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強 王西勝 何 坤 劉 鵬
1. 陜西建工第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 咸陽 712000;2. 陜西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00
CEC·咸陽第8.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項目分為生產區、動力配套區、辦公區。其中ACF主廠房長478 m,寬259 m。工程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鋼-混凝土組合樓板,柱網間距18.6 m×16.8 m。原設計在筏板、02板、04板核心區雙向超長混凝土縱橫向中間一跨位置設置第1條后澆帶,其余后澆帶按照柱網間距每隔2跨(橫向37.2 m、縱向33.6 m)分別設置(圖1)。

圖1 后澆帶平面示意
原設計在每層鋼結構的 軸北側和 軸南側、K軸設置“艸”字形的合攏帶(圖2),在氣溫(15±2)℃時合攏。

圖2 合攏帶平面示意
ACF廠房單層面積123 610.8 m2,屬于雙向超長混凝土結構。單層長度大,施工時必須分段分面完成,各分部分項工程的協調與銜接必須做好,每個環節都要有序銜接,方能保證施工質量。
02板華夫板厚600 mm,04板華夫板厚550 mm。板面厚度大,應采取措施避免混凝土收縮、溫度應力帶來的板面裂縫。
核心生產區潔凈等級高,需安裝曝光機等重大設備,按功能要求不允許產生裂縫。
為形象觀察溫度應力在混凝土板中的分布規律,圖3給出了不同板長條件下的溫度應力沿長邊方向的分布情況。

圖3 溫度應力沿長度方向的分布規律
從圖3中可以看出:隨著長度的增加,板混凝土中最大拉應力也隨之增大;混凝土板面中心拉應力最大,向邊緣逐漸減小;根據廠房鋼結構安裝進度,板面混凝土澆筑長度可根據鋼結構柱網間距分段澆筑。
圖4給出了混凝土與模板間摩擦因數取0.8條件下的混凝土板中最大拉應力σ與一次澆筑長度x之間的關系,其擬合關系式為:σ=0.036 91x+0.113 3。

圖4 最大拉應力與一次澆筑長度關系
分析圖4可知:當混凝土面板與模板摩擦因數保持不變時,混凝土板中最大拉應力與一次澆筑長度成正比;澆筑長度越大,板中類似的約束拉應力越大。
混凝土結構溫差計算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外界溫度變化引起的溫差,包括季節溫差、內外溫差和日照溫差;另一部分為混凝土收縮而引起的當量溫差。
溫度應力計算采用Midas/Gen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圖5所示,板面縱向應力分布如圖6所示。

圖5 有限元分析計算模型

圖6 板面縱向應力分布
根據上述計算分析可知,最大應力發生在結構的中部。因此,通過設置一定數量的后澆帶、施工縫、伸縮縫,可對超長結構混凝土裂縫起到抑制作用。
4.1.1 跳倉法
以基礎為例進行施工模擬,將ACF廠房劃分為A、B、C、D四個施工區域(圖7)。

圖7 ACF廠房區域劃分
ACF廠房基礎階段按照跳倉法施工順序進行施工:
1)第一階段施工(圖8):A1→A3→A5、B2→B4→B6、C1→C3→C5、D2→D4→D6區域為流水施工作業面,各工序應嚴格按照順序開展施工,由中線向兩側依次進行。相鄰兩側區域作為混凝土結構施工通道。

圖8 跳倉法施工第一階段
2)第二階段施工(圖9):第二階段施工區域同樣按照進度計劃流水施工,在作業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兩倉同時施工。但第二階段開始施工時,不能影響相鄰施工區域混凝土澆筑。第二階段施工區域混凝土澆筑時,施工通道為第一階段施工區域,必須保證混凝土澆筑養護達到7 d以上且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5%以上,并滿面覆蓋多層板作為混凝土面層成品保護措施。經濟性分析:可不設變形縫和后澆帶,并且不加任何膨脹劑,成本較低。

