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新瑜
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在炎熱的夏季,具有接觸涼感性能的面料和服裝日益流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隨著接觸涼感紡織品在技術上的逐步成熟,紡織品的涼感功能已經進入使用階段。為了規范市場上的不良炒作,以及對接觸涼感紡織品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針織品分會制定出FZ/T 73067—2020《接觸涼感針織服裝》[1](以下簡稱本標準),本標準于2020年12月9日發布,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準的制定和發布實施有利于促進和規范接觸涼感針織服裝的生產和銷售,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和企業的切身利益。這也標志著在紡織品的功能性產品中,接觸涼感紡織品也開始正式有標準可依。
本標準適用于以具有接觸瞬間涼感性能的針織物為主要面料生產的針織服裝,而年齡在36 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服裝不適用于本標準,主要是考慮到嬰幼兒服裝對安全性能要求更高。
本標準中對接觸瞬間涼感的定義,是引用我國首個關于涼感性能檢測和評價的標準GB/T 35263—2017《紡織品接觸瞬間涼感性能的檢測和評價》[2],標準中接觸瞬間涼感的定義是皮膚與低于其溫度的織物接觸時,引起皮膚表面熱量快速流失、溫度迅即下降,在經過皮膚中感覺神經末梢反映到大腦后形成的涼爽感覺。通過借助接觸涼感測試儀器,用接觸涼感系數qmax來評價面料涼感功能。接觸涼感系數qmax的定義是將溫度高于試樣規定溫差的熱檢測板以一定壓力與試樣接觸,熱檢測板與試樣接觸后熱量傳遞過程中熱流密度的最大值[2]。
產品的內在質量要求指標主要分為安全性指標和一般性指標。
本標準中安全性指標的pH值、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異味這4個項目要求按照強制性標準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3]規定執行,兒童類的接觸涼感針織服裝還應符合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4]的相關規定。
4.2.1 水洗尺寸變化率、水洗后扭曲率及水洗后外觀質量
考慮到接觸涼感針織服裝一般為夏季輕薄透氣型織物,故不考核干洗類的相關指標。參考對比GB/T 22849—2014《針織T恤衫》[5]和FZ/T 73020—2019《針織休閑服裝》[6]的相關規定,可以看出本標準上衣的水洗尺寸變化率和洗滌后扭曲率的相關指標同GB/T 22849—2014是一致的,而下裝的指標比FZ/T 73020—2019稍微嚴格一點。接觸涼感針織服裝、針織T恤衫和針織休閑服裝水洗尺寸變化率及水洗后扭曲率要求指標對比,見表1。

表1 接觸涼感針織服裝、針織T恤衫和針織休閑服裝水洗尺寸變化率及水洗后扭曲率要求指標對比
在消費者實際穿著過程中,洗后外觀是影響穿著體驗的重要指標。本標準中對水洗后外觀質量的考核指標,對比針織T恤衫中的要求更為嚴格和詳細,與針織休閑服裝中的要求基本相同,更改了變色情況的判定要求。針織休閑服裝要求整體無明顯變色,而本標準要求洗后變色大于等于3~4級,對檢測來說,要求更明確,具有更高的可實施性。
4.2.2 色牢度及其他一般性內在質量要求
本標準中對色牢度的等級指標考核是不分產品面料和里料的,考慮到接觸涼感服裝為直接接觸皮膚產品,一般不存在里料。本標準與針織T恤衫色牢度指標對比,除了刪除印(燙)花色牢度要求,合格品的色牢度指標與針織T恤衫的色牢度指標是完全一致的,而優等品和一等品色牢度指標與針織T恤衫相比略有不同,主要是耐汗漬、耐水、耐干摩擦、耐皂洗以及耐光、汗復合色牢度等色牢度這幾個項目有些指標偏差半級。接觸涼感針織服裝和針織T恤衫色牢度指標對比,見表2。

