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國有企業分為幾個類別?分別有什么特點?當前,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進展如何?
答: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子企業分為商業類、公益類兩大類別。其中,商業類又分為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簡稱“商業一類”)和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簡稱“商業二類”)。
商業一類企業,要聚焦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全面推進市場化、國際化,勇當市場競爭的引領者。商業二類企業,要聚焦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完成重大專項任務,爭做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的擔當者。公益類企業,要聚焦保障民生、服務社會,高效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做好優質服務的提供者。
地方國有企業的功能界定與分類,則由各地結合實際而定。比如,上海市國資委將直接監管的42家國有企業分為“市場競爭、金融服務、功能保障”三類。市場競爭類企業,以參與市場競爭、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不斷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成為具有國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金融服務類企業,以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為主要目標,優化股權、產品和區域結構,成為服務實體經濟最具成效、行業綜合實力領先的金融企業。功能保障類企業,以完成國家戰略和重點任務、保障城市高效運行為主要目標,加強成本規制管理,成為最富效率、最優服務、最響品牌的優勢企業。
目前,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子企業已經全面完成功能界定與分類,各地結合實際基本完成國有企業的功能界定與分類。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考核、分類監管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國有企業功能定位更加清晰,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深入。
問:“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具體指的是什么?該改革方式具有什么重要的意義?
答:根據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不同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發展需要,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
通過界定功能、劃分類別,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提高改革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按照誰出資誰分類的原則,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負責制定所出資企業的功能界定和分類方案,報本級政府批準。各地區可結合實際,劃分并動態調整本地區國有企業功能類別。
明確國有企業功能界定和推進分類改革,既是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的重要基礎和重要舉措,也是進入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邏輯起點和鮮明特征。深化分類改革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是切實提升改革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的重要途徑;是適應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新形勢的迫切需要。
問:各地方國資委對其監管企業該如何開展分類授權、分類監管?備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對所出資企業又該如何開展分類授權、分類監管?
答:一是各地國資委要著力深化分類授權放權,結合企業不同功能分類,提升授權放權的精準性,堅持權責對等、放管結合、動態調整,定期評估授權放權效果,確保各項權利授得出、接得住、行得穩。
二是各地國資委要充分發揮分類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健全符合企業功能定位的分類考核制度,形成導向清晰、遠近結合的業績考核體系,推動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符合不同類別企業實際的薪酬分配制度。
三是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集團公司也要對所出資企業加強分類管控、分類考核、分類監管,關鍵就是要強化在同一類別內的可比性,使競爭更加公平。
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國資國企工作作出了戰略謀劃,明確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立足新階段,謀劃新發展,新發展階段下考核分配工作應如何發力?
答:根據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袁野專訪的相關內容,回復如下:
當前,我國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正在向第二個百年目標接續奮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戰略部署,為國資國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對統籌謀劃國資國企“十四五”目標任務,扎實推進開局之年高質量發展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考核分配工作是政治_生、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加強系統思考、整體推進,全面開啟考核分配工作“十四五”新征程。
2021年及未來一個時期,國資國企考核分配工作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兩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十四五”規劃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為契機,完善制度體系,創新工作機制,扎實推動考核分配工作更加精準、更加規范、更有效能,在錨定提升質量效益上精準發力,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作出新貢獻;在錨定服務國家戰略上精準發力,為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作出新貢獻;在錨定創新驅動發展上精準發力,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貢獻;在錨定強化正向激勵上精準發力,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作出新貢獻。
問:商業一類企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改革重點是什么?在考核激勵方面應該如何做?
答:商業一類企業要著重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對標世界一流企業,推動更多企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商業一類企業要率先全面落實市場化改革的各項舉措。一是積極穩妥推進商業一類子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導各類戰略投資者積極參與公司治理。二是對符合條件的國有相對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股權比例低于33%且合并報表的企業,要實施更加市場化的差異化管控,鼓勵大膽探索、先行先試。
在考核激勵方面:一是商業一類企業要努力創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資本回報率,綜合效益應優于同行業其他類型企業,重點強化市場化的考核導向,側重考核經營業績指標、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比如年度主要考核企業經濟效益、資本運營效率、精益管理水平和價值創造能力等,任期主要考核資本回報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二是對科技進步要求高的企業,要加強對研發投入強度、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等方面的考核。三是鼓勵符合條件的商業一類企業加快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聚焦關鍵崗位和核心人才,靈活開展股權激勵、分紅激勵、超額利潤分享、虛擬股權、跟投等中長期激勵,激發企業活力和效率。
(內容來源: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