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海斌 長治市市政管理中心
長治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項目—延安路(解放東街至石子河)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位于長治市主城區延安路,南起解放東街,北至石子河,是城市的南北主干通道。本工程對延安路(解放東街至石子河)進行雨污分流改造,保留現狀道路中心線處的2.5m×2.0m合流磚溝作為污水管使用,新建一排DN1500~DN2800 雨水主干管道,總長度約2900m。雨水管道順地勢敷設,末端通過雨水泵站提升(規模12m3/s),雨水最終排入石子河。本工程施工范圍內穩定水位埋深約3.50m~5.20m,水位標高介于923.10m~929.35m。
根據對施工現場地質及地上、地下障礙物調查情況,認為本工程具有以下特點及難點。
(1)本工程頂管管道主要土層為第⑤層、第⑦層粉質黏土,且工作井構筑及管道頂進時需要降低地下水位。
土層:⑤層,粉質黏土褐灰黃色,見有錳斑、黃色條紋、銹斑、褐灰色斑塊,厚3.3m~4.1m,平均3.70m,層底深度9.5m~9.6m,平均9.55m,層底標高介于918.70m~919.30m。
⑦層,粉質黏土(Q3),黃紅色,含錳斑、錳結核,局部呈顆粒狀,厚2.8m~5.3m,平均4.11m,層底深度8.4m~9.6m,平均8.66m,層底標高介于921.10m~923.96m。
(2)本工程施工時管線較多,頂管管道需穿越車輛通行較多的現狀十字路口,道路保護監測和交通組織難度大、要求高,施工場地布置受限。
(3)頂管施工處于雨季,雨水多,雨期施工對工程實施尤其是土方外運有明顯制約。
(4)本工程施工工期緊,安全管理壓力大。
本項目依據地勘單位提供的地質勘察報告,分析工程所在的地質條件,土壓平衡頂管施工方法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從技術上均是可行的。兩種頂進方法特點如下。
(1)土壓平衡頂管適用于管徑1500mm~3000mm,一般100m 左右、加中繼間可達1km 以上,黏土、砂礫至巖層全土質均可,控制地面沉降好(頂進面有壓力管理),施工精度采用激光定位,機頭糾偏(絕對偏差;上下±50mm,左右±30mm以內),安全性高,頂進成本較高。臨時用地在管道一側制作頂進工作井一側,制作機頭接收井。平衡地下水性能一般。
(2)泥水平衡頂管適用于管徑200mm~4700mm,一般100m左右、加中繼間可達1km以上,黏土、砂礫至巖層全土質均可,控制地面沉降好(頂進面有壓力管理),施工精度采用激光定位,機頭糾偏(絕對偏差;上下±50mm,左右±30mm以內),安全性高,頂進成本較高。占地需在管線兩端設置與之相對應的工作井以及接收井等,現場需布置泥水處理設施。平衡地下水性能好。
這種機型在施工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原理主要體現在土壓平衡理論,以此為基礎開展相對應的施工操作工作,有效實現達到土壓平衡。
首先要進行相對應的工作井施工,然后著重做好測量放樣工作,同時進一步有效安裝相對應的止水井、液壓系統等相關設備,另外也要安裝地面輔助設施等,之后做好頂管機的吊裝和激光經緯儀的安裝,把頂管機出工作坑,頂進,最后進行相對應的頂管機進接收坑。如圖1所示。

圖1
掘進機的施工過程中是通過千斤頂為其進行相對應的支撐,這樣才能有效前進,然后確保機頭進入止水圈,穿越土層,在這種情況下到達接收井部位,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進一步有效利用電動切削刀盤切削土層,切削土等通過轉動的切削刀盤輸送至傳輸車或傳送帶,然后運送至地面上。在頂進過程中,使用土壓平衡裝置確保水土能夠保持在平衡的狀態。機頭全部進入土層后,吊下一根頂進管,選用千斤頂對于機頭進行頂住,使其到達尾套之處,然后與掘進頭連接管頂進,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切削刀盤停止、液壓頂收回,吊一節管道入井內,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連接第一節管道的鋼套筒,然后再一次對其進行頂進。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針對上述的動作進行重復進行,進而從根本上有效確保所有的管道都能夠被頂入土層之中。
