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 勞動了一天,多么辛苦呀……”耳邊,似乎還回響著孩子咿咿呀呀的歌聲,轉眼間已經能伴著《小蘋果》翩躚起舞了。時光飛逝,眨眼間,七年過去了,幼兒園生活就要結束了。看著亭亭玉立的女兒,真是感慨萬千。不能說自己教育了一個多么成功的孩子,但是她是正直的,是善良的,是喜歡讀書的……下面交流一下教育孩子中的一點感悟:
一、學會傾聽
下班后,總有這樣的一段對話:“佳儀,今天幼兒園有什么‘大事跟媽媽聊聊?”“媽媽,今天我們調座位了……”我從不打斷孩子說話,耐心傾聽,表情隨孩子談話內容而變化,并適時而恰當地提出問題,配合孩子的語氣表述自己的意見。從交流中,我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狀況、思想狀況,與她一起分享彼此的想法,從而使孩子得到鍛煉與成長。比如說許多家長非常頭疼的“孩子受欺負”問題,我會詢問事情的前因后果,孩子的處理方法,其他孩子的做法,提出我的建議。讓孩子再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既要學會保護自己,也不要隨便傷害其他小朋友。
許多家長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家長位置,在孩子興沖沖想跟父母談一些事情時,總是忙著做其他的事;或者孩子訴說一件委屈的事,一聽就打斷孩子,責罵孩子。孩子得不到尊重與鼓勵,又怎么會說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呢?
我們應該俯下身子,認真傾聽孩子講話,做個有修養的聽眾,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
二、關愛陪伴
現代社會網絡越來越發達,而我們陪伴家人的時間卻越來越稀缺。牽著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大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觸不同的人,對孩子身心成長、性格的培養、眼界的開拓、溝通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每天盡管工作很忙,但是回到家我一定會主動陪伴孩子,共同安排“活動日程”:晚飯后與小朋友游戲,半小時的舞蹈練習,睡前的閱讀交流……這樣勞逸結合,既可以讓孩子結識自己小伙伴,擁有自己的交際圈,又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成長不是孩子個人的事情,而是父母們與孩子共同的成長。物質上的豐裕固然重要,精神上的飽滿也必不可少。
三、培養閱讀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許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我認為家長應該“多管齊下”,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每天晚上我都會安排一個閱讀時間,閱讀內容不必是必修的課本,而是孩子感興趣的兒童讀物。比如近來我和孩子一起閱讀《甜心小米》系列叢書,每天晚上立下規矩,我讀一篇,孩子讀一篇。聲情并茂的朗讀很容易使孩子走進故事,共同體會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孩子非常喜歡我的朗讀,她自己也努力嘗試著讀準每一個字,讀懂每一段話。
與老師合作,共同鼓勵孩子。幼兒園經常組織孩子講故事,與老師交流溝通后,我極力爭取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走上講臺,這樣就必然要求孩子肚子里有“故事”。這樣放晚學回家后,孩子就會主動要求“儲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雖然也有苦惱和煩心的時候,但更多的是溫暖與感動。孩子,讓父母做陪你緩緩前行的蝸牛,讓我們一路共同分享陽光,分擔風雨,細細品味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