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同 青島大學
本文中所探討的幼兒園指供3歲至6歲的幼兒學習、生活、成長、娛樂使用的學前教育場所,是根據幼兒心理、生理及行為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年齡特征,對幼兒進行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社會技能等等全面發展的學前教育機構,是順應兒童天性、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教育發展的教育機構[1]。
“安全”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在幼兒園這個特定的場景中,“安全”指幼兒在幼兒園中身、心健康不受影響。
“再設計”簡單的說就是再次設計,本文中的再設計,不是推翻之前全部的設計,而是在已有的設計基礎上,針對現在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個優化方案。
重大衛生公共事件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不會很快完全消失,而是遷延較長時間,對生活的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就像一個人如果生了一場重病,即便康復也不會回到跟之前一樣的狀態,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與生病之前有著很大的不同。
教室相較于其他場所,空氣流通性較差,人員密集度比較高,極易為各種傳染病的流行創造有利的空間。校園的傳染病具有以下的特征:爆發式快速傳染、致病率高(經常造成空班、空校)、難以根除(尤其對于外來輸入性傳染)等,因此校園的衛生問題,是我們應該重視的[2]。
據調查結果顯示,76.6%的幼兒有過在游戲中摔傷或碰傷的經歷;66.8%的幼兒有過從床上摔下的經歷;25.8%的幼兒有過從樓上摔落的經歷;45.3%的幼兒有過被尖銳物品扎傷或戳傷的經歷[3]。
幼兒園在設計時,很多細節考慮不到位,對幼兒的安全來說,是潛在的威脅。如:過高的儲物柜,是不利于幼兒取放玩具的,在取放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傷;電源的插孔處沒有做保護措施,兒童由于年紀過小,且好奇心強烈,出于好奇會把手指伸進插孔,造成觸電的危險等;由于年紀較小,抵抗力比較弱,有些幼兒十分喜歡把手伸進嘴里,但是幼兒園中沒有設置足夠的流動水設施,幼兒無法及時進行手部清洗,非常容易造成細菌的傳染。這樣不夠安全的設計在幼兒園中隨處可見,不勝枚舉。
如圖1中的幼兒園大門,雖然顏色采用了兒童喜歡的明亮的紅、黃、藍,但是橫向圍欄的高度設計存在問題的。大門的橫向圍欄高度太低,且豎向欄桿的間隔偏大。3~6歲的幼兒身體的各項機能都處于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非常喜歡攀爬,但是幼兒的手部力量有限,在攀爬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傷。豎向欄桿的的間隔太大,幼兒可能被卡到,從而受傷。

圖1 幼兒園大門(源于網絡)
成人與幼兒的人機尺寸是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在設計幼兒園的樓梯時,踏步高度應該以幼兒可以適應的高度來設計。如圖2,圖中的踏步高度對于幼兒來說是偏高的,不便于幼兒上下樓梯,且樓梯的扶手高度是更加適合成人的,沒有設計幼兒專用的樓梯扶手;幼兒天性活潑,易在樓梯間嬉戲打鬧,且踏步表面并沒有做防滑處理,幼兒在上下樓時極易摔傷。樓梯上如果有幼兒同時上下樓,沒有左右區分開,容易相撞,導致摔傷。幼兒年紀較小,語言功能還在發展階段,教師直接對幼兒提要求效果并不一定明顯,可用顏色對上、下樓梯的區域進行區分,以減少意外的發生。

圖2 幼兒園樓梯(源于網絡)
我們都知道,幼兒天性好動,且3~6歲的幼兒正處于對世界的探索的過程中,他們通過手去探索、認識世界,用手去觸摸一切事物,有些幼兒還喜歡把手指伸到嘴里,這樣的行為非常容易感染細菌,因此,手部的衛生無疑是重點。在調查中顯示,68.75%的幼兒園教室中沒有流水洗手設施,只是園內有流水洗手設施,但配比達不到規定[4]。這會導致幼兒在幼兒園中易生病,且幼兒的免疫力低下,一個幼兒生病,可能會傳染另一個幼兒,導致校園傳染病發生。
國內有調查顯示,托幼機構內手足口病、水痘發病率每年穩居感染并發病的前兩位,占托幼機構傳染病發病的總數的69.8%~86.8%,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5],因此幼兒園配備隔離室是有必要的。在一份對幼兒園消毒的調查報告中顯示,調查的10所幼兒園中有5所幼兒園沒有隔離室[6]。
為了降低幼兒園傳染病發病的概率,對幼兒園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把隔離室列在必選項中。
幼兒園中設施的尺寸,要最大限度的符合兒童對于設施的尺寸要求。一些幼兒園中儲物柜只考慮了儲物的功能,而沒有考慮作為使用主體的幼兒的需求。如圖3[7],設施不符合兒童的人機尺寸,在使用的過程中,一方面兒童取放東西時非常不方便,需要站在儲物柜上才可以拿到上面的東西,另一方面,幼兒如果不慎踏空易摔傷。我們應該避免這樣的情況,為幼兒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