圖9 跳倉法施工第二階段
4.1.2 膨脹加強帶
依據本工程由中間向兩側施工的特點,宜采取連續式膨脹加強帶施工工藝。
從中線分別向兩側澆筑混凝土,每隔30 m設膨脹加強帶,膨脹加強帶寬2 m,兩側固定φ8 mm@100 mm的鋼筋網片,并滿掛密紋鋼絲網片將帶內和帶外混凝土分開。膨脹加強帶兩側采用摻10%(質量分數)膨脹劑的混凝土,膨脹加強帶采用摻12%(質量分數)膨脹劑的混凝土,其帶內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先澆混凝土等級高一級。
經濟性分析:膨脹加強帶混凝土需摻入適量膨脹劑(如高效混凝土膨脹劑UEA、CEA、AEA、FEA等)且混凝土強度等級需提高一級,成本高。
4.1.3 加密分倉法(后澆帶、施工縫、伸縮縫)
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度、收縮不均產生有害裂縫,按照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在板、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后再澆筑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
鋼結構工程在縱向由中軸向兩側同時延伸,在橫向每完成一跨的全部鋼結構后,再向兩側方向前進一跨;土建工程以中軸為界限分為2個施工區,并緊跟鋼結構提供的工作面從中間向兩側進行,采取02板華夫板、03板鋼承板上下同時施工的工藝,如圖10所示。

圖10 分倉法施工流程
加密分倉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作面,且能避免雙向超長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度、收縮不均而產生的有害裂縫。
1)跳倉法雖成本較膨脹加強帶、分倉法低,但需增加混凝土的澆筑次數,不滿足業主對于關鍵線路的工期節點要求。
2)膨脹加強帶可以連續施工,對超長混凝土結構不用留縫且不開裂,工期相對跳倉法、分倉法可提前,但膨脹加強帶由于其本身的作用原理,在建筑的沉降差控制上存在缺陷,有一定的風險,且膨脹加強帶混凝土需摻入適量膨脹劑,成本較高。
3)加密分倉法(后澆帶、施工縫、伸縮縫)是采取完全“放”的方法來解決大面積鋼筋混凝土收縮應力問題,概念較為清晰,多年的工程實踐也證明了這點。加密分倉法可滿足02板、03板同時施工的要求,從而大大縮短工期,因此本工程雙向超長混凝土擬采用加密分倉法施工技術。
1)后澆帶的寬度和該處的結構梁板及奇氏筒相適應,寬度為800 mm,如圖11所示。

圖11 后澆帶示意
2)施工縫設置在鋼柱及框架梁一側,如圖12所示。

圖12 施工縫示意
3)伸縮縫由原設計鋼承板做分隔,高度同結構樓板,填縫采用厚20 mm擠塑聚苯乙烯板(燃燒等級B1)及厚40 mm高環氧膠泥面層進行封堵,如圖13所示。

圖13 伸縮縫示意
1)02板、04板為華夫板,厚度分別為600、550 mm,通過后澆帶、施工縫、合攏帶進行分倉。
2)后澆帶:設置3道縱向后澆帶和10道橫向后澆帶。
3)施工縫:豎向不設置施工縫,在橫向每2個相鄰后澆帶中間再增設1道施工縫。
4)合攏帶:設置1道縱向合攏帶,2道橫向合攏帶。
1)03板為鋼-混凝土組合樓板,厚度200 mm,通過伸縮縫、合攏帶進行分倉。
2)伸縮縫:橫向設置12道伸縮縫,縱向設置7道伸縮縫。
3)合攏帶:設置1道縱向合攏帶,2道橫向合攏帶。
本工程質量合格,沒有發現結構裂縫現象,且工期縮短了28 d,實現提前全面移交潔凈包的節點工期目標。加密分倉法施工技術有效控制了雙向超長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提高了混凝土施工質量,同時大大簡化了施工工藝,提高了工效,縮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為超長混凝土結構施工和裂縫控制開辟了一個新途徑[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