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4%,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非制造業PMI為53.3%,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5%,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綜合PMI為52.4%,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表示,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但步伐有所放緩。7月份,部分企業集中進入設備檢修期,加之局部地區高溫洪澇災害等極端天氣影響,制造業擴張力度較上月有所減弱,但大多數行業PMI保持在景氣區間。
1-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183.3億元,同比增長66.9%,比2019年1-6月增長45.5%,兩年平均增長20.6%。各行業利潤普遍較快增長,七成行業盈利超過疫情前水平。6月份當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918.0億元,同比增長20.0%,增速較前期有所下行主要受基數效應影響。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上半年,隨著國民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工業生產需求穩定恢復,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企業利潤平穩較快增長。
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結匯12101億美元,售匯10745億美元,結售匯順差1356億美元。國家外管局王春英表示,上半年,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穩健,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外匯收支交易更加活躍,外匯市場預期平穩有序。談及未來走勢,她表示,今年10月,我國國債將正式納入富時羅素世界國債指數,至此,國際上主流的相關指數里都將涵蓋人民幣債券??偟膩砜?,外資增持境內債券的步伐應該是更加穩健的,會以長期投資和多元化資產配置為主。
美國7月制造業PMI為59.5,為今年1月以來的最低值,原因是供應瓶頸和原材料短缺繼續對生產商構成制約。美國7月ISM制造業就業指數實際公布52.90。分析指出,本次數據顯示工廠竭力滿足強勁需求,證實了下半年價格壓力巨大。最新的調查顯示,訂單積壓增長速度有所緩和,但補充已用盡的客戶庫存將持續到2022年。先前Markit公布的美國7月制造業PMI終值錄得63.4,略超預期。此外,美國第二季度GDP折合年率增長6.5%,第一季度數據修正后為6.3%。聯邦政府支出、住宅投資和庫存拖累了第二季度的數據。
7月份,英國制造業PMI錄得60.4,符合預期;服務業PMI錄得59.6,超預期。分析指出,盡管7月份英國PMI報告再次實現了穩健增長,但投入、運輸和勞動力短缺正在扼殺許多企業。一方面,制造商受益于重新開放的經濟,這導致大量新工作從國內和海外市場涌入。另一方面,最近全球制造業增長飆升,導致供應鏈再次出現近創紀錄的延誤,工廠及其客戶安全庫存積累加劇了這一情況。另外供不應求也推高了價格。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許多供應鏈中斷和原材料短缺在2022年之前不太可能完全解決,在可預見的未來,增長仍將受到限制,通脹仍將居高不下。
7月份,歐元區綜合PMI初值錄得60.6,創252個月以來的新高;服務業PMI初值錄得60.4,創181個月以來的新高。此外,歐元區7月制造業PMI終值錄得62.8,略高于前期和預期;7月服務業PMI終值錄得59.8,不及市場預期,但仍是2006年6月以來的最高終值;綜合PMI錄得69.9,為近21年來最高。市場人士認為,是否“封城”是影響服務業回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