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紅
2020年上半年,為了防控疫情,我們停課不停學,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們通過網課學習高中語文選修課本《先秦諸子選讀》。重讀《論語》,重教《論語》,我不禁聯想開去。
且不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且不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且不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且不說“有教無類”,且不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說《論語·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翻譯成現代漢語則是,曾晳說:“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上身了。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位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兒回來。”他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臨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教育景象,師生投身于自然懷抱,天人合一,恬然自適,寓教于樂的美好教育思想自然流露,高潔優雅的教育情趣渾然天成。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孔子贊成曾晳的思想,這意味著孔子的教育夢想跟曾晳說的教育理想一樣。正是這樣的教育夢想,讓孔子成為“至圣先師”。
從教育理念上看,當年的孔子、曾晳為我們提供了典范。師生相攜向自然學習,向生活學習,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這一過程德、智、體、美、勞等教育得以實施。這豈不正符合了我們今天的教育目標——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建設人才。當然,我們今天的教育目標比起那時層次要高得多,內涵要豐富得多,但是培養有情感、有溫度、有責任、有擔當的灑脫、活潑的人的理念依舊相似的。
從師生關系上看,當年的孔子、曾晳也為我們提供了典范。師生相攜步入自然,進入生活,歡歌嬉戲,其樂融融,其趣無窮,這正體現師生平等面對、友好相處的和諧育人氛圍。這一春游過程,少不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畫面。我們今天也倡導“學深為師,品正為范”“既要教書,更要育人”“師生平等友好和諧相處”的教育思想。
從因材施教上看,當年的孔子更為我們提供了典范。孔子讓“四子”各言志向,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優柔,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晳的高雅寧靜,給我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然而更精彩的是《論語·先進》中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孔子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做法令我們擊節叫絕。
我們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疫情當下,重讀《論語》,重教《論語》,渴望高中教育培養有擔當,有情趣,有知識,有文化的未來建設者。
注:本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經典閱讀對疫情下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課題批號:2020YB1216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