掘進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取激光導向控制系統,為其著重做好定位工作,同時要結合具體的操作方向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和優化,確保掘進的方向能夠得到有效維持,進一步提升操作的精準度和高效性。
(1)土倉壓力的設定。有針對性地結合具體數值進行相對應的設計,在實施工作過程中,要確保設備能夠保持在自控的狀態,同時如果在操作的過程中要下穿道路等相關設施設備的情況下,要針對壓力進行有效設定,盡可能調大30%,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其安全系數,確保各項工作能夠安全穩定的運行。
(2)觸變泥漿減阻。頂管的操作過程中要安裝管道注入建筑泥漿,它是提高頂進速度的重要一環,膨潤土對相關參數和指標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其進場后,要對其膠質價進行相對應的測定,有針對性地結合具體測定結果,根據膠質價確定配合比,膨潤土泥漿的拌和20min~30min 后,靜置24h,有足夠的水分吸收,在這種情況下成為膠狀的情況下,才能繼續有效使用。
(3)頂進糾偏。如果便宜的位置超過了20mm,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糾正,同時在糾偏的過程中要盡可能有效采取千斤頂公式,在糾偏的過程中,每0.3m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測量,與此同時,也要比對機頭和機尾的相關數據。如果發現相關數據有比較明顯的回歸傾向,要確保近距離能夠得到有效保持,在第一時間停止糾正,避免左右晃動等相關方面問題。
(4)頂進速度。對頂進的速度要進行充分的控制,通常情況下要維持在30mm/min~50mm/min,入洞后的前10m 以及糾偏的情況下,要保持在比較慢的速度,以后根據土質、刀盤扭矩大小適當調整頂進速度。
(5)出土外運。機頭刀盤切削的土體,由螺旋輸送機輸入到管道內部停放的運土車,運土車將土運入頂進坑中,用垂直運輸設備運到地面,倒入土方存放處,根據工程情況進行處理。
(6)安裝管節。管節下坑前要進行外觀和質量檢查,保證使用的管材滿足設計要求。
(7)下管時,機頭應停止頂進,刀盤轉3min~5min,在停機和同時螺旋輸送機出土的情況下,排土液壓門關閉,并斷電以保證土壓倉土壓達到平衡。下管工序完成后,再頂進時,應先開刀盤,再依次開螺旋輸送機、推進系統。
(8)使用吊車將機頭吊運出坑。
由于工作井與接收井預留洞口和管道外徑有間隙,頂管完成后需封堵。管壁與洞口之間的縫隙采用優質油麻封堵,并澆筑30cm厚的混凝土擋水墻,在洞口區域地層進行水泥壓漿止加固。
當每個井段管道頂進結束后,立即進行該井段的管縫處理。管縫處理的流程為:管口鑿毛清洗→吹干→填塞管縫處理材料→壓實抹平。
(1)管口鑿毛清洗
將管縫用角磨機鑿出深2cm,寬2cm 的縫,清理出里面的雜物,并用水或吹風機清除里面的灰塵雜質。
(2)待管縫清理干凈后,開始填充管縫處理材料,管縫處理材料遵循設計和甲方的要求。壓實抹平,填充材料未凝固前,采用竹膠板平鋪在管內底,以供作業人員通行,不得直接踩踏填充材料。
頂管施工完成后,應采用水泥漿將管外周潤滑泥漿置換出來,確保管體周圍土體穩定。
(1)泥漿置換
管道頂進結束后,由管道頂部注漿孔向管外周注入水泥漿,將管外周的潤滑泥漿由管道側面兩個注漿孔置換出來。
(2)管周壓漿
當泥漿不再流出時,同時由管道上3個注漿孔向管外周壓注水泥漿,將管外周的空隙填充密實;注漿壓力控制在2MPa;通過注漿壓力及漿液流量控制注漿量;當注漿壓力增大,漿液流量減少時,停止注漿。
(3)封孔
管周壓注漿完成后,在漿液初凝后,采用與管縫同樣的材料對注漿孔進行封堵。
檢查井施工完成后,采用素土分層夯實回填。檢查井周圍50cm 范圍內采用3:7 灰土回填。回填時,采用現場的良質土,工作坑內管道兩側及管頂50cm以上采用沖擊夯夯實,每層虛鋪厚度不大于20cm,層層夯實,密實度大于等于93%。確保回填完成后工作坑位置的道路不發生工后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