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童
刁秋月
現為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深圳市寶安區書法家協會會員,廣州市天河區書法家協會會員,漸聞書畫院副院長。
作品先后入展“翰墨賀國慶”寶安區書法作品展、深圳市“水墨有法”冼建文工作室七人書畫作品展、堅信愛會贏,龍川戰“疫”主題書畫作品網絡展、“春暖花開 芳翰抗疫”春暖花開?第七屆女子書法作品網絡展、廣州眾志成城 同心戰“疫”書法作品網絡展、“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全球抗疫主題書畫作品展、第四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廣州“春暖花開”女子扇面書法作品展、全國第八屆女子書法作品展等二十余次全國書法篆刻展。
中國女書家歷來屈指可數,細數下來,僅衛夫人、武則天、管道升幾個人。往事越千年,換了人間!今天的女性越來越以一種獨立的姿態融入到書法藝術創作的事業中來。
老一輩的書家周慧珺,近一點的有孫曉云、韋斯琴,現在又有方放等人,在與刁秋月交談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敏銳,也能發現對于藝術的執著和獨特的理解。
在藝術的追求上,刁秋月是深入的,在藝術的選擇中,她也是聰明的,在喧囂的人群和城市中,她走得那樣踏實,就像她說的,“每當燈下獨坐,靜對法帖,敬仰之情便油然而起”,這份對夢想的篤定無疑讓人敬佩。
看了她們的字和人,許多人不禁贊嘆:“這才是新女性的狀態!”
1979年9月,刁秋月出生于廣東河源市龍川縣。龍川縣舊稱“佗城”,素有嶺南古城之稱,她的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公元前214 年,秦始皇時期設置龍川縣,在歷代都是縣、州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是中國保留最古縣名的縣份之一。
刁秋月出自書香門第,祖輩就有人成為大學士,父親雖然是一名部隊軍人,但是他的書法很漂亮,經常給寺廟或者鄰里寫一些對聯和春聯。一有時間,父親就給刁秋月講解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知識,并演示書法的技巧,刁秋月直言:“我從小就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成長。”
因此,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刁秋月的硬筆字都是全班最好的,初中畢業,她考上耒陽師范學校,學生時代,無論學習任務多么繁重,對于書法的熱愛她始終沒有消退。本來有個好的開始,但是由于工作的一些緣由,藝術的種子在刁秋月的心田種下,可是等到這顆種子真正發芽卻又等了近十年。直到刁秋月工作了好幾年,她才重新開始書法之旅,提及這個過程,她不無嘆息:“要是一直堅持下來,現在的書法技藝一定會更好。”
讓刁秋月重新拿起毛筆,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客戶買了電子產品,她要將東西送過去,當走進辦公室,那個客戶正在埋頭寫字。刁秋月不敢打擾,靜靜地在那里等候,心想:“一個副局級領導,到了四十多歲,怎么還那么好學?”直到顧客抬頭看她,刁秋月癡癡地望著對方,情不自禁地說道:“你都那么厲害了,職位那么高了,怎么還這么勤奮!”
顧客看到了她的疑問和渴望,笑著說:“你想學嗎?我可以送你一套筆墨紙硯,但是有一個前提,你必須堅持學習。”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就這樣,刁秋月重新拾起了曾經喜歡的書法,開始了一段全新而又奇妙的藝術之旅。
因為小時候打下了基礎,刁秋月也沒有找老師學,更沒有報什么班,一個晚上就寫一摞紙。同時,她覺得既然答應了別人總要堅持下來,這是信義的體現。
就這樣,那一顆塵封的藝術種子重新破土發芽。
當然,學習書法的過程并非一番坦途,刁秋月也遇到過很多瓶頸。
人生就是這樣,當你付出辛勤的努力,有時候上天似乎都會幫你。
正當刁秋月為書法的很多筆法問題不解之時,著名書法家劉京聞來龍川開辦書法專題培訓班。劉京聞老師的作品多次入展全國書法展及蘭亭獎,曾獲全國第二屆青年展二等獎,全國第三屆扇面展一等獎。曾多次擔任由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書法展覽評委,2015 年為中國書協主辦的“中國書法公益大講堂”專家組成員。
聽到這樣一位名家來龍川,全縣的書法愛好者都蜂擁而至,有的甚至從深圳、廣州等地專程趕來。刁秋月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她趕緊收拾了一下習作,匆匆忙忙地朝劉老師所在的酒店位置趕。
因為太著急,沒想到刁秋月走在路上和一個人撞了個滿懷,她來不及說道歉,趕緊就朝教室跑去,生怕自己去晚了。然而,走到教室她才發現,原來劉老師還沒有到,等了沒多久,一位氣質儒雅的老師緩緩走進培訓教室。
刁秋月定睛一看,心想:“這不是剛才在外面撞見的那個人?”沒想到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劉老師。
兩個人就這樣對視,刁秋月自然感到羞愧,劉老師會意一笑,趕緊走到她的前面,看著她滿頭的大汗,說:“你也喜歡書法?”
