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軍,彭 易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水利局,湖南 吉首 416000)
隨著能源供需平衡的改善、小水電開發程度的提高以及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的興起,小水電生態環境累積影響的凸顯,社會對小水電的綠色屬性提出了許多質疑。在傳統綠色能源概念的基礎上,歐美等發達國家著眼于把水電與環境的協調關系提高到新的水平,由此產生了瑞士綠色水電、美國低影響水電以及國際水電協會的可持續水電等。我國綠色小水電創建,在經過廣泛調研、深入研究、反復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態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管理規范、經濟合理四個方面的標準和指標。
根據《水利部關于開展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工作的通知》(水電〔2017〕220 號)精神及《水利部關于推進綠色小水電發展的指導意見》,湖南省風凰縣長潭崗水電站積極開展創建工作,將以發電為主的水電站,建成了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取得了顯著的創建效果。
長潭崗水電站水庫大壩位于沱江上游的鳳凰縣千工坪鄉與廖家橋鎮交界處的長潭崗, 水庫大壩下距著名的鳳凰古城12 km,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灌溉、旅游、城市和生態供水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電站壩址控制集雨面積460 km2,水庫正常蓄水位398.0 m,正常庫容9 560 萬m3,總庫容9 970 萬m3,電站裝機13 MW,年發電量3 948 萬kW·h,具有年調節性能。樞紐主要由大壩、壓力隧洞、發電廠房等建筑物組成。
1994 年工程修建完工并蓄水運行,2006 年完成了大壩除險加固,2014 年進行了增效擴容改造,2015 年完成了3 號機組的續建,2017 年啟動綠色小水電創建,2020 年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278 座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之一。
根據《綠色小水電評價標準》(SL 752-202X),長潭崗水電站從生態環境、社會、管理和經濟四個方面出發,找出了電站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了如下創建方案:
1)生態環境創建方案
生態環境主要從生態需水保障、河流形態、輸沙、水質、水生生物、陸生生物、景觀協調性、景觀恢復度、替代效用、減排效率等。根據長潭崗水電站的現狀情況,采取創建方案如表1。

表1 生態環境創建方案
2)社會和諧創建方案
社會和諧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水庫移民、利益共享及水資源綜合利用。根據長潭崗水電站的實際情況,采用創建方案如表2。

表2 社會和諧創建方案
3)管理規范創建方案
管理規范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生產及運行管理、小水電建設管理和技術進步三個方面進行創建。根據長潭崗水電站的現狀情況,采取如下創建方案(表3)。

表3 管理規范創建方案
4)經濟效益創建方案
經濟效益是綠色小水電創建的重要條件,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社會貢獻率等方面,根據長潭崗水電站的實際情況,創建方案如表4。

表4 經濟效益創建方案
長潭崗水電站經過多年的綠色小水電創建工作,結合電站的增效擴容,投入資金15.6 萬元,取得了顯著效果。
長潭崗水電站創建綠色小水電工作完成后,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各項指標達到了預定標準:
1)生態需水得到保障:根據水資源論證結論,下游生態需水量為0.9 m3/s,主要利用機組發電下泄流量,不足部分用生態流量泄放管,裝設了雷達監測設備。確保最小下泄流量3.08 m3/s,為鳳凰古城的旅游創造了有利條件。
2)河流形態良好:自然條件下可維持廠壩間河流相關特性。兩岸植被良好。
3)輸沙排沙順暢:水庫處于少沙河流,洪水期利用泄洪閘排沙,水庫淤積較少。
4)水質變化程度:經采取截污控污及水資源保護措施后,入出庫斷面水質監測結果顯示為Ⅰ類。
5)水生保護物種:不涉及相關保護物種和魚類,并進行了多次人工魚類放養。
6)陸生保護生物:不涉及相關保護物種,增加了林業種植面積。
7)景觀協調性:獲得了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稱號,成為了網紅景區。
8)景觀恢復度:經常進行景區巡查、巡視,發現問題,及時修復。
9)替代效應:經測算,替代效應為0.9,大于0.7。10)減排效率:經測算,減排效率為0.2,較原來減排效率0.09 有較大提升。
社會和諧穩定是創建綠色小水電的一項重要工作,主要包括移民、利益共享和水資源綜合利用三個要素,移民安置落實、公共設施改善、民生保障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情況四個指標。
1)移民安置落實:長潭崗水庫涉及移民安置1 399人,安置較好,無移民回遷及投訴情況。
2)公共設施改善:長潭崗電站先后對公共照明、公共公路、灌溉和供水設施進行了改善和維護,得到周邊村民的一致好評。
3)民生保障措施:開展了扶貧(6 戶脫貧)、直供區低價供電、代燃料低價供電、優惠供電、直接補貼和分享效益等工作。
4)水資源綜合利用:實現了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生態等功能。
管理是綠色小水電創建的必要條件,主要完成了以下三項工作,一是生產及運行管理,二是小水電建設管理,三是技術進步。
1)生產及運行管理:已獲得湖南省水利廳授予的《農村水電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單位》稱號。
2)小水電建設管理:配備了綠色小水電下泄流量及進出庫斷面監測設施,引進生物保護效果評估體系,投入廢舊資源循環使用的保障設施,設備運行正常。
3)技術進步:機組效率滿足相關規范要求,調整器和勵磁系統采用微機調節,機電設備可靠、節能、環保,采用少人值守和信息化管理系統。
經濟效益提高,是綠色小水電創建的最終結果,可以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區域經濟貢獻等三個方面得到體現。
1)盈利能力:用銷售凈利率表示,計算結果為15.8%,大于5%。盈力能力很強。
2)償債能力:用資產負債率表示,計算結果為69.8%,小于70%。償債能力較好。
3)區域經濟貢獻:用社會貢獻率表示,計算結果為10.6%,大于8%,貢獻較大。
創建綠色小水電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綠色發展和能源革命的決策部署,更好地發揮小水電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節能減排、改善民生福祉、推動脫貧攻堅等方面的作用。
1)創建綠色小水電意義重大
創建綠色小水電,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落實中央能源戰略的迫切需要;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人水和諧、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是加快轉變小水電發展方式、實現提質增效升級的內在要求。要充分認識推進綠色小水電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面落實相關政策,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小水電持續健康發展。
2)改善生態環境,是創建綠色小水電的首要任務
創建綠色小水電,要以改善生態環境為主。在生態流量的泄放、河流自然狀態的恢復、泥沙的排放、水質濫測、水生及陸生生物的保護、景觀的建設和保護、節能減排等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生態環境改善的效果。
3)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是創建綠色小水電的必要條件
人水和諧、社會穩定,是創建綠色小水電不可或缺的部分,著重解決移民安置、公共設施改善、利益共享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確保當地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改善提高。
4)做好電站運行管理,是確保綠色小水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要使綠色小水電持續發展,就要使電站的運行管理安全和規范。特別要重視電站的日常安全運行規范管理、維護維修管理及科學枝術進步等方面的工作。
5)提高電站的經濟效益,是綠色小水電發展的根本保障
改善小水電周圍的生態環境、社會環境,提高水電站的運行管理水平和科技進步,必須要有經濟保障。提高小水電的經濟效益,特別是電站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對區域經濟發揮作用,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綜上所述,創建綠色小水電,要堅持生態優先、科學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完善政策、創新機制、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原則,達到規劃設計科學合理,建設管理規范有序,調度運行安全高效,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嚴格落實,綠色發展機制不斷完善,河流生態系統穩定、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良好,綠色小水電理念深入人心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