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全忠
1994年出生的翟天麟是徐州人。作為徐州翟家大院的后人,在家中長輩的影響下,翟天麟4歲時就接觸了撕紙。翟家大院撕紙始于明末清初,有3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1784年乾隆皇帝南巡路過徐州,當時的翟家大院撕紙傳承人翟允之向其表演“福祿壽”作品得到贊賞,奠定了翟家大院撕紙的歷史根基。翟允之自幼隨父親學習,練就一手絕技,搏紙于手,將祖輩從山西帶來的年畫、剪紙藝術發展為撕紙藝術。經過數十代的傳承,翟家大院撕紙以獨特的“一氣呵成”技法成為徐州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國撕紙流派中獨樹一幟。
撕紙藝術類似剪紙,但和剪紙不同的是,它不借助工具,就用一雙手去創作、撕出各種圖案。“撕紙靠的是手上功夫,這個不下苦功練不出來,需要反復練習積累,找感覺。”在翟天麟童年的記憶中,別人跳皮筋,她在撕紙;別人看動畫片,她在撕紙。春夏秋冬,每天十幾個小時的撕紙練習,導致她常常手指腫痛、布滿裂痕,嚴重時連洗手都痛到無法完成。
她曾哭鬧著要放棄,父親不忍再逼她,就將她送到叔叔那里學習。叔叔把她接過來,什么都沒說,只是伸過一雙布滿裂痕和繭子的手讓她撫摸。那一刻,翟天麟突然明白了,祖輩們將家族的技藝傳承下去是多么辛酸與艱難。“我也有責任和義務把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傳統工藝被更多人看見。”從此,她愛上了撕紙,和堂弟翟天麒一起,跟著叔叔學習,一學就是14年。
撕紙是要有素描功底的,大到五官輪廓、小到人物臉部的陰影,都要通過線條呈現出來,對設計和操作都是挑戰。最怕的是中間撕斷,那么整幅作品就廢了。而臉部往往是最難處理的,一根線條不對就會影響整體效果。一幅復雜的人物肖像作品從設計到撕紙,翟天麟往往需要花上一周時間,有時候一幅作品撕上十幾二十遍近乎完美才滿意。
在與紙交流的過程中,她的表達方式也越來越靈動,撕紙技藝越來越嫻熟,十二生肖隨手撕來,踢毽子、抬轎子、推鐵環、打沙包、斗蛐蛐等童年傳統游戲展現得活靈活現,磨剪刀、爆炒米、踩高蹺、手工紡紗等舊時民俗生活躍然紙上。她撕的人物肖像更是一絕,人物的形象和表情生動逼真,讓人難以置信是全憑一雙手撕出來的。
18歲那年,翟天麟通過家族考試,成為家族中唯一的女傳承人、全國最年輕的撕紙非遺傳承人。
中學畢業后,翟天麟考上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2015年她以年級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被推薦至蘇州科技大學就讀本科,后又被保送研究生。
到蘇州科技大學就讀的第一年,正值習近平和彭麗媛訪美,翟天麟選取習主席夫妻倆走出機艙向眾人揮手致意的場景,多次嘗試,前后花了近一個月時間創作了題為《習大大和彭媽媽》的撕紙作品。因為富有創意的表現和“神還原”的場景,這幅作品在網上廣為傳播,也讓翟天麟成為網絡紅人。當年,蘇州科技大學專門為還是學生的翟天麟舉辦了個人撕紙作品展,這是建校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
攻讀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碩士研究生期間,翟天麟一邊精進撕紙技藝,一邊探尋撕紙創新。為此,她專門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國臺灣龍華科技大學訪學,學習更多相關的藝術知識。
2017年1月起,“翟家大院撕紙”入選中國大學生“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項目,翟天麟走訪全國上百個紅色教育基地,將紅色文化融入撕紙藝術,創作了上千張紅色文化主題作品:井岡山小火炬、勝利的號角、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2019年4月16日,翟天麟撕紙藝術工作室在蘇州科技大學揭牌成立。當天,92幅紅色文化主題撕紙作品一并展出,令在場的觀眾震撼不已,“她用雙腳重溫先輩創業史,用雙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傳統文化,為她點贊。”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翟天麟的心。她密切關注疫情動態,希望把一些故事,用撕紙藝術記錄下來,為新時代英雄造像。
從新聞上看到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路奔波,在列車上湊著時間進行休息,翟天麟特別感動。除夕夜,她開始制作一件以鐘南山院士為主題的作品。從找素材、繪圖、手撕,制作過程共花了6個小時。然后,她又連續創作了十幾幅作品,其中有描繪醫護人員的“眾志成城”,有社區工作人員的“萬眾一心”,還有走在防疫一線的黨員干部。
除了對撕紙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翟天麟的個人工作室也承接各種撕紙設計創作,嘗試文創IP產品定制,多幅作品被國內外名人名家收藏。南京一家知名網吧老板慕名找到了翟天麟,請她為網游主角設計制作一套形象宣傳作品。翟天麟花了一個半月,完成了60幅形態不一的《英雄聯盟》形象作品,獲得數萬元報酬。湖南省永州市政府也找到她,完成了“我愛永州”民俗標識牌的形象設計。
后來,她創辦了南京翟家大院文化有限公司,目標是將“翟家大院”打造成非遺撕紙教育第一品牌,傳承非遺并帶動創業就業。她的團隊如今有了不少撕紙培訓師,并且有了20多個小弟子,還進駐了南京不少中小學開設撕紙課程。她與英國博物館合作,通過研究兒童撕紙教育體系和方法,開發出了針對3~12歲兒童的撕紙教育教程體系。創業一年時間,她的收入就已經達到130多萬元。
如今,擔任南通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的翟天麟,走訪全國各地的撕紙技藝傳承人,學習、記錄、研究不同的撕紙工藝,并將撕紙納入高校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建設高校撕紙社團。她先后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全國36所高校開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撕紙藝術主題文化講座,不斷擴大撕紙藝術的覆蓋面。除此之外,她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籌備編寫《翟家大院撕紙》《中國撕紙》等書籍,主持了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重點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翟家大院撕紙”的手工藝傳承與現代化轉型路徑研究》等課題,讓撕紙這項民間藝術走入學術殿堂。
今年4月,翟天麟榮獲“江蘇青年五四獎章”,她還曾先后獲得首批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江蘇省“紫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文化優青等榮譽。“這些榮譽讓我更加堅定信心,我將守住初心,以手代剪,把撕紙技藝推向世界。”這位年僅27歲的女孩,立志要將撕紙藝術傳承并創新,“撕”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