圖3 過高的儲物柜
幼兒園大門盡量采用伸縮門,大門在關閉時,由于沒有橫向欄桿,減少了幼兒攀爬的機會,從而降低了幼兒摔傷的風險。或者采用全是縱向欄桿,且每根欄桿之間的間隔在110mm及以下,以防止兒童卡傷。
通常幼兒園是不止一層樓的,所以樓梯的設計在幼兒園中對于幼兒的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樓梯的臺階高度應為130mm,寬度為260mm。符合兒童的人機尺寸要求,且幼兒的骨骼正處于發育期,剛剛學會上樓梯,過高的臺階會使兒童在爬樓梯時受傷。
在樓梯的表面應該使用防滑的材料或者設計防滑條,以防止兒童不慎滑倒。防滑根據國家最新標準,摩擦系數低于0.5的都屬于安全防滑程度低的,0.5~0.6為中等,0.6~0.7為中高等,0.7以上為高等安全程度[8]。幼兒園最好使用摩擦系數在0.6~0.7的材料。
選擇材料時不僅要考慮摩擦系數,更要考慮材料的彈性,幼兒嬉鬧時非常容易摔倒,選擇表面有彈性的材料,可以減少兒童不小心摔倒受到的傷害。可選擇的材料有PVC塑膠地板、實木地板、多層實木復合地板等,PVC地板便于清潔和消毒[8]。因此建議選擇PVC材料,這種材料耐磨性好,質地較厚并且抗腐蝕性能好。
臺階的直角處需要做圓角倒角處理,倒角的直徑應大于4mm。可以有效的減少兒童在上下樓梯時磕傷、碰傷的概率。
樓梯扶手的高度通常在900mm及以上。幼兒園中應為兒童加設樓梯扶手,高度在60cm及以下。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為年紀不同的兒童設計兩條樓梯扶手,兩條扶手之間的間距不應在110mm~230mm之間,以防卡住兒童的頭部,也不應在9~25mm之間,以防止卡住手指[1]。
幼兒園通常會在衛生間會配備流水洗手設施,根據托幼機構設施標準,每個班流水設施6個以上,這一般指的是在衛生間的流水設施的數量,由于班級的內部空間有限,所以在班級內的流水設施數量在6個及以下即可。教室內設置流水設施是為了讓兒童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尤其是上完手工課,手上容易粘膠水等,進行及時的清洗有助于降低幼兒感染細菌的概率。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后隔離室的設置與之前有所不同,現在的隔離室是為了在兒童有感冒、發燒或其他校園傳染病疑似癥狀時,及時的對幼兒進行隔離,以防止“人傳人”的現象發生。
隔離室要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地方,不應該設置在兒童的正常班級、食堂等其他兒童易到達的場所。隔離室的采光、保暖、通風設施需齊全。有獨自通向室外的出口,不與園內的區域有空氣流通。在隔離室的門口設置牌子,避免其他的人員誤入。隔離室內應配備相應的設備,如:兒童床、桌椅、消毒液、洗漱用品、舌壓板、聽診器等其他必備的用品。每150名幼兒配備一張隔離床,根據幼兒園內幼兒的數量來設置相應數量的隔離床。
每天要對隔離室進行消毒,用1:200的比例配置消毒水,對隔離室進行消毒。
人機尺寸是幼兒園家具的核心要素,因此幼兒園內設施的設計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和幼兒的人機尺寸。幼兒園設施的尺寸要符合幼兒的心理、生理要求,為幼兒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9]。以下是幼兒園常用家具桌、椅、床的國家安全標準,如表1、表2。

表1 幼兒桌、椅的基本尺寸

表2 床的基本尺寸
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結束后,對于幼兒園安全的再設計,是我們對當下的幼兒園設計進行思考后,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是希望把防傳染措施做到常態化。幼兒園的設計要時刻貫穿“安全”這個主題,對于3~6歲的兒童,沒有什么比安全更加重要,尤其是經過這次事件后,我們對于安全的思考應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