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財
(國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200)
煤炭輸出港口企業,作為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承接點,是保證煤炭運輸順利和安全的關鍵。因此,采用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生產指揮管理模式,尤為重要。但是,由于傳統原因和企業管理慣性,煤炭港口輸出企業普遍在生產管理模式上創新力不足,組織結構陳舊,與當前的環境和科技水平相脫節。因此,積極探索新模式,加強與新科技的結合,改革創新生產管理模式與組織結構,是煤炭輸出港口企業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由于我國煤炭能源分布、利用不均衡和交通建設、運輸成本等因素的影響,“西煤東運”“北煤南運”成為我國煤炭能源空間位移的主要方向。作為能源通道的關鍵承接點,煤炭輸出港口的地位,尤其重要。因此,實施一套規范、科學、實際、高效率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執行有效的經營管理,保證煤炭能源通道的順暢和高效,顯得尤為必要。
當前,我國的煤炭輸出港口主要集中在河北省的秦、唐、滄三地,在行政區劃、地域距離和專業人員流通以及經營產品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下,三地的煤炭輸出港口企業在生產組織方面大同小異,幾乎同出一轍。生產組織模式如下:

當前煤炭能源港口普遍采用的生產組織模式,既有著濃厚的計劃經濟時代的色彩,也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中,積極吸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模式,不斷創新和發展,以謀求在商品服務上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因此,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下,要對舊的管理模式進行剖析,肯定其優勢方面,改革其劣勢方面。
生產組織模式成熟。當前普遍采用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經過煤炭輸出港口企業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基本上已經成熟。各個港口企業也建立了與此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其生產組織模式在幾十年的運營過程中,展示出了良好的效率性、安全性和執行性。即使在現在,也有著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保證了各個煤炭輸出港口企業的日常運營和戰略發展。
生產環節清晰,人員管理簡單。以煤炭作業環節為中心,設置和劃分職能部門職責,可以明確各個部門的生產范圍和責任,能夠在日常管理中,針對性地加強某一部門的生產組織管理。同時,部門內部在人員配備和技能培訓上,也能夠根據本部門需求進行合理配置。從公司層面上,便于其他部門與其對接,結合生產實際需求,進行人員、設備的配置。
第一,生產組織模式陳舊。當前各煤炭港口企業普遍采用的生產組織模式,幾乎都來自傳統的煤炭輸出港口-秦皇島港。秦皇島港作為我國最早的煤炭輸出港口,在行業內部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和示范作用。其他作為后起之輩的煤炭輸出港口,在成立之初,紛紛從秦皇島港引進和挖掘專業人才,同時采用其生產管理模式。但是,由于秦皇島港口成立時間久,其組織管理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在管理學日新月異和生產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的今天,其生產組織模式已經開始落后。
第二,權責不明,生產指揮層次不明確。煤炭輸出港口在生產組織指揮系統上,以煤炭作業環節作為設置和劃分職能部門職責的依據。這樣就容易導致港口企業內部生產組織協調性不足,缺乏生產的統一性和全局性。雖然有調度部門負責組織、指揮其全部生產,但是由于部門同屬一個層級,因此在組織協商上,缺乏權威性、強制性。在日常生產方面,因為跨部門調度指揮生產上,不僅容易出現基層員工執行力不強、不服從命令的行為,而且基層員工也面臨著政出多門,無所適從的局面。
煤炭輸出港口想要實現持續綠色健康的發展,就必須對現有的生產組織模式進行優化。要借助科技的進步,對內部資源結構進行調整和科學配置,從職能部門的調整入手,確定一套權責分明、指揮清晰、執行力強的生產模式。在提質增效的基礎上,把生產組織模式融入港口的智能化體系中,實現以大數據、5G、無人化智能科技為技術輔助,人力、設備和組織結構達到最優組合的新模式。

第一,新生產組織管理模式,實現生產指揮權統一。采用新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保證了行政命令和生產指揮權力的集中統一,確定了具體生產負總責任的崗位和個人,避免了舊模式下多頭指揮和無人負責的現象。同時,杜絕了一旦出現事故和問題,各部門和崗位相互推諉、扯皮的陋習。此外,新模式結構層次簡明,指揮鏈條清晰明確,一級管一級,實現了各管理層次逐級指揮和逐級負責機制。
第二,在新的生產組織模式下,對內部的資源進行了重新優化和配置,打破了部門之間、崗位之間的隔閡,有利于分屬不同部門,但是技術技能重合或者類似崗位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做到了技術共享,人員合理調配;杜絕了舊模式下,公司內部出現部門技術壁壘和“部門主義”內耗行為,節約了管理資源。同時,避免了部門和崗位之間出現“忙的忙死,閑的閑死”不合理現象。
第三,把技術體系從生產中剝離出來,形成獨立的制度和模式。此舉保證了港口可以集中技術資源,保證設備的完好率和技術升級改造。同時,由于技術人員從原來的分散管理狀態到新模式下集中管理,這就使得能源煤炭輸出港口公司在智能化、綠色化、信息化現代港口建設時,在技術方面可以從整體著眼,全過程、全方位地進行升級改造,打破各個技術之間的人為障礙。避免了技術人員的重復性培養和引入,節約了技術資本和投入。
新的生產指揮模式雖然有著很大優勢,但是要在能源煤炭輸出港口真正實行,卻難度較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其一,舊的生產指揮模式依舊保持著強大生命力和活力。從能源煤炭港口企業成立之初,舊的生產指揮模式就高度貼合港口服務,在幾十年的生產實踐中,不斷進行局部調整和升級。伴隨著科技進步和管理新動態,舊的生產指揮模式也不斷進行結構微調,其組織力和執行力,依舊迸發出強大生命力和活力。
其二,企業內部結構的重組,可能帶來無法預見的損失和陣痛,導致變革的成本在短期內過高。能源煤炭輸出港口是基礎性、保障性企業,承擔著國民經濟發展的能源供給重任。因此,保證企業不間斷生產,是重中之重。而進行生產指揮模式的變革,不可避免地在前期會出現種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煤炭港口的正常生產,造成企業部分損失,這對能源煤炭輸出港口企業管理層來講會產生遲疑,難下決心。同時,對生產指揮模式進行變革,會導致企業內部資源和權力的重新分配和整合,致使一些部門或個人利益受損。因此,可以設想,在實施變革中,會出現各種阻力,影響企業的生產和人員團隊的穩定。
由于我國能源結構等原因,煤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是我國經濟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的最主要能源供給。因此,煤炭輸出港口企業在能源供給上,依舊保有重要地位。面對當前和未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態勢,以能源中轉為中心的港口企業。要敢于探索,發揮企業的創新力,從轉變思想開始,勇于改革創新,探索出切實、可行、高效、信息化的生產組織模式,引導企業管理的全面升級,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健康持續高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