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忠忠,王沖沖,陳泳全,孫 偉
(北京交通大學 建筑與藝術學院,北京 100044)
現代交通建筑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環,交通建筑包括空港航站樓、鐵路旅客站、公路客運站、港口客運站、地鐵輕軌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城市公交換乘站等建筑類型,其具有人流量大、對內對外交通聯系緊密等特點,非常適合作為文化展示窗口。交通建筑類型較多,本文研究軌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間文化展示方法。由于我國前期以滿足功能需求為出發點,對交通建筑公共空間文化展示的內容較少,從1984 年北京地鐵空間出現了第一幅表現文化主題的壁畫到如今軌道交通公共空間文化展示的多樣性,以訴說歷史和反應科技知識為主。上海地鐵內部改建的空間文化展示以浮雕為主,借助燈光展示,表現科技的力量;南京地鐵以“演繹傳統,現代表達”的方式展現本土文化特色。隨著交通建筑數量的逐年增多,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強了文化內涵建設,北京和成都分別出臺了《北京市線網公共藝術品規劃》(簡稱《規劃》)、《成都市軌道交通文化建設總體規劃》(簡稱《成都規劃》),指導交通建筑文化展示相關工作。
目前,我國軌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間文化展示主要是在后期裝飾裝修完成,尚未形成成熟的展示體系。隨著軌道交通建筑朝著大量化、交通城市空間一體化、樞紐性、綜合性、多樣性、大空間特性等方面的發展[1-2],其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功能。從1984 年北京地鐵第一幅壁畫開始到2015 年,北京地鐵站已經通過傳統的雕塑、壁畫、LED 燈等形式完成60 多個車站內部文化表達,使得車站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火車站有天水站借鑒當地麥積山山體的色彩,運用土紅色墻磚裝飾室內主要公共空間墻面,并通過局部磚塊的突出,形成若隱若現的圖案紋理,勾勒出細膩的墻面質感。一系列的細部設計,凸顯城市記憶,具有很強的辨識性和藝術性[3]。目前,我國軌道建筑公共空間大都設置了壁畫、浮雕及公共藝術裝置等,增加了建筑內部整體藝術氛圍文化內涵的表達。
我國軌道交通建筑數量龐大,關于軌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間文化展示方式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文獻[4]從公共藝術設置位置、設置形式、作品材質、藝術設計4 個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國臺北捷運站公共藝術的發展和完善;文獻[5]從材質設計、色彩設計、元素提煉和符號入手,并通過案例分析西安地鐵公共藝術設計和地域文化的表達;文獻[6]從設計在功能上的體現、在造型上的體現、在材料上的體現、在色彩上的體現入手,并以成都地域文化為代表分析了成都地鐵文化特征的展現;文獻[7]從形態要素、材質要素、色彩要素、符號要素入手,并通過對成都文化的提取與綜述分析了具有成都地域性文化表達的方式;文獻[8]綜述了國際和國內現有軌道交通建筑內部視覺藝術設計,通過案例分析總結了視覺藝術表達的和諧性強、藝術性強、人本性強、地區文化傳承性強5 個共性。
我國軌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間文化展示主要是通過后期裝飾裝修完成,將墻面、地面、柱體作為裝飾載體,表現豐富的文化內涵,但是整體性不夠,與周邊環境對比略顯突兀。南京地鐵3 號線采用了“一站一景”的主題設計,通過墻面彩繪、浮雕、裝飾等形式表現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的人文歷史、風俗習慣,如圖1 所示[9];上海地鐵13 號線采用一個共同的主題,采用“一站一色”,通過所屬區域的區域文化、歷史事件、人文環境等,通過顏色和特色表達,如圖2 所示[10]。

圖1 南京地鐵3 號線文化表達

圖2 上海地鐵13 號線文化表達
國外一些國家軌道交通建筑內部文化展示傾向于建設階段一體化融合設計,使其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國外設計人員將頂棚、站臺、墻體面、柱體等打造成展現公共藝術的平臺,富有盛名的是斯德哥摩爾地鐵站,如圖3 所示[11],運用雕塑、油畫、裝置藝術等方式表現著當地的文化;俄羅斯莫斯科地鐵5 號線共青團廣場,如圖4 所示[11],作為莫斯科人流量巨大的車站,將激發民族榮譽感和愛國主義作為主題,表現俄羅斯人的愛國文化[8]。

圖3 斯德哥摩爾地鐵站

圖4 俄羅斯共青團廣場地鐵站
京張鐵路作為中國人自主設計的第一條鐵路,2019 年新京張高鐵,沿途設有9 個車站,新京張鐵路的開通給予了這條鐵路站房新的文化展示的內涵,關于文化的表達和應用有牌匾、壁畫、折板墻等形式。
京張鐵路突出的特點是人字形鐵路,“天地合德”是中國哲學中對于人的至高理解與追求,新老京張鐵路承載了穿越百年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及其線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及精神圖騰——長城,無不應和“天地合德”精神內核[12]。因此以“天地合德,百年京張”作為京張鐵路的文化主題。
對于文化的提煉,應抓住文化特征元素的造型、材料、色彩等,也可以采用夸張的手法將其藝術化。在文化的提煉過程中,將文化特征進行高度概括、提煉、簡化、抽象化,使其神形兼備,具有易識別性,讓乘客直觀地感受到設計元素的文化。通過“天地合德,百年京張”主題,從中提煉出具有特性的特色元素、圖型、精髓的特色文化符號元素,將提煉后的文化特征通過雕塑、繪畫、海報等形式運用到清河車站空間設計中,形成了京張文化特色的空間設計。
作為京張鐵路的車站,在文化表達中提取人字形鐵路的人字紋,通過不同的重復排列、拼接廣泛的應用在車站空間設計中,如扶手裝飾中關于“人”字紋的陣列,表達中國哲學對人的理解,如圖5 所示;在人字紋的基礎上加入高鐵元素,表現新老京張的變化,如圖6 所示。老京張鐵路獨有的里程碑的標識符號—蘇州碼子也被作為特有的標識提取出來,采用中國傳統工藝嵌銅應用于地面,采用印刷的方式應用到電梯玻璃面,表達百年京張的歷史。

