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讀了老作家苗培時(1918—2005)的煤礦短篇小說《礦工起義》,有些感想。
《礦工起義》是章回體小說,共5回,全文八千余字。小說首發于《華北文化》雜志上,后出單行本。工人出版社于1952年10月以“職工業余學校課外讀物”之一出版。大眾文藝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的《中國大眾創作文藝叢書》第一輯“煤炭集”中并未收入此文。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的《苗培時系列文選·香姑請戰》(小說卷)中,收錄了該小說,印數只有1000冊。
該小說以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前夕的山西潞安石圪節煤礦為背景,記述了日本鬼子拒絕把煤礦交給共產黨軍隊,密謀拆除全部機器設備,運回太原并實施炸毀煤礦的計劃時,礦工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起來,奮起斗爭,揭穿敵人陰謀詭計,并與城外的共產黨部隊取得聯系,制訂了礦工起義計劃,嚴密進行部署,里應外合,并對礦警大隊進行策反,終于在敵人實施爆炸行動之前,城外部隊攻入煤礦,礦內工人同時起義,從而挫敗了敵人的惡毒計劃。死心塌地與人民為敵的鬼子頭目池田、日本礦長芹田、礦警隊大隊長鄭草灰、大把頭王有德等反動人物落得可悲的下場,石圪節煤礦終于回到人們的手中,“石圪節礦山上,飄起了解放的大紅旗幟!”正如小說開篇詩所云:“軍民一心把敵殲,神機妙算取礦山。里應外合打得好,礦工覆地翻了天。”
該小說篇幅雖不長,但故事跌宕起伏,情節曲折,人物性格特色鮮明。第一回“日本鬼子炸礦山”,寫了日本鬼子對礦工的殘暴壓迫,煤礦如同人間地獄。在“煤礦方圓四五里地的周圍,密密層層地架設了電網,橫三豎四地挖了許多道壕溝”,“鬼子收買死心漢奸、大大小小把頭”。“礦工們流血流汗的工作”,“連出口氣的自由也沒有”。但鬼子們卻要實施炸毀礦山的陰謀,并且要抓捕不聽話的礦工任昌孩。第二回“任昌孩怒打漢奸”則描寫“一臉橫肉”的大把頭王有德到礦工任昌孩家中,對其妻欲行不軌,這時任昌孩回來了,怒打大把頭王有德,出了一口惡氣。第三回“石根喜布置起義”,描寫煤礦地下黨負責人、工人領袖石根喜組織地下黨員、先進礦工執行上級黨組織發動礦工起義的決定,組織力量,制訂了周密的起義計劃,并在張大娘的家里設立了起義軍“總指揮部”。第四回“張大媽完成任務”,記述張大娘為了與城外八路軍和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系,出礦送情報,在日本鬼子嚴密封鎖下,設巧妙之計騙過鬼子,在礦警隊和鬼子兵嚴密防守的情況下,石根喜與張大娘出城與指揮部同志會合,共同研究確定起義的時間與部署以及八路軍攻城的細節,對每個關鍵部位都做萬無一失的安排。第五回“礦山上飄揚解放旗”把小說推向了高潮。半夜12點,“汽笛一聲長鳴”,礦工起義開始了。礦工們“把電線割斷”,“拿起鎬頭、洋镢”,沖向鬼子盤踞的礦部。同時,信號彈像“一顆紅色的流星,飛上天空”,八路軍發起攻城戰斗。礦工打開煤礦大鐵門,八路軍戰士沖進城內。礦警隊紛紛舉手投降,頑抗者被全部消滅,礦工起義取得勝利。
苗培時不愧為民間文學大師、章回體小說巨匠。他把驚心動魄的故事、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一連串情節、多個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巧妙地安排在僅8000字的小說中,場景一個接著一個置換,環環相扣,層層演進,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其語言生動簡煉,遣詞造句恰如其分,令人印象深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鮮活生動,特別是黨組織代表石根喜和幾個礦工的形象,具有說服力,給人以啟示與正能量。這篇小說是成功弘揚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精神、歌頌共產黨正確領導的成功之作,值得我們認真閱讀與思考。
苗培時,1918年出生,北京房山坨里人。1937年在北京中法大學文學分院肄業。1938年到陜北公學高級研究班學習。后來毛主席派他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研究部任乙級研究員。1940年任新華社特約記者,后歷任多個文藝雜志副主編、主編或報紙副刊主編。1949年后曾任《大眾日報》及后來更名的《工人日報》編輯部主任。1951年任新大眾出版社總編輯。十年浩劫后曾任《中國通俗文藝》月刊副主編、《中華文學》半月刊主編、煤礦文學創作研究會主任。他的著作豐富,門類齊全,1996年10月,五卷本《苗培時系列文選》出版。
他生長在煤炭礦區,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把煤礦作為創作的重要題材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后,創作了包括長篇小說、報告文學、曲藝等大量的煤礦文學作品,有人稱他為煤礦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2019年9月21日)
吳曉煜:河北灤縣人,1944年3月生。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自然科學史學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煤炭工業志》編委會副主任委員、總纂。已出版《華夏與海國游記》《歐非見聞錄》《中國古代詠煤詩》《夜耕村雜記》《學林漫筆》《糾正錯別字》《中國古代煤炭開發史》《中國煤礦史讀本(古代部分)》《中國煤礦安全史話》《煤史鉤沉》《修志指要》《礦業史事雜俎》《中國煤炭碑刻》《名人與煤炭》《酒史鉤沉》《瘟疫縱橫談》《向善的軌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