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
重視母語教育要求我們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課程內容的選材。針對對聯、傳統節日習俗等傳統文化可以設置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挖掘區域文化資源,以當地的名人鄉賢為資源,設置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生活是語文的源泉,因此,我們教師還應該采擷日常生活的浪花。如教師以信息化時代人們頻繁使用的交流手段——短信為內容設置了《分享短信》課例,讓學生從“話說短信,愛你沒商量—搜尋短信,眾里尋他千百度—鑒賞短信,品你千遍也不厭倦—創作短信,我的作品也精彩”四個環節參與課堂,引導學生鑒賞和創作內容健康、語言優美的短信,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時代風云變化,“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當下已不再是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學生應該時刻聆聽時代的脈搏。最后,教師應該以教材為依托,拓展教材文本的內涵,設計語文綜合性課程。重視母語教育,并契合當下提倡的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思想理念。
“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上學生腦力勞動的效率。”此處的教師的語言修養更多地指向教師的課堂評價,教師評價是否恰當,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教師一個充滿期待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個輕輕地拍肩膀的動作,都傳達出了一份關愛,表達了對學生的一份尊重,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容易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和情感的互動。那么教師要想評價得當,我認為應該以厚實的底蘊,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獨特的見解為前提。一個好的教師會對課文了然于胸,他可以信手拈來,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生身上。教師文化底蘊也是有效課堂評價的基礎,因此,每位語文老師都應該努力做一個有文化底蘊的人。我認為增強文化底蘊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去豐富自己內涵,讓自己少一點匠氣,多一點靈氣。課堂評價是我們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充滿智慧的評價來自善感的心靈,更來自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