紡織品檢驗項目對檢驗人員的依賴較大,其操作水平將直接影響檢驗結果。因此,急需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素養。為進一步約束檢驗人員的操作行為,有必要建立起專門的質控體系來督促檢驗人員規范操作。一是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機制,定期組織檢驗人員開展培訓,并將培訓結果納入績效考核范疇,同時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此外,還應建立激勵機制,對于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有突出貢獻的應給予一定的獎勵,而對于執行不到位的應給予相應的處罰。二是要建立高效的內部監督體系。實驗室管理人員要把握好質量監督時機,當出現新標準、新方法時,需要檢查是否按新規定整改到位。此外,新設備投入使用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都是開展質量監督的重要時期。三是構建客戶信息庫。構建客戶信息庫,讓每個客戶在系統中都有唯一的身份標識,同時也能幫助檢測機構厘清廠商與制造商的關系,更有利于報驗量分布趨勢的分析。客戶信息庫主要包括客戶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等基本信息,這樣也便于實驗室通過服務器加密的方式將檢驗結果發送給客戶。
總而言之,當前紡織品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改進,必須要持續推進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建立與市場相匹配的管理機制,根據行業規范標準,提高實驗室檢測水平。但在實踐過程中,紡織品實驗室質量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建立起質量管理體系后,還需要建立長效保障機制,盡可能克服實驗室應用階段存在的問題,提高檢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