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青羽

2021年第一天,米姐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我和全世界人民一起,經歷了這無比艱難的一年。2021,我滿懷期待迎接你。2020,滾好不送。”配圖是米姐面對朝陽的一張大大的笑臉。
我在下面點了一個大大的贊,留言:“2021,大家會更好。”
兩年前,公司辦公樓樓下,新開了一間小小的養生館,做些針灸推拿、按摩拔罐。這間養生館的老板娘,就是米姐。
米姐三十八九歲,一張稍顯粗糙的臉,兩彎真誠帶笑的眉,是人群里很普通的一個女子。不同于常人的,是米姐腋下拄了雙拐。她時常一邊說笑著,一邊風輕云淡地把拐放在床邊,拿起一只只小小的抽氣罐,飛快地點到床上躺著的那人身上。
我們公司就在米姐養生館的樓上。辦公室幾個頸椎腰椎不好的同事,都在米姐那里辦了卡,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做做按摩,順便躺著休息一會兒。
慢慢熟悉了,我們知道了米姐的一些事情。
米姐自小腿腳不好,家里重男輕女,沒有讓她讀多少書。長大后,米姐經人介紹認識個男人,結婚成家。偏偏那男人還不干正事,抽煙喝酒打牌,樣樣混蛋。忍了六七年,那男人不但沒變好,竟然變本加厲開始家暴。米姐決定不再忍,一酒瓶子砸在男人頭上,打官司把兒子要過來,毅然離婚了。娘家怪她脾氣犟,不聽勸,生了她的氣,連孩子也不愿幫著帶。米姐回到娘家住了兩個月,在弟媳的嫌棄和母親的抱怨里,擦擦臉上的淚,拉著孩子的手,進了縣城。
米姐用僅有的一點積蓄,租了一間小房子住下來,托人將孩子送到學校。她自己一家一家去找工作,終于有一家飯店招洗碗工,將她留下來。米姐在飯店里洗了兩年盤子,省吃儉用,拿著積攢下來的錢去學針灸。終于在離婚5年后,她在縣城里開了一家小小的針灸館。
又過了兩年,米姐已由一個曾經的悲情女子,變成一個從容爽朗、樂觀自信的針灸館老板娘。她的店面不大,卻足以讓她和兒子過上比較好的生活。
知道米姐的經歷后,我們和她開玩笑:“米姐,你可真了不起,簡直可以入選感動省城人物啦。”
米姐朗聲大笑:“我啊,現在越來越明白,過好日子,身體有缺陷不要緊,最要緊的是有沒有心勁兒,有沒有向上伸展的精氣神兒。”
米姐說得不錯。一個人生機勃勃還是得過且過,是會在周邊形成相同氣場的。也難怪米姐的養生館才開了1年,顧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
疫情突如其來,一夜之間改變了世界,工廠停工、店鋪停業。終于在天氣慢慢暖和起來時,商鋪陸陸續續被允許開門。然后,又接二連三地堅持不下去,許多店關門大吉。人們都減少出門、減少接觸,尤其是養生館這樣的場所,更是門可羅雀。
“我在樓下理發店有充值卡。”有同事嚷,“他們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關門了,也不通知一聲,卡里的錢也不退!”
“哪一家?”有同事問,“東邊那一家嗎?我也有他家的卡。”
“我還有養生館的卡。”另一個同事說。
大家都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才有人接著說:“我在養生館也有卡……我看她那兒夠嗆,能堅持得下去嗎?”
大家又沉默一會兒,有人喊了一聲:“疫情早點過去吧,生活趕快正常吧!”
這話說了不過半月,幾個同事相繼收到米姐的短信:“因經營困難,本店暫停營業。卡中余額將陸續通過微信返回。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本店的照顧,希望有緣再會。”
那天中午,我下樓去看米姐。店里的設備已基本搬空,米姐坐在一張矮凳上,正在打掃地面。見我來,她抬頭笑著跟我打招呼。
“米姐。”我叫她一聲,“真決定要撤嗎?”
米姐笑著說:“忙忙碌碌這幾年,正好老天爺讓我放個假。”
“我卡里剩的錢,不著急……”我說。
米姐又笑:“沒啥。我手里還有點。謝謝你。”
現在,看到米姐元旦這條朋友圈,恍然記起時間又已過去半年。我發微信給米姐:“米姐,現在好嗎?”
過了一會兒,手機響了,米姐語音傳過來:“我挺好的。這幾天在橋西看好了一間店面,準備過了年再干起來。到時候,請大家再過來哈!”
我秒回:“好的,一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