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書增
語文并不只是一本書,也不只是一段話,而是生活。每天人們的口語交流,報紙上的各類信息,電視上鋪天蓋地的廣告,還僅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的語文。語文是上下幾千年,縱橫千萬里的記錄者,語文是生活的真實縮影。
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不是單單看懂、解題,而是從根本上掌握它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高中語文學習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呢?
其實學語文并沒有訣竅,必須下一番苦功夫才行。加以歸納,可從“聽”“讀”“說”“寫”“思”五個方面入手。
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上課要遵守“五到”法則: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及時回答老師的問題,把老師講的重點和最有啟發的部分及時記錄下來。如果總是悶著頭聽,就很容易走神,甚至打瞌睡。當我們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課堂中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才會以最高的效率工作,才能從聽課中收獲更多。
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學好語文,僅有課堂是不夠的。課文只是例子,是培養語文能力的必經之路。對于考試而言,還需要有廣泛的課外積累。因此,要培養自己愛讀課外書的習慣,做一個勤奮的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注意摘抄積累精彩的文段,努力使之化為自己作文的語言,在不自覺中豐富寫作的內容,增加語言的文采。
說——言為心聲,不恥下問
上課時多參與討論,積極發言,多和同學、老師交流,才能增加表達自己思想的速度、完善和改進表達自己思想的技巧,從而提高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而有些人膽子小、放不下面子,不懂也不敢問。要記住不懂就要問,特別是讀課外的文言文、古詩詞時,其中有些字、詞、句我們不能完全理解,去查工具書又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自己拿不準,就要及時去問老師,及時地弄明白,這樣才能學好古詩文,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
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寫作方面,除了多看書看報外,還可適當記點日記周記之類,鍛煉文筆。只有多寫,勤練,模仿,創新,考試時才能 “思如泉涌”。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到考試時你想寫好作文是不可能的。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寫作中學會寫作。思欲麗,筆磨禿。文章的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必得多“寫”!多“寫”可以醞釀和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只有寫,必多寫,才會寫!久而久之,就會越寫越順、越寫越好。
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語文課堂學習中,一定要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積極思考,勤于發現問題,好于解決問題。培根說:“我思故我在。”我們把這句話倒過來說:“我在我必思。”經常思考,才能逐漸地增加我們思想的深度。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我相信,只要同學們胸懷大志,為提高語文水平孜孜以求,有決心、有恒心、有耐心、肯付出,就一定能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