圖5 人字紋在扶手裝飾的應用

圖6 人字紋logo 在屏蔽門的應用
文化運用到車站空間設計當中可以采用2 種方式:直接展示和間接展示[13]。直接法就是將所需要表達文化元素直接運用到車站展示當中,使得乘客能夠直觀看到展示的文化,如通過壁畫、海報、室內小品陳列的方式。間接法需要通過對文化元素的提取并進行圖像、文字、符號等內容的提煉,運用到作品中,再通過置入建筑空間展示。將不同的文化元素置入到空間布局、界面裝飾和色彩以及材料上,通過裝飾造型、色彩設計、材質設計等體現出具有文化特性的車站建筑空間,做到環境氣氛與功能的統一,將文化元素和公共空間設計結合起來。
3.3.1 裝飾造型
由于火車站主要承載的是交通的功能,車站內部空間較為單一,車站內部公共空間藝術和文化的展示很大程度上依賴裝飾和造型的應用,比如有規律的列柱就凸顯出一定的節奏感,很多空間采用了頂面的形體變化達到裝飾目的;在單一的空間內可以充分的運用肌理進行裝飾;棚項采用線條等強化空間的節奏感。裝飾藝術及造型藝術應當迎合當地的地域文化,使用的造型裝飾應當襯托著外部環境,符合當地的文化環境與歷史文化。
清河站采用了曲面屋頂造型、抬梁式的挑檐體現著古都的風貌;將人字紋重復的陣列用于墻面鋪磚裝飾及井蓋、屏蔽門等細部,如圖7 所示。清河站作為北京冬奧會的保障車站,北京冬奧會相關的文化元素也有所體現,傾斜屋脊拼接成了7 條滑雪道,如圖8 所示。

圖7 清河站屋頂造型

圖8 清河站屋脊
3.3.2 材料設計
在材質設計上,車站空間環境的整體形象,是材料、空間共同體現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象。應用具有文化特性的材料裝飾空間環境,使空間能夠滿足使用功能、審美需求和文化底蘊的功能,是車站空間體現文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和切入點。材料的設計包含對傳統材料的直接應用(如石材、木材等)和現代材料的轉譯。運用傳統材料石材直接貼面等與傳統表達形式的結合,體現出了濃厚的傳統氣息。隨著現代材料的發展,越來越多現代材料被運用到建筑中,相比傳統的材料,現代材料塑性強,利用這個特點來模擬傳統材料的紋理、質感、色彩等。
材料的設計應用包含主體墻面,地面、匾額等。主體墻面通過石材與設計主題的融合,清河站有體現京張主題的壁畫和使用兩側折板墻表達北京現代建筑特色的八連屏壁畫,如圖9 所示;八達嶺站有表達新老京張主題的砂巖壁畫,如圖10 所示[12]。地面采用現代材質銅板表達百年京張發展史,匾額邊框及文字分別延用了中國傳統手工藝術,如大漆、掐絲琺瑯、嵌銅等。

圖9 折板墻

圖10 砂巖壁畫
3.3.3 色彩設計
色彩作為人最主觀、最直接的感受,有著強烈的沖擊力。和萬物的造型外觀與材料質感相比,色彩更為優先進入人類的感觀,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該依據車站周邊環境優先進行色彩設計。色彩又分為主題色和點綴色,運用色彩的對比保持內部與外部空間環境設計的協調性,并具有獨特的城市魅力,營造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空間,讓乘客感受到車站這個公共空間的文化性[14]。
京張高鐵文化元素在色彩上的應用提取了中國五行中方位對應的顏色,分別是“水墨黑”“青花瓷”“琉璃黃”“冰雪白”“春節紅”。服務北京冬奧會、保障北京冬奧會也是清河站的主題任務之一,擔負著北京冬奧會“入口”的形象,清河車站采用“冰雪白”作為主體色調,如圖11 所示;給人清澈通透之感,局部底面鑲嵌表達京張文化的“琉璃黃”銅板作為點綴,如圖12 所示。

圖11 蘇州碼子

圖12 百年京張發展史
在國內車站大規模建設的環境下,本文積極探索文化展示與高鐵站房一體化融合設計與應用的方法。針對不同城市所需要表達文化主題的差異性,探索在建設階段設計出符合地域、主題的文化展示方法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軌道交通建筑內部公共空間與文化展示的融合設計十分重要,軌道交通建筑中文化展示方法的理論構建能夠指導軌道交通建筑文化展示設計,更精確地傳播文化。
隨著軌道交通建筑發展趨勢的變化,軌道交通建筑在城市系統中的作用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早期以滿足運輸需求為主要目的,使得空間過于單一、缺乏個性,在這種情況下,文化作為載體開始介入到空間中,從前面以裝飾裝修方法置入文化元素到現在的空間設計與文化融合一體化設計,體現了文化在軌道交通空間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空間設計本身應該作為最基本、最重要的立足點去考慮,而帶來附加價值的公共藝術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14]。京張沿線鐵路站房從主題的選定、文化符號的提煉及文化表現形式3 個方面入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給它賦予了“天地合德,百年京張”的文化內涵,給其他軌道交通建筑文化展示提供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