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給火星車取過名字嗎?經全球征名、專家評審、網絡投票等層層遴選,我國首輛火星車最終命名為“祝融號”。“祝融號”火星車的高度有1.85米,重量約240千克。設計壽命為3個火星月,相當于約92個地球日。成功著陸后,它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那么,我國首輛火星車為什么叫“祝融號”?原來,祝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尊為最早的火神,象征著我們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帶來光明。我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寓意著它將點燃我國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超越。
祝融被尊為火神在《左傳》《史記》《山海經》《禮記》《淮南子》《水經注》等23部古書中均有記載。據《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元素既對應天上的五顆行星,也對應著中華五岳。祝融所管轄的南岳衡山屬火,因此被尊為“火神”。火星,又名熒惑星,以其紅光熒熒似火而得名。《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何謂五星……南方火也,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在古語中,螢惑就是用火來照耀大地,永遠給人帶來光明。
此外,據古書記載,自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后,人們雖有火種卻不會保留和使用,祝融于是發明了新的取火方式及用火和保留火種的方法,教人們如何以火熟食,用火取暖,以火驅邪。
火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令人類走出蠻荒、走向文明。祝融作為火神,讓文明的火種在地球上得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據《禮記》《國語》記載,祝融部落的歷代首領因為善于管火用火,被不同時期的上古帝王任命為火官、火正。從炎帝、顓頊、帝嚳時代起,一直到夏商時期,持續了數千年。總的來說,祝融不僅是某個時間節點上的某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一個人物系列的稱謂。

祝融的火神之名早已是家喻戶曉,但他不僅是火神,也被稱為水火之神、南海之神,地位在河伯之上。也就是說,火神祝融身兼數職。因為火神又是南方之神,所以南海亦成了他的領地。唐代的韓愈在《南海神廟碑》中寫道:“南海陰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于是,不相容的水與火,在祝融這里獲得了和諧共生。
據《呂氏春秋》《說文》等古書記載,祝融還最早創建了市集,是市場的發明者和倡導者。作為司徒,民生是他的職責所系,市井一詞,也由此而生。與此同時,祝融還是一位杰出的音樂家,經常通過音樂的方式使老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地從事農業生產,對生活充滿熱愛。
祝融的故事是不是讓你大開眼界?讓我們祝火星車“祝融號”在火星的探測之旅一帆風順吧!


掃描二維碼了解我國火星車為何叫祝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