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湘 施凱



摘要:以2010-2020年Web of Science收錄的171篇PPP風險管理文獻為研究對象,借助CiteSpace軟件對高被引文獻的刊發時間、作者、研究機構、發表期刊和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進而分析PPP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為后續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PPP;風險管理;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138-(2021)02-0037-44 收稿日期:2021-01-08
作者簡介:顧湘,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施凱,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我國城鎮準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公司合作機制研究”(13XJL008)。
PPP如今被世界各地認為是實施大型復雜基礎設施項目的重要工具,但PPP項目本身實施周期長、投資額高,相比于傳統采購項目面臨更高風險。由此可見,風險管理對于PPP項目的成功應用至關重要,這也引起了學者對PPP風險管理的廣泛關注,涌現出豐富的研究成果。目前,國內外學者關于PPP風險管理研究的綜述類文獻大多是對文獻進行定性分析和總結,缺乏對該領域文獻的直觀計量和可視化分析。本文基于知識圖譜,運用可視化軟件Cite SpaceV分析PPP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及趨勢,勾勒出PPP風險管理研究的全貌,以期為PPP風險管理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提供指導及借鑒。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法
知識圖譜是一種直觀反映學科知識的發展過程與結構關系的定量分析方法。CiteSpace是陳超美博士開發的一款以知識圖譜為背景的數據可視化分析軟件。本文利用知識圖譜方法,結合CiteSpace V對PPP風險管理相關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具體步驟為:一是分析發文量的變化趨勢,再利用國家、機構、作者和期刊可視化分析,發現研究領域中的國家、研究機構、研究學者和期刊分布及合作關系,以廓清整體研究現狀;二是利用關鍵詞共現圖譜探究PPP風險研究的熱點并預測其發展趨勢。
1.2 數據來源
Web of Science (WOS)數據庫收錄了各學科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選用WOS作為檢索研究成果的數據源,能確保所獲數據的全面性和權威性。鑒于PPP在文獻中以不同的表達方式被提到,為保證檢索的全面性,將檢索條件設置為標題 =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OR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OR “build operate transfer” OR “build/operate/transfer” OR “transfer operate transfer” OR “build own operate” OR “build own operate transfer” OR “build transfer operate” OR“PFI” OR “BOT”OR“PPP”AND標題= “risk”,時間跨度選取2010-2020年,文獻類型選取ARTICLE,檢索到211篇文獻,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對每篇文獻的題目和摘要進行審查,剔除與PPP風險研究無關的文獻,得到171篇有效文獻。
2 研究現狀
2.1 文獻年發表量分析
對PPP風險相關的文獻進行數量統計,目的是探究文獻數量在時間上的分布特征如圖1所示(由于2020年數據不完整,未列出)。2010年以來,PPP風險研究的發文量開始上升,雖然變化趨勢不穩定但基本保持增長態勢,2018年發文量顯著提高,說明學者對該領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正不斷完善。PPP的風險研究在近10年的發展與我國的PPP發展歷程密不可分。由于城市化過程中面臨巨大的融資需求,為此國務院在2010年出臺了鼓勵民間投資的“新36條”,2013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了大量PPP政策文件,推動了PPP項目的發展,同時由于項目參與者缺乏經驗、法律體系不完善以及公共和私人部門之間的風險分配策略不當,使得PPP風險管理受到學者的重視,產出了眾多研究成果。伴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下PPP項目的涌現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家推行PPP模式,預計未來PPP風險管理的文獻數量呈現上升趨勢。
2.2 國家合作圖譜分析
對PPP風險相關的文獻進行國家合作網絡分析,可以了解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國家及它們之間的合作關系。在CiteSpace中設置時間跨度為2010-2020年,節點類型選擇Country,修剪方式選擇pruning sliced network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閾值設為Top100,得到國家合作網絡圖譜如圖2所示。在國家合作圖譜中,節點代表國家,節點大小代表國家發文量的多少,節點之間連線的多少反映國家之間合作關系的強弱。從圖2可知,PPP風險研究已在發達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廣泛展開,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已為該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來自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學者也積極參與PPP風險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最為活躍,共有78篇文獻來自中國,位居全球首位。中心性表示節點在網絡中的重要程度,我國作為發文量最高的國家,其中心性也高達0.31,代表我國已經成為在該領域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意大利和伊朗雖然發文量不高,但是中心性分別達到0.06和0.01,說明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具有重要影響力如表1所示。
就合作關系而言,歐洲國家之間已建立起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如英國、愛爾蘭、希臘及意大利之間都有合作關系。非歐洲國家則以跨區域合作為主,如我國與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日本之間的合作關系。
