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然
自從去年9月初創下47.50元的歷史最高價之后,桃李面包(603866)便開始了近一年的漫漫陰跌路,在今年7月最后一個交易日的盤中更是創下了這段時間內的新低25.80元,以最高價與最低價計算,之間的跌幅為45.68%,接近腰斬。
股價大跌背后,是桃李面包業績“不香了”,資金“潰逃”。7月19日晚間,其發布了2021年半年度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其營業總收入約29.39億元,同比增加7.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69億元,同比下降11.57%;基本每股收益0.39元,同比下降14.33%。而持有桃李面包的基金,從2020年年報的269家、占流通股8.14%,驟減為今年半年度的8家、占流通股1.54%。不僅基金“拋棄”桃李面包,其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期間也有減持。
2021年7月19日,“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發布了其半年度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也就是1月至6月,桃李面包實現營業收入29.39億元,同比增長7.32%;營業利潤4.7億元,同比下降11.73%;利潤總額4.7億元,同比下降11.6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69億元,同比下降11.57%。
對于下滑原因,桃李面包總結為兩大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受國家階段性社保減免政策影響,公司各項成本費用低于本期;二是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促銷活動相對較少,返貨率及折讓率都低于本期。
也就是說,去年系疫情及各項政策的補貼,導致桃李面包業績增長迅速,表現極好,而今年缺少了補貼及去年同期基數太高,所以凈利潤發生了下滑。
桃李面包將2021年上半年業績下滑歸結于2020年同期業績基數較高,但如果剔除2020年同期,僅對比2019年上半年,結果如何。數據顯示,2021年中期,其歸母凈利潤為3.69億元,較2019年中期的3.04億元增長約21.38%,兩年增長21.63%,增速談不上高。
不僅利潤表現出現頹勢,桃李面包的營收也持續放緩。2012至2020年,桃李面包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27.67%、15.07%、17.08%、24.55%、28.95%、23.42%、18.47%、16.77%及5.66%,呈波動下滑的趨勢,更明顯的是,去年打破了自2012年以來一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趨勢。我們還可以看到,從2017年開始桃李面包營收增速就已開始下滑,如果2020年沒有疫情,營收增速會不會降得更快?
實際上,今年第一季度,桃李面包就已出現了不及市場預期、業績“爆雷”的情況。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桃李面包實現營業收入13.27億元,同比微增0.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3億元,同比下降16.27%。而桃李面包給出的原因與半年報一致,同樣為減免政策影響及促銷活動較少。
烘焙食品于20世紀80年代從香港臺灣地區引入中國大陸。我國面包行業按生產經營模式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設立連鎖面包店,開設在城鎮人口密集的商業區和居民區,通過可視化操作和專業化的現場加工,最大限度的滿足顧客在產品質量、口感和新鮮程度等方面的要求。
一種是在銷售區域設立中央工廠,對本區域產品進行統一生產和集中配送,將產品以批發的形式銷售給商場超市和經銷商,這種大規模的生產可降低公司的單位生產成本,直接銷售給商超等終端,大幅降低公司的銷售費用。桃李面包就屬于后者。
桃李面包從鴨綠江畔的邊陲小城丹東推進到省會城市沈陽,繼而占領東北市場,隨后又拓展到華中、華北、華南等地區,桃李面包2020年財報顯示,公司銷售占比較高的東北及華北市場,如沈陽、長春、哈爾濱、石家莊等地區的營業收入合計超過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30%以上。
然而在進入南方以后,由于南方的經濟狀況相較北方更好,青睞于高端產品的消費者人數更多,桃李面包的定位就顯得不太適宜。以記者所處深圳地區為例,《股市動態分析》辦公室樓下便是一家沃爾瑪超市,超市內陳列的面包產品大多來自桃李、曼可頓、嘉頓,其它品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據記者日常觀察以及詢問商場工作人員,發現購買曼可頓的顧客比較多,購買桃李的較少,更直觀的反應是,桃李品牌的面包打折頻繁且力度大。
有媒體統計過,截至2020年末,桃李面包主要參股控股子公司共計37家,其中虧損子公司共計17家,普遍位于南方地區。而虧損額度超過500萬元的子公司共有7家,分別位于深圳、上海、南昌、江蘇、廈門、海南和福州。
桃李面包股價低迷除了業績原因之外,與其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的減持也有關。
2月19日,桃李面包披露了控股股東及視為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結果公告,公告顯示桃李面包控股股東吳學東及一致行動人盛利通過大宗交易合計減持1.20%股權,套現4.35億元。
而這并不是桃李面包股東第一次減持,在桃李面包控股股東鎖定期滿3年解除限售后不久,桃李面包創始人吳志剛就迫不及待的公布了減持計劃,并于2019年3月27日公告表示,吳志剛等人終止了減持計劃,共減持1.997%的股份,合計套現約4.17億元。
而其后更是在自2019年開始的兩年內接踵減持數次,2019年至2021年2月,桃李面包創始人吳志剛家族已通過二級市場完成7輪減持,合計套現約36.34億元。除此之外,還數次減持債券,而通過減持股票及債券已套現達41.34億元。
對于減持的原因,吳志剛家族表示均為資金需求,但2015至2019年,桃李面包共計派發了現金紅利18.87億元,分紅率達72%,甚至2019的分紅率高達96.24%,其中有不少都歸吳志剛家族。
基金也在“潰逃”,數據顯示,持有桃李面包的基金,從2020年年報的269家、占流通股8.14%,驟減為今年半年度的8家、占流通股1.54%。

圖:桃李面包近一年來股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