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國 王春平 徐能成
上海南匯建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1399
目前,高層住宅小區普遍配備地下機動車庫,地庫布局大致分為連通式和獨立式。連通式地下車庫,地庫與住宅共用地下墻體,塔吊基礎常設置在地庫底板下方,嵌固可靠。采用獨立式布局時,塔吊基礎通常位于地庫外墻與住宅地下室外墻之間,存在塔吊基礎與住宅地下室外墻以及地下車庫外墻碰撞問題,在基坑未回填時,還存在塔吊基礎外露、塔吊基樁受水平推力等問題[1-2]。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并對實施效果做介紹分析。
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鎮東南社區06-01地塊動遷房項目,位于惠南鎮觀海路東,朱家港路南,總建筑面積146 351.25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17 711.33 m2,地下建筑面積28 639.92 m2。
本工程包括13幢18層住宅和1層獨立式地下機動車庫。機動車庫開挖面標高-7.40 m,住宅底板開挖面標高-3.95 m,高差3.45 m。現場布置10臺塔吊,塔吊編號1#~10#,除5#、10#塔吊外,其余8臺塔吊均布置在住宅樓與地庫之間的空地內(圖1)。為滿足預制構件吊裝要求,塔吊型號比較大,分別為QTZ125、QTZ160、QTZ200和QTZ250,按說明書要求,塔吊基礎平面尺寸為(5.0 m×5.0 m)~(7.1 m×7.1 m)。上海地區塔吊基礎要求采用樁基礎,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采用與高層住宅樁基礎相同的預應力管樁,型號為PHC500-AB-100,樁長28 m。住宅采用樁筏基礎,預應力管樁型號為PHC500-AB-100,樁長28~33 m,底板厚650 mm。地下機動車庫采用300 mm×300 mm混凝土方樁,樁長23 m。

圖1 塔吊基礎平面布置示意
地下車庫周邊采用重力式水泥攪拌樁擋墻,基坑圍護長1 734 m,地庫開挖面積24 241 m2。攪拌樁采用雙軸水泥土攪拌樁2φ700 mm@1 000 mm,樁間搭結200 mm,水泥摻量13%,明浜與暗浜區水泥摻量16%;前后排樁內插φ48 mm×3.0 mm@1 000 mm鋼管,其余攪拌樁內插長1.2 m的φ12 mm@1 000 mm鋼筋,頂部與壓頂板相連接;壓頂采用厚20 cm的鋼筋混凝土壓頂板,內配雙向φ8 mm@200 mm×200 mm鋼筋。
1)塔吊基礎鄰近地下機動車庫基坑邊,屬于建筑地基基礎規范中“邊坡”位置。
2)塔吊采用樁基礎,塔吊基礎位置有圍護樁,圍護攪拌樁位置與塔吊基礎樁位置有重疊。
3)設計要求待住宅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才可進行地庫土方開挖,若采用落低塔吊基礎的做法,會造成住宅底板范圍內放坡施工,對樁周土都有擾動,且塔吊基坑四周土體產生的滑移,對住宅基樁造成水平推力,甚至會造成樁頂水平位移,對住宅結構不利。
塔吊基礎承臺位于地庫圍護壩體上方,通過圖紙放樣,精確定位塔吊樁位,圍護攪拌樁施工時將塔吊基樁圍繞,地庫開挖后不使基樁外露,保護塔吊承臺下方土體(圖2)。

圖2 塔吊樁基與圍護攪拌樁平面位置示意
地庫基坑開挖后,塔吊承臺底標高與地庫基底存在3.05 m的高差。圍護設計壩體允許水平位移40 mm,土體位移還會對處于懸臂狀態的樁身造成剪切與彎曲破壞。塔吊承臺與住宅底板相鄰,且住宅底板厚650 mm,有足夠的平面剛度,因此設置傳力帶,將塔吊承臺與住宅底板相連,限制住塔吊承臺的側移。考慮到后期2個基礎沉降不同,將傳力帶設置成厚300 mm,與住宅底板和塔吊承臺厚度相差明顯,且居中設置傳力鋼筋,配置雙向φ14 mm@200 mm鋼筋網,讓傳力帶有足夠的水平剛度,限制住塔吊承臺位移。傳力帶平面外剛度較弱,2個基礎沉降不同時,通過傳力帶受力變形,減小基礎沉降的相互影響。后期塔吊基礎破拆時,剛度較小的傳力帶很容易被破壞,避免住宅底板受到拆除施工的影響(圖3)。