2.3 機構合作圖譜分析
通過機構合作圖譜可以觀察出參與PPP風險研究的機構以及它們之間的合作關系。選擇節點類型中的Institution,得到機構合作圖譜如圖3所示。香港理工大學是該領域的核心機構,其次是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及馬里蘭大學等高校,這些高校大多在建筑工程、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具有優勢,表明PPP風險研究可以從多種學科角度出發。除高校這類研究機構外,中國審計署、英國財政部及烏克蘭國家銀行等部門也為該領域的研究做出貢獻,原因在于PPP的是由多部門共同參與,各部門為保證項目平穩進行,都需要對PPP風險管理投入足夠的研究。
在合作關系方面,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在內的香港大學與中國內地高校展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已與清華大學、浙江科技大學和東南大學展開了強有力的合作,昆士蘭科技大學和科廷大學在內的澳大利亞大學也已經形成合作網絡,更近的地理距離可能是推動這些大學密切合作的因素之一。目前,社會組織和高校之間尚未形成穩定的合作網絡,為使PPP風險管理的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建議社會組織和高校之間加強知識分享與合作。
2.4 作者合作圖譜分析
通過作者合作圖譜可以反映出PPP風險研究的核心作者以及不同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選擇節點類型中的Author,得到作者合作圖譜如圖4所示。
從圖4可知,Albert P.C.Chan的發文量最多,是PPP風險研究的核心作者,其次是Skibniewski MJ、Ameyaw EE等學者。Chuan Chen和Osei-Kyei R兩位學者都在2017年首次發表文獻,并且在近3年內連續發文,說明該領域一直有新的研究者加入,還有許多值得探究的問題。高產學者中多數是工程領域的專家,而來自工商管理和公共服務管理學者的研究成果較少。縱觀國家、機構、作者合作圖譜,都可以發現我國在PPP風險研究中的貢獻最為突出,這與我國近年來PPP項目方興未艾是相呼應的。
就合作關系而言,Chan A P C (陳炳泉)和Wang S Q (王守清)之間存在著最緊密的聯系,該團隊合作發表了24篇文獻,其主要研究方向較為豐富,涵蓋了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分配偏好等。其次是以Yuan J F (袁競峰)和Skibniewski M J為主的團隊,發表了8篇文獻,其主要研究方向是PPP項目殘值風險的識別。作者合作圖譜整體呈現出“整體分散,局部合作”的特點,少數學者實現了跨團隊之間的合作,但大多數團隊偏向于獨立研究,這樣不利于學術知識的流動和發展,建議今后的研究中有更多的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2.5 期刊共被引分析
對PPP風險相關的文獻進行期刊共被引分析,可以確定該領域的重要期刊和學科分支。表2統計出被引頻次超過20的期刊,從高被引期刊的研究領域可以看出,PPP風險研究涉及的領域較為豐富,主要集中在經濟學、管理學及建筑工程三大領域。在經濟學、管理學領域的期刊上發表的文獻傾向于理論分析,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Property Management》。在建筑施工程領域的期刊上發表的文獻傾向于分析特定國家、行業或環境的實際問題或解決方法,如《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此外,PPP風險研究還出現在交通運輸和計算機科學兩個領域,這是因為在基礎設施中,交通運輸是最主要的項目類型之一,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對學者模型的建立和運算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未來的研究中,計算機科學很可能成為重要的結合領域。
3 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對PPP風險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分析是為了把握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選擇節點類型中的Keyword,由于文獻作者對關鍵詞的選取存在差異,為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對PPP和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等同義關鍵詞合并,剔除construction和company等針對性不強的關鍵詞,得到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5所示。
根據關鍵詞頻次的大小,整理得到排名前10的關鍵詞如表3所示。通過對高頻關鍵詞的內涵進行分析和總結,可以把PPP風險管理研究的熱點大致概括為三個方面。
3.1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在風險未發生前判斷可能發生的風險,明確風險的來源并對其進行歸類。大多數學者通過文獻回顧、問卷調查、案例研究和專家訪談等方法識別PPP風險。Liu等通過多案例研究識別了PPP垃圾焚燒項目的18個風險因素。Ke等通過兩輪德爾菲調查,列出了與中國PPP項目相關的37個風險因素的清單。目前用于風險識別的大多是定性的方法,雖然也能較好的識別出大部分關鍵風險因素,但人為進行文獻回顧和案例研究耗費精力,且研究僅集中在少數項目樣本和有限數據源上,阻礙學者進一步識別項目中的隱藏風險。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采用大數據技術準確識別PPP的隱藏風險將成為未來的研究熱點。
學者對PPP風險有多種分類方式,并沒有形成統一觀點。Alfraidi等將PPP風險分為內源性風險和外來風險;Han等按照風險之間的關系把風險分類為源風險、過程風險和結果風險;Meng等把風險劃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Perera等將風險其劃分為開發階段、建設階段、運營階段和項目生命周期四類風險。目前對PPP的風險分類已經較為成熟,從過去孤立、靜止地劃分風險發展到如今系統、動態地進行風險劃分,為將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同可供選擇的分類方式。
3.2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確定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后果等,進而衡量項目的整體風險水平。以往對PPP風險的評估以定性法為主,通過問卷調查或德爾菲法估計風險概率和影響來確定風險的優先級,這類評估方法依賴于評價者的素質能力,本質上是主觀的,進而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近年來,學者傾向于用定量法或半定量法來評估PPP風險。Wang等建立了水利PPP項目灰色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將不確定的內容轉化為可以準確測度的值,幫助決策者做出是否實施項目的決定。Wu等建立了二維語言變量和云之間的轉換模型來評估垃圾焚燒項目的風險水平,該模型能更好得處理風險評估中的隨機性和模糊性。縱觀目前已有理論模型,大多旨在增強風險評估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忽視了模型的實用性,建議后續研究中增強模型的實用性與便捷性。