表2 接觸涼感針織服裝、針織T恤衫色牢度指標對比
起毛起球是企業比較關注的項目,因為起毛起球問題經常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和投訴。本標準中規定起毛起球的指標為優等品不小于4 級,一等品不小于3~4 級,合格品不小于3 級,對比標準針織T恤衫和針織休閑服裝,優等品和一等品的指標都嚴格了半級,合格品的指標則相同。標準中要求的測試方法都是按GB/T 4802.1—2008中E法規定執行。
根據針織服裝的穿著和使用情況,頂破強力是反映衣物肘部、膝部等部位在服用中在受外力頂壓作用時產生變形和破裂時的重要指標。頂破強力需滿足日常服用要求,參照其他相似針織產品標準,本標準規定頂破強力指標值不小于250N,試驗方法按GB/T 19976—2005規定執行,鋼球直徑為(38.00±0.02)mm,并且規定彈力織物、鏤空、抽條、爛花等產品不考核此項指標。
褲后襠接縫強力也是表征服用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一方面可以檢驗面料強力,另一方面可以評價縫紉線強力對成品的影響。本標準規定褲后襠接縫強力按FZ/T 01031—2016 《針織物和彈性機織物接縫強力和伸長率》中方法B的規定執行,規定褲后襠接縫強力性能指標為不低于140N,和標準GB/T 22853—2019《針織運動服》[7]中的指標保持一致。
4.2.3 接觸涼感系數
本標準把產品的涼感功能分為三個等級,優等品服裝的接觸涼感系數不小于0.25、一等品服裝的接觸涼感系數不小于0.20、合格品服裝的接觸涼感系數不小于0.18,相對于國標GB/T 35263—2017《紡織品 接觸瞬間涼感性能的檢測和評價》中的指標不小于0.15要求更為嚴格。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耐久性接觸涼感產品,需經水洗預處理后進行測試,洗滌方法為4G洗滌程序連續洗5遍,明示手洗的采用4H程序連續洗5遍,干燥方法是懸掛晾干,且預處理洗滌程序4G和水洗尺寸變化率及洗后外觀測試中規定的洗滌程序4N是不一致的。
本標準根據自身產品的特點出發,主要從色差;紋路歪斜(條格產品);縫紉曲折高低;油污、污漬;止口反吐;縫紉線不平服;丟工序、錯工序、缺件、破損性疵點等方面來考核表面疵點。重新梳理和調整了疵點名稱,重點考核在產品質量稽查中較常出現和售后服務中消費者投訴較多的疵點。
本標準規定了主要部位的測量方法和規格尺寸偏差范圍,上衣考核的部位是衣長、1/2胸圍、袖長、領大,下裝考核的部位是1/2腰圍、臀圍、褲長。對比針織休閑服裝,本標準增加了臀圍規格尺寸允許偏差的考核,同時優化了尺寸測量項目,方便了對產品尺寸的質量控制。對比針織T恤衫和針織休閑服,本標準對對稱部位的尺寸偏差規定與這兩個標準基本保持一致,只有一等品的考核指標略有不同。
本標準對縫制規定的要求基本參照了GB/T 22849—2014《針織T恤衫》,此外還特別指出了縫制針距應符合產品設計(產品工藝單)要求。企業可結合具體產品設計特點和實際縫紉機臺種類,以此來設定最低的針跡數限定值。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服裝的耐用性,消費者也越來越重視服裝的舒適性,而接觸瞬間涼感性能可以大大提高夏季貼身穿著服裝的舒適性。FZ/T 73067—2020 《接觸涼感針織服裝》標準填補了目前接觸涼感產品在標準上的空缺,以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同時結合了針織面料的特點,除了規定基本的服用性能指標外,在接觸瞬間涼感性能評價方面做了具體的規定。本標準起到了規范接觸涼感功能性產品市場、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提供依據的作用。企業應該根據新標準提高產品質量,規范生產,促進接觸涼感產品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