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保持青山綠水優良環境的關鍵,是植樹造林,綠化環境。在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帶動下,全國人民歷經數十年來的不懈努力,如今城鎮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街區綠色園地四季花開;鄉村山巒披上了綠裝,往日的沙漠也換了綠顏。植樹造林不僅給人們帶來滿目的綠色,還為碳中和做出貢獻,調節了氣候,改變了水土流失,使河流也變得清澈。這一切,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黨的十九大把“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激勵我們更努力地為綠色世界做出貢獻。
然而不僅如此。科學家發現,綠色象征著和平、寧靜、自然。綠色能調節神經系統,可消除緊張情緒,減慢心率,活躍思維,幫助恢復健康,提高生育能力;可治療精神抑郁,消除或改善不思飲食、口干口苦、頭痛胸悶等癥狀;綠色能放松視網膜,有利于保護視力。因此,綠色的環境被譽為“健康搖籃”。換言之,綠色的環境不僅使人感到了生活的美好,還在保護著你的健康。
1.保持大氣層中氧和二氧化碳(CO2)平衡。近年來“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時髦詞語。但嚴格說來,只要有人類的生存活動,就會造成碳排放,碳的絕對零排放是不可能的。幸運的是,綠色植物可以幫助我們抵消碳排放,滿目的綠色有助于我們早日達到“凈零碳排放”的目標。
陸生植物和藻類所進行的光合作用,幾乎是所有的生態系中能源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光合作用根本地改變了早期地球大氣的組成,使得我們的大氣層中有21%的氧氣。動物和大多數其他生物是好氧的,依靠氧氣生存。然而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們生活的大氣層中碳(CO)濃度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綠色植物則是氧氣的主要制造者和碳的消耗者,對保持氧和碳的平衡有重要作用。科學家的計算表明,全世界的綠色植物每天要放出近5億噸的氧氣,樹木花草可謂是貨真價實的“天然氧氣制造廠”。據計算,每公頃綠色植物一年釋放的氧氣,農作物為3~10噸,落葉林為16噸,針葉林為30噸,常綠闊葉林為20~25噸。有學者研究發現,一株樹齡百年的山毛棒,其葉片總面積約為1600平方米,進行光合作用時,每小時可吸收碳約2352克,釋放出1712克氧氣。另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和公園綠地,夏季每天分別釋放出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氣。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2萬多次,吸入空氣15~20立方米,消耗氧氣約0.75公斤。依此推算,每個城鎮居民需要10平方米的綠色園林提供所需的氧氣,如果由長勢良好的草坪提供,則需要25平方米以上。充足的氧氣供應,可以使我們的呼吸更暢快,使我們遠離支氣管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2.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研究發現,綠色植物能吸收氟化氫、二氧化硫、氯、二氧化氮、氨、臭氧、汞蒸氣、鉛蒸氣,以及過氧乙酰硝酸酯、乙烯、苯、醛、酮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氣體。有實驗表明,當氟化氫通過40米寬的刺槐林帶后,比通過同距離的空曠地帶后的空氣濃度可降低近50%;當二氧化硫通過一條高15米、寬15米的法國梧桐林帶后,其空氣濃度可降低25%~75%。所以說,綠化植物能阻擋、過濾和吸收有害氣體,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保護著我們的健康。
3.減少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綠化植物不但能夠阻隔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而且能夠過濾和吸收放射性物質。測定發現,一些地區樹林背風面葉片上的放射性物質顆粒只有迎風面的1/4。樹林背風面的農作物中放射性物質的總放射性強度,一般僅為迎風面的1/20至1/5。又如,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有1毫居里的放射性碘時,在中等風速的情況下,1公斤綠樹的葉面在1小時內可吸滯約1居里的放射性碘,其中2/3吸附在葉子表面,1/3進入葉組織。不同的植物凈化放射性污染物的能力也不相同,研究發現,常綠闊葉林的凈化能力要比針葉林高得多。
4.減少空氣中的灰塵。綠色植物能夠阻擋、過濾空氣中的灰塵,其根系能固化土壤,減少揚塵;還有些植物的葉面有毛孔,有些植物葉面有絨毛,有些植物葉面會分泌油脂,能夠吸附塵埃。這樣從多個方面減少了空氣中的灰塵。據測定,一個位于綠化良好環境中的城鎮,其降塵量只有缺乏樹木的城鎮的1/9至1/8。綠色的草地也有顯著的減塵作用,它不僅能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還能固定地面塵土。例如有草皮的足球場,比無草皮的足球場上空的含塵量減少2/3至5/6。這些年來,很多人談“霾”色變,但只要有足夠的綠地,就沒有“霾”的產生環境。
5.減少空氣中的細菌。一方面,由于樹木可以減少空氣中的灰塵,從而減少了附著在灰塵上的細菌;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植物能分泌揮發性物質,具有殺菌或抑菌的能力。有測定發現,在一個城市綠化差的街道上,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細菌數目,比同一城市綠化好的街道上高1~2倍以上,比同一城市樹木茂盛的植物園中高40~50倍。松、柏、樟等樹木能夠分泌揮發性抑菌物質,在這類樹林中,空氣中細菌含量比植物園還少。
6.隔離噪音。樹葉表面的氣孔和茸毛,可以吸收聲音。有人用1.5千克炸藥進行過爆炸試驗,結果發現,爆炸產生的聲波在無林木地帶傳播了4000米,而在森林中只傳播了400米。通常,街上的噪音要比林蔭道上的聲音高2~3倍。
7.制造小氣候。植物的葉子在炎夏時不斷向空中蒸發水分,就好像是只不斷地向空中噴水的微型噴水壺。炎熱的夏季,你徜徉在綠蔭之下會感到清涼舒適,就是綠色植物在其周圍制造的“小氣候”。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這話一點也不假。
8.有助于養眼。草木的綠色之所以使人悅目,是由于綠色的光波長短適中,眼睛“喜歡”這種光波。眼科專家一致確認,經常觀賞綠色植物,有利于你眸明睛亮。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如果出現了眼部疲勞的情況,可以眺望一下遠處的綠色植物或景觀,能讓眼睛疲勞得到適當的緩解。這是因為在人們長時間的用眼后,經常看一下鮮艷的物體或者是綠色的植物,能夠緩解眼部的疲勞,讓人產生舒適、平靜的感覺。
9.環保監測和預警。有許多植物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但其性狀、顏色等會發生變化,這就可以向人們發出預警信號,提示人們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預防惡劣環境帶來的危害。
生命之樹常綠。綠葉與我們健康的關系的確很大。既如此,我們更應當響應習近平同志的號召,秉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態文明建設觀念,搞好綠化,改善環境,保護環境,讓我們生活在綠色的海洋之中!