早期的研究中大多將風險因素作為孤立的點,未考慮風險之間的復雜關系對風險產生的影響,如今這已引起學者的重視。Zhang等采用決策試驗與評估實驗室方法對海綿城市的PPP風險進行排序,并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結果表明不同風險對其他風險的影響程度以及受到其他風險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例如政府和金融風險會顯著影響其他因素,而運營風險會受到其他因素的顯著影響。Alfraidi等提出風險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比單獨的風險影響更大的風險因素影響組合。風險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得風險評估更加復雜和困難,而現有模型缺乏大數據處理能力,隨著項目數量的增加以及項目愈發復雜,需要處理的信息將成倍增加。因此,未來的研究趨勢會是優化模型的計算過程,并結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等智能算法來提高模型的運算能力。
3.3 風險分配
風險分配是確定風險的歸屬權,保證每一類風險都有相關的責任方進行控制。大部分學者在風險分配原則上達成了共識:讓私營部門承擔更多的風險并不是PPP項目風險分配的合理模式,風險分配應該在認清風險屬性的基礎上結合項目的特點、雙方風險控制能力、風險控制成本等因素。就PPP項目的風險分配方案而言,早期的多重線性回歸之類的常規建模技術已不適用于此類復雜和非線性問題,博弈論等方法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技術。Song等建立了PPP + EPC污水處理項目風險分擔博弈模型,得出了基于政府部門、總承包商和金融機構的項目風險分擔方案。Wang等在傳統的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礎上引入互惠偏好理論,得出政府最理想的風險分擔比例。當前的研究已經從定性的風險分擔方案深入到具體的分配比例,但僅僅專注于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SPV之間的風險分配關系。PPP項目的參與者眾多,SPV內部的總承包商、分包商、供應商和保險公司等其他參與者之間如何實現風險的二次分配還有待研究。
盡管有大量文獻在研究PPP風險分配的理想方案,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實踐中風險分配普遍合理。Xu等發現PPP合同的起草方往往試圖將風險更多的轉移到另一方,造成了PPP參與者在前期合同談判階段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Shrestha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中國水利PPP項目中的風險沒有得到有效分配,通常存在過多的風險轉移給了私營部門。可以看出,目前在風險分配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之間的還存在較大差距,也有學者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做了研究,如Ke等的調查顯示,缺乏風險管理文化是在實踐中限制中國PPP風險管理實施的主要原因。不同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進而導致風險管理各不不同,但目前少有研究對不同國家的風險管理實踐進行比較分析,以使從業人員和學術界能夠更好地理解風險管理問題。可以預期,不同國家之間風險管理的實踐比較將是未來的研究趨勢。
4 結語
本文運用知識圖譜方法結合CiteSpace軟件,對WOS數據庫中PPP風險管理相關文獻進行了可視化分析,探究了PPP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與趨勢,得到以下結論:
(1)從文獻的時間分布來看,PPP風險管理的文獻數量呈現出的上升趨勢。
(2)從文獻的空間分布與合作情況來看,中國的研究成果最為豐富,且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中國與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日本之間合作較為密切;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是重要研究機構,高校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有待加強;陳炳泉教授是研究PPP風險管理的核心學者,該領域已經形成多個不同研究團隊,但跨團隊合作不顯著,建議不同領域的學者間加強學術交流。
(3)從文獻的載體分布來看,PPP風險管理的核心期刊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等,建筑工程、管理學、經濟學是PPP風險管理的主要研究領域。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學者模型的建立和運算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計算機科學很可能成未來研究中的重要發展領域。
(4)從關鍵詞共現圖譜可以得出,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及風險分配是PPP風險管理的研究熱點。目前的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是定性方法,采用大數據技術準確識別PPP的隱藏風險將成為未來的研究趨勢;在風險評估方面,現有的研究大多旨在增強評估模型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忽視了模型的實用性,建議后續研究中增強模型的實用性與便捷性;學者對風險分配的研究已經從從定性的風險分擔方案深入到具體的分配比例,未來的研究趨勢會是圍繞風險的二次分配以及不同國家之間PPP風險管理的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
1.邱均平 周春雷 楊思洛.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情報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三)——情報學的發展階段及趨勢分析.圖書情報研究.2009.03
2.陳密 朱記偉.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項目管理研究熱點與演進趨勢.工程管理學報.2016.03
3.趙曄.我國PPP項目失敗案例分析及風險防范.地方財政研究.2015.06
4.趙繪存.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態勢的知識圖譜分析.中國科技論壇.2016.01