圖3 塔吊基礎剖面示意
圍護壓頂設計為厚200 mm,施工順序為:塔吊基礎施工→住宅基礎開挖→地庫圍護壓頂施工→住宅地下室施工→地庫基礎開挖。因此,在塔吊基礎施工時,將鋼筋預留出來,待壓頂施工時,將壓頂鋼筋與預留筋焊接。這種做法使圍護壓頂多一處嵌固點,減少了圍護壓頂跨度,有利于圍護壩體的穩定。
塔吊基礎正常施工時,四周有回填土,可限制住承臺扭轉。本項目從住宅基礎施工時,即開始運轉塔吊,到地庫施工完成后才能回填基坑,造成塔吊基礎四周有長達數月的時間是沒有回填土嵌固的。此段時間,依靠傳力帶嵌固塔吊承臺。扭矩按塔吊說明書提供的數值,以2#塔吊QTZ125(ZJ6020)為例,計算過程簡述為:按照GB 50010—2018《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深受彎構件相關公式,計算得到傳力帶的抵抗彎矩為997.272 kN·m,大于塔吊對基礎的水平扭矩(388 kN·m),且有足夠的安全系數,滿足要求。
在地庫開挖后,地庫外側壩體有向地庫內滑移的趨勢,雖然重力壩會提供部分抗力,但土體滑移還是會引起承臺管樁樁身受剪。對于這種情況,現場采取樁頂填芯做法。根據圖集10G409《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做法,填芯高度不小于3 m,現場填芯長度按大于2倍基坑高差控制,且不小于水泥土攪拌樁長度。本項目統一填芯高度為8 m。
在現場施工中,因塔吊基礎管樁口封堵不嚴,故在附近的圍護樁施工時,有大量水泥土涌入管樁內孔,導致填芯鋼筋籠無法放置。施工現場采用小型鉆機,將樁孔內水泥土清除,保證了填芯長度(圖4、圖5)。

圖4 管樁灌芯用鋼筋吊籠

圖5 管樁內孔清理施工
塔吊說明書提供的基礎形式為板式基礎,現場采用樁基礎,承臺按照說明書給定的板式基礎截面,依照JGJ/T 187—2019《塔式起重機混凝土基礎工程技術規程》中的樁承臺要求進行復核。單樁承載力按照塔吊附近勘探點的土層進行計算。因塔吊的豎向荷載較小,而豎直方向的彎矩值大,基樁會出現受拉的情況,故各樁需進行抗拔復核。詳細計算過程可按照JGJ 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進行。
地庫開挖后,圍護壩體水泥土干縮效應明顯,造成承臺底面與壩頂出現水平間隙。現場經過觀測,塔吊基礎沒有明顯沉降與傾斜,塔身垂直度沒有變化。將出現的水平間隙用水泥漿灌注后,繼續施工。圍護樁施工時,為避開塔吊基礎樁身,塔吊基礎承臺范圍內的攪拌樁都向地庫一側偏移,導致地下車庫外墻施工時操作空間不足。現場為保證基樁不外露,沒有切削攪拌樁,而是加厚承臺寬度范圍內的地庫外墻,該范圍的外墻外模采用磚胎模。內模采用底板預埋端鋼管,設置斜撐加固(圖6)。

圖6 塔吊承臺處地庫外墻內模斜撐示意
對于正常施工的地下室外墻,靠近塔吊位置的回填土改用中砂回填,并采用水撼法填實,減小因回填土不密實造成回填后塔吊承臺下圍護壩體的持續變形。
本工程塔吊于2019年10月安裝,至2020年11月結構封頂,運行穩定。在基坑施工階段,要求基坑監測單位對塔吊進行定期觀測。監測數據顯示,塔吊基礎的最終累計沉降值穩定在3 mm之內。基坑回填后,停止觀測。
塔吊承臺與住宅底板通過傳力帶相連后,對圍護壓頂的支撐作用明顯。2#塔吊附近的地庫北側圍護墻頂水平側移監測點為W8,基坑南側無塔吊基礎的圍護墻頂水平側移監測點為W34,兩者的水平位移對比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W8監測點的最終水平位移值為W34點的68%,說明塔吊承臺處的傳力帶對減小基坑圍護水平位移作用顯著。

圖7 傳力帶對圍護墻頂水平位移的影響對比
采用該措施后,基坑邊緣塔吊沉降沒有因基坑開挖而導致劇烈變化,且觀測值極小。塔吊基礎與住宅基礎相連,對圍護壩體形成附加的拉結點,減小了壩體的水平位移值。
塔吊設備使用說明書中,塔吊基礎為板式基礎,當軟土地區采用樁基礎時,應對說明書的基礎形式進行復核,配筋形式應符合樁承臺的構造要求,并結合塔吊的使用荷載,合理布樁。應對不同廠家提供的塔吊使用荷載表進行研究,避免因荷載取值偏小造成塔吊基礎不安全,或者因荷載取值過大和荷載重復計算造成塔吊基礎設計時過于保守,浪費資源。
本工程布置10臺塔吊,其中8臺位于基坑邊。塔吊基礎深埋會造成大量住宅基樁外露,且還需在塔吊基坑四周做圍護設計,增加工程造價和施工難度。采用傳力帶將塔吊基礎與住宅基礎相連的措施,既保證塔吊正常運轉,又可以增加基坑圍護的安全性,同時還減少了工程造價。本項目的塔吊基礎方案得到了設計單位認可,并進行了專家評審,可為上海等軟土地區地下1層、重力壩支護項目的塔吊布置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