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見
現代人已經離不開手機里的各類App,不論是社交、購物還是工作,各種各樣功能的App必不可少。但大家是否注意過大部分App在啟動的時候都會看到數秒的第三方廣告,之后才會進入應用界面,更有甚者,有些廣告還設置了各種“套路”誘導點擊,不僅無法關閉,還存在竊取用戶隱私等問題。
頻繁、費時,老人最“受傷”
據新華視點報道,目前應用商店里的手機App多數都有開屏廣告。時間長短不一,雖說都是3~9s的短廣告,但在著急的情況下也會覺得格外漫長。有用戶反映,在一些App的開屏廣告中,存在各種網貸平臺、博彩平臺的廣告,不小心點擊后就會跳轉到注冊頁面,必須清理手機后臺才能徹底退出。
雖然大多數手機App的開屏廣告頁面有跳過按鈕,點擊后可以跳過廣告。但在App的設置頁面內,并沒有可以取消開屏廣告的選項,這意味著無法徹底關閉開屏廣告。此外,由于視力老化、手機操作不熟練等原因,一些老人在打開手機App后,會無意中點擊開屏廣告,導致跳轉或下載了某款自己壓根不知道的手機軟件。有網友表示,自己家老人的手機中經常出現一些從沒見過的App,大部分都是誤點開屏廣告后下載的。
費盡心思偽裝竊取用戶隱私
一些手機App為不讓用戶跳過廣告并誘導其點擊廣告,甚至使用了不少“套路”,可謂費盡心思。例如,有的開屏廣告頁面上“跳過”按鈕設置在極不起眼的地方,顏色與背景顏色差不多,使用最小號的字體,不仔細看根本看不見。同時,屏幕正中央顯眼的地方還有一個叉號的提示,用戶只要點擊叉號就點擊了廣告。
還有一些開屏廣告還會“偽裝”成微信零錢提現、微信紅包、手機網絡設置、未讀消息、版本更新或無網絡服務提示等消息提醒,誘騙點擊。
一旦按照廣告中的“提示”點擊了屏幕,便會跳轉到購物App或其他應用中;如果手機里沒有這款App,系統會自動彈出下載頁面,有時候想取消都來不及。
還有用戶表示,為了讓使用者觀看廣告,一些手機App在開屏廣告出現后并沒有“跳過”按鈕,需要過幾秒后“跳過”按鈕才會出現。
賦予用戶選擇權對竊取隱私行為加強監管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2020年12月發布的《App 廣告消費者權益保護評價報告(2020)》顯示,測試的600款App中58%含有廣告,其中69.7%的廣告沒有“關閉鍵”。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所長周漢華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
“《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不得以欺騙方式誘使用戶點擊廣告內容。部分開屏廣告并沒有做到確保關閉標志“顯著”,甚至還故意設置陷阱,誘騙用戶點擊廣告,竊取個人信息,這侵犯了用戶的選擇權和網絡私人空間。”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也表示,手機App內的各類廣告沒有提供關閉方式,或者雖然提供了關閉方式,但實際應用的時候關不掉、不好關掉,明顯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監管部門應當加強監管,加大處罰力度。
有些關不掉的手機App廣告還涉及侵犯個人隱私。北京大成(濟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博文表示,對互聯網企業強推開屏廣告,竊取用戶個人隱私的行為,消費者可以向監管部門投訴。此外,在電視開機廣告的規范方面,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制定了《智能電視開機廣告服務規范》。互聯網主管部門也可以通過制定行業標準,對手機App開屏廣告進行統一規范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