5.解本政 李萍 張琳 等.基于知識圖譜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研究綜述.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8.06
6.李雷鳴 劉丙泉.供應鏈中斷風險管理研究現狀綜述.科技管理研究.2010.14
7.Song J B, Song D R, Zhang X Q, et al. Risk identification for PPP waste-to-energy incineration projects in China[J]. Energy Policy, 2013, 61: 953-962
8.Ke Y J, Wang S Q, Chan A P C, et al. et al. Preferred risk allocation in China'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0, 28(5): 482-492
9.Alfraidi Y, Alzahrani S M. Impact of most correlated risk factors into actual construction price in PPP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and Applied Sciences, 2020, 7(4): 107-112
10.Han Q Y, Zhu Y M, Ke G Y, et al.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in brownfield remediation projects in China: Identification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risks[J]. Land Use Policy, 2019, 84: 87-104
11.Meng J L, Xiu G Y, Qian 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industry[J]. Educational Sciences-Theory & Practice, 2018, 18(6): 2941-2948
12.Babatunde S O, Perera S, Adeniyi O.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risk factors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 pha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of Nigeria[J]. 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9, 26(2): 334-355
13.劉強 管理.基于國際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7.06
14.Wang B, Shi N, Wang F Q, et al. Risk evalu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a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 based on grey fuzzy theory[J]. Revista Internacional De Contaminacion Ambiental, 2019, 35(1): 111-121
15.Wu Y N, Xu C B, Li L W Y, et al.A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of PPP waste-to-energy incineration projects in China under 2-dimension linguistic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183: 602-617
16.Zhang L, Sun X J, Xue H. Identifying critical risks in sponge city PPP projects using dematel method: a case study of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26: 949-958
17.Alfraidi Y, Alzahrani S M,Binsarra F, et al.Impact of political risk on construction cost in PPP project in KS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and Applied Sciences, 2020, 7(5): 6-11
18.李寒哲 蘇振民 吉臨鳳.IPD模式下的PPP項目風險分配.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7.04
19.Shrestha A, Chan T K, Aibinu A A, et al. Risk allocation inefficiencies in Chinese PPP water project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8, 144(4): 04018013-1-10
20.Song J M, Chen L M, Guan X Q, et al. Research on risk sharing of PPP plus EPC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 based on bargaining game mode[J].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20, 29(2): 903-912
21.Wang Y L, Cui P, Liu J C.Analysis of the risk-sharing ratio in PPP projects based on government minimum revenue guarante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8, 36(6): 899-909
22.Xu Y L, Chan A P C, Yeung J F Y. Developing a fuzzy risk allocation model for PPP projects in China[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0, 136(8): 894-903
23.Ke Y J, Wang S Q, Chan A P C.Risk management practice in China'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J].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2, 18(5): 67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