刁秋月紅著臉回答:“是的,劉老師!”劉老師發出爽朗的笑聲:“那好,你把你寫的字拿過來,我給你點評一下!”刁秋月就拿出了作品,劉老師端詳了很久,然后拿起毛筆遞給她:“你要不現場寫寫試試?”就這樣,刁秋月當著眾多同學寫了幾個字。
劉老師站在后面仔細地看著,對于得意之筆頻頻點頭,等刁秋月結束書寫,他建議道,“你的書法整體還可以,不過下筆要果斷,收筆要緩慢!”說著,劉老師拿了一張宣紙,給她示范,刁秋月專注地看著,劉老師邊寫邊講解,所有的同學都被其深厚的學養折服。
寫完,劉老師順便就蓋上了印,然后拿起來仔細端詳了一會,轉頭看著刁秋月說道:“今天與你有緣,這幅字就送你了!”說到這里,即便過了很多年,刁秋月還是記憶猶新,回憶道:“看看周圍,當時都是嫉妒羨慕恨。”
原來每個單位劉老師只送一副作品,刁秋月是當時唯一一個得到老師作品的書法愛好者。培訓結束,當地書協領導就告訴刁秋月:“收了劉老師的作品,你就要對得起這幅作品。”
從此以后,刁秋月對于書法的熱愛就更深了。
有了眾多老師的指點,刁秋月的書法有了長足的進步。
臨帖也日益廣泛,從《九成宮醴泉銘》到《圣教序》,從《大字陰符經》到趙孟頫的手札,只要她喜歡的,她都仔細臨摹。
她的作品先后入展“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全球抗疫主題書畫作品展(第一期)、廣州(天河)“春暖花開”女子扇面書法作品展、全國第八屆女子書法作品展等二十余次全國書法篆刻展。找到自己所愛的人是幸運的,守護自己所愛的人是幸福的,刁秋月就是這樣一個既幸運又幸福的女生。有了這些榮譽,刁秋月卻看得很淡,她說:“書法現在對于自己而言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在書法中明白生活的真諦,在生活中體會書法的流美。”
一位哲人曾說:“塑造民族從女性開始。”在書法的熏陶下很多女書家被美育出非凡的修養,在中國數千年書法史上不僅有過王右軍的老師衛夫人,還有過唐代的吳彩鸞、元代的管道升、明代的邢慈靜和蔡玉卿等女書家。除此之外還有能詩善書的才女蔡文姬,有雄才大略的女皇武則天以及王羲之之妻郗夫人,王凝之之妻謝道韞,郗音之妻傅夫人,王洽之妻荀夫人,王珉之妻汪夫人,庾亮之妻荀夫人,王獻之保姆李意如等等,她們都留下了精美的詩文墨跡。
刁秋月說:“在我國傳統的書法理論中,習慣把寫字與做人,完美地結合起來。有修養的女性不是上蒼的恩賜,而是后天努力學習不斷自省的結果。”
她將書法與人生完美地融合。她覺得,書法恰恰是涵養女性修養的最佳方式,因為這一切都可以在極其放松,隨性的狀態下,極其優雅地恒持浸潤,熏習修行。在對書法的學習過程中,刁秋月在世事流動的喧囂中,洗練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寧”與“靜”,無所謂榮辱,平和內斂,從容嫻雅,嫣然面對淡淡天際。
希拉克說:“中國文化的高峰之所以能形成世界文化的高峰,正是因為有書法、青銅器、詩詞、繪畫的藝術,以及這些藝術折射出的境界,它構成了人類文化的高度。”
尤其對于中國女性而言,刁秋月認為,書法是一種神韻,一種魅力,一種氣質、一種品位、一種靈性,修養出一種超然的智慧。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刁秋月愿意用一生來守護這個古老的藝術,傳承這個古老的藝術。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書法藝術更多惠澤這一片山,這一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