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蕊,陳昌華,李寧
水泥回轉窯溫度達到1 500℃左右時,空氣和煤中的氮大量轉化為NOX,排放到空氣中時會造成污染。目前,我國水泥行業NOX排放量僅次于火力發電和汽車行業,位居第三,已成為環保部門關注的重點。GB 4915-2013《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規定,水泥生產的NOx排放濃度<400mg/Nm3,部分省份地方規定執行排放標準<300mg/Nm3。近年來,環保要求益發嚴格,部分重點地區開始提出排放標準<50mg/Nm3的要求,導致SNCR系統即使噴入大量的氨水也無法滿足此要求,因此水泥企業必須進行深度脫銷的技術改造。
某生產線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設計產量3 000t/d,于2011年投產運行。2019年河北省邢臺地區出臺文件,要求水泥窯煙氣NOX排放濃度控制在50mg/Nm3以下,此生產線現有SNCR脫硝系統不能滿足當地環保脫硝排放控制指標要求。在保證系統產質量的前提下,該生產線進行了脫硝系統的改造與優化。

表1 燒成系統主要設備配置表
本項目采用石灰石、砂巖、鐵粉、粉煤灰和煤矸石多組分配料,采用正常煙煤作為燃料。生產線生/熟料成分分析見表2,生產線用煤的工業分析見表3。

表2 生/熟料成分分析

表3 生產線用煤工業分析
熟料產量為3 000t/d,燒成系統標準煤耗為108kg/t.cl左右,與同規模的生產線相比,煤耗處于較好水平。
改造前燒成系統中控畫面見圖1。從中控畫面可見,預熱器出口溫度為330℃,出口壓力為-5 500Pa。分解爐出口溫度為890℃~900℃,出口壓力為-700Pa。C5出口溫度為870℃~880℃,C5出口負壓為-1 200Pa左右。

圖1 改造前燒成系統中控畫面
生產線SNCR系統主要由氨水儲罐、輸送泵、1套流量計、4支氨水噴槍及配套設備等構成,噴槍位置位于分解爐出口和C5旋風筒出口管道處。
改造前生產線脫硝系統運行畫面見圖2。生產線在正常產量下,煙氣NOX排放濃度控制在100~110mg/Nm3左右,氨水濃度為20%,對應的氨水用量為500~800kg/h。

圖2 改造前脫硝系統運行畫面
(1)現有分解爐為帶預燃室的兩缽分解爐,整體爐容較小,僅有900m3,不利于分解爐內煤粉的燃盡。在滿足分解爐脫硝效率和不影響煤粉燃盡度的條件下,本次技改考慮對現有分解爐進行擴容。技改時,將分解爐延伸到塔架外,再通過延伸管道返回塔內與C5旋風筒相連接。通過此方式,分解爐容積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了60%以上,爐內氣體有效停留時間>6s,延長了分解爐還原區和燃盡區的空間,從而提高了脫硝效率和煤粉燃盡度。
(2)在三次風管上增加脫硝風管。
(3)進料點采用預燃室頂部、分解爐錐部和分解爐柱體三點進料的形式,合理控制預燃室和主爐溫度。
(4)喂煤點用5支煤管分別喂入預燃室頂部分解爐錐部,通過采用燃料分級燃燒技術,形成局部還原氣氛來降低NOx的排放濃度。
分解爐技改方案示意圖見圖3。

圖3 分解爐技改方案示意圖
進一步優化現有SNCR系統,以提高氨水利用率。
2.2.1 SNCR噴槍及噴射點位置優化
采用多點噴射的方式提高SNCR脫硝效率。技改時考慮新增8支噴槍,分別于C5旋風筒錐體和C5旋風筒進口處各布置4支,同時在延伸管道彎頭兩側布置若干噴槍預留口。另外,要求所有噴槍均有良好的霧化效果和分散效果。
2.2.2 流量控制系統優化
現有1套流量控制器,本次技改考慮增加2套流量控制器,將噴槍分為3組,每組由1個流量計控制。通過合理控制各噴槍組的氨水流量,優化SNCR系統噴氨分布,提高脫硝效率。
改造后燒成系統中控畫面見圖4。從中控畫面看,預熱器出口溫度正常為320℃,出口壓力為-5 300Pa。分解爐出口溫度880℃~890℃,出口壓力為-600Pa。C5出口溫度為830℃~840℃,C5出口負壓為-1 200Pa左右。改造后分解爐系統阻力略有降低,系統產量與改造前相當,煤耗穩定,整體運行平穩。

圖4 改造后燒成系統中控畫面
改造后脫硝系統運行畫面見圖5。生產線在同等產量下,煙氣NOX超低排放濃度可控制為35~45mg/Nm3,氨水濃度為20%,單位熟料氨水用量<4kg/t.cl。

圖5 改造后脫硝系統運行畫面
改造后,實測煙氣排放值見表4。改造前后的產量、能耗及脫硝運行指標對比見表5。

表4 實測煙氣排放值

表5 技改前后數據對比表
本項目通過分解爐的改造及SNCR系統的優化,在系統產量、熱耗及氨水用量基本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實現了煙氣NOX排放濃度<50mg/Nm3的排放指標,分解爐內煤粉的燃燒狀態有了改善,爐內未出現結皮、塌料,改造效果顯著,經濟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