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金自清 王 宇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6
目前,裝配式建筑采用的預制混凝土(PC)構件主要由普通混凝土生產。然而,由于PC構件體積大、自重大等缺點,而鋼結構住宅對PC構件自重要求較高,因此考慮采用輕骨料混凝土來減輕構件的自重。輕骨料混凝土具有輕質、保溫、高強、隔聲、耐火、抗裂、防滲等特點,在減輕結構自重、節約材料用量、提高構件運輸和吊裝效率、減少地基荷載及改善建筑物功能等方面有巨大作用。
現有研究成果[1-12]尚未使用過密度等級1 600級、強度等級LC30的輕骨料混凝土,因此本文通過優選原材料及優化配合比設計等方法,在保證輕骨料混凝土相關性能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減輕其容重,并對其進行耐久性評估。
試驗原材料包括水泥(525普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Ⅱ級粉煤灰),粗骨料(700級頁巖陶粒,宜昌光大陶粒制品有限公司生產,頁巖碎石型,5~20 mm連續級配;900級頁巖陶粒,上海群擁陶粒制品有限公司生產,頁巖碎石型,5~20 mm連續級配),細骨料(頁巖陶砂,宜昌光大陶粒制品有限公司生產,頁巖碎石型,細度模數3.8)和外加劑(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水泥和骨料的物理力學性能分別如表1、表2所示。

表1 水泥的物理力學性能

表2 2種陶粒及陶砂的物理力學性能
1.2.1 攪拌及成形方式
制作4組尺寸為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體試塊進行抗壓強度及抗滲性能試驗。攪拌方法:根據JGJ 51—2002《輕骨料混凝土技術規程》規定,采用預濕處理法,投料前先將陶粒進行淋水預濕處理,持續約30 min,使其飽水;然后濾去明水,并與水泥、陶砂、粉煤灰一同投入攪拌1 min;再將拌和水與外加劑混合投入攪拌4 min。
1.2.2 配合比設計
根據JGJ 51—2002《輕骨料混凝土技術規程》規定,對于設計密度1 600級、強度等級LC30的輕骨料混凝土,其中,水灰比0.26~0.33,砂率0.35~0.40。通過理論計算調整后的4種輕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如表3所示。

表3 4種輕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
1.2.3 輕骨料混凝土抗滲性能試驗
根據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規定,對輕骨料混凝土標準養護28 d后進行抗滲試驗。試驗從水壓0.1 MPa開始,每隔8 h增加水壓0.1 MPa,待抗滲壓力達到1.5 MPa并持壓8 h結束試驗,隨即劈開試件,并于混凝土的斷面上,測量5個等間距點的滲水高度,取其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
分別對輕骨料混凝土標準養護3、7、28 d的抗壓強度及干表觀密度進行測定,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輕骨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
由表4可知,分析4組試驗的物理力學性能,均滿足設計強度LC30要求。但由于S1、S2組采用900級頁巖陶粒,其干表觀密度測量結果超出設計容重,因此在達到同等設計強度的前提下,優先考慮采用700級頁巖陶粒。另外,S3、S4組強度均達到設計要求,在考慮成本及降低容重的前提下,優先考慮采用S4組配合比。圖1為輕骨料混凝土破碎情況,圖2為實驗室的坍落度測定。輕骨料混凝土強度達到峰值時,陶粒優先破碎,這是由陶粒本身的性能所決定的。陶粒的原材料種類及生產工藝決定了其密度等級和筒壓強度的大小,同時限制了輕骨料混凝土強度的進一步發展。

圖1 LC30輕骨料混凝土試塊破碎情況

圖2 實驗室坍落度測定
分別對S4組的輕骨料混凝土及同強度的普通混凝土進行抗滲性能試驗,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同強度的輕骨料混凝土抗滲性能更加優異,滲水高度僅為普通混凝土的85%。由于配制前先吸水,輕骨料在養護過程中會釋放部分水,形成“微泵”效應。這種“微泵”可以使骨料與基體之間得以充分養護,增加其密實度,因此抗滲性能有所提高。同強度的普通混凝土與輕骨料混凝土相比,其水灰比較大,且各組分離析、泌水,尤其是普通粗骨料,會在其下方形成“水穴”,破壞整體的密實度,因此其抗滲性能較弱。

表5 同強度的輕骨料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抗滲性能對比
結合試驗結果,在上海某鋼結構住宅建設中,為方便吊裝,降低結構自重,設計采用輕骨料混凝土裝配式建筑構件類型共27種,其中包括轉角凸窗12種及外立面豎向裝飾線15種,總量450~500 m3。根據預制構件廠實際情況,采用合理配合比,澆筑構件。圖3為輕骨料混凝土澆筑情況,可見裝配式預制構件表面光滑,無陶粒上浮現象,施工振搗順利。圖4為輕骨料混凝土裝配式預制構件成品。

圖3 輕骨料混凝土澆筑情況

圖4 裝配式預制構件成品
由于水泥價格較粉煤灰價格貴,故在不影響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可減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用量。由于陶粒價格隨密度等級的提高而提高,故在不影響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用700級陶粒替換900級陶粒。經計算,在原材料及配合比優化后,每立方米陶粒混凝土可節省約100元。
輕骨料混凝土在裝配式建筑構件中的成功應用,不僅能使建筑構件減重,發揮其輕質、保溫、高強、隔聲、耐火、抗裂和防滲等特點,同時增加了裝配式建筑構件使用的可持續性,延長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這樣一種高品質的輕骨料混凝土及其構件的成功研發應用,開拓了輕骨料混凝土在裝配式建筑構件中的推廣應用前景,將使裝配式建筑結構采用輕量化設計成為一種可行的方式,其